可穿戴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0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穿戴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可穿戴保护装置的
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设置有可充气构件,所述可充气构件适于在危险的情况下充气,以便为用户提供额外的保护以防止冲击和/或跌倒。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设置有可充气构件,所述可充气构件设计成专门地保护用户的颈部或颈部与躯干的组合在撞击和/或跌倒的情况下免受伤害。

技术介绍

[0002]设置有可充气构件的可穿戴保护装置也称为“可穿戴气囊装置”,并且适于在不同类型的活动期间穿戴,例如骑摩托车、骑自行车、滑雪、行走或在工业工作活动等期间穿戴。
[0003]典型地,可穿戴气囊装置由可穿戴物品组成,例如头盔、夹克、套装、背心、腰带等。可穿戴物品通常包含:可充气袋或室、袋的充气装置和启动充气装置的系统。启动系统可以是电子的,例如基于由施加在可穿戴物品上和/或与可穿戴气囊装置组合使用的载具上的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或者是机械的,例如借助于将可穿戴物品连接到与可穿戴气囊装置组合使用的载具的电缆。
[0004]在摩托车领域中,用户的颈部是最关键的保护区域,因为即使摩托车手戴头盔,该区域仍然暴露且易受伤害。
[0005]最近,已研究了具有设计成保护颈部的可充气袋的一部分的气囊颈圈、气囊头盔或气囊背心。
[0006]所有这些气囊装置基本上是独立的装置,即它们设计成独立于任何附加的保护装置穿戴。
[0007]气囊颈圈通常包括适于围绕用户的颈部施加的壳体,可充气袋、气筒和启动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0008]气囊头盔是直接设置在头盔壳体内部的气囊系统,以便改善由头盔提供的保护,特别是在颈部区域。
[0009]在气囊头盔中,可充气袋通常布置在头盔内部和/或头盔的下边缘处。启动系统和可充气装置设置在头盔内部。
[0010]气囊背心可以设置有可充气袋,所述可充气袋具有设计成覆盖用户颈部的一部分。在这些装置中,可充气袋通常具有布置在背心的肩部区域上方的一部分。这样的部分设计成从背心向外膨胀,以便在危险的情况下能够至少部分地覆盖用户的颈部。
[0011]所有这些气囊装置,即使它们被欣赏,也具有一些缺点。
[0012]事实上,由于气囊颈圈和气囊头盔在其结构内部包含启动所需的所有装置,例如气体发生器、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因此它们体积庞大且不舒服。
[0013]此外,在颈圈或头盔内部设置气囊的启动系统的所有部件使得颈圈或头盔很重。
[0014]此外,在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在最极端的事件中,即使气体发生器、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安全地嵌入颈圈和头盔内部,它们也会与用户的头部接触,从而挫伤或甚至伤害用户。
[0015]最后,在气囊头盔的情况下,必须调节外保护壳体的形状和尺寸,以允许将启动气囊所需的装置插入头盔内部。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壳体的卵形设计成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对用户的头部的冲击,并且在事故的情况下允许头盔在地面上方滑动,原因是头盔的阻挡可能导致用户的大脑上的危险的旋转加速。因此,需要将气囊系统的各种装置插入头盔内部,通过插入角部或突起,可能会迫使偏离壳体的理想卵形,这会影响头盔在地面上方的滑动。
[0016]设置有设计成保护颈部的可充气袋的背心又必然需要穿戴在附加服装的顶部上。否则可充气袋朝向颈部的膨胀将受到阻碍。同时,为了允许气囊膨胀,背心应当设置有具有规划屈服性的区域,以便确保气囊可以向外展开。因此背心的制造成本很高。此外,背心一旦被启动,必然需要用新的背心更换。
[0017]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用户不仅想要通过气囊系统保护他的颈部,而且想要保护他的躯干和他的身体的其他部分,则需要将气囊颈圈或气囊头盔与设置有其自身的可充气气囊的服装组合使用。因此,用户被迫穿戴两个不同的可穿戴气囊装置,每个气囊装置具有其自身的检测和展开系统,具有这样的装置可能彼此干扰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1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包括可充气室,所述可充气室构造成克服或至少减少参考设计成保护用户颈部的已知可穿戴气囊装置的上述缺点。
[0019]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适于在不影响保护装置的舒适性和可穿戴性的情况下为用户的颈部提供改善的保护。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除了为用户的颈部提供改善的保护之外,还易于使用和穿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除了为用户的颈部提供改善的保护之外,还具有简化的结构。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除了为用户的颈部提供改善的保护之外,还为用户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增强的保护。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其除了为用户的颈部和身体提供改善的保护之外,还易于维护。
[0023]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穿戴保护装置来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将在本说明书的下文中更好地显现的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24]从参考附图对可穿戴保护装置的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性特征将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
[0025]图1以示意性形式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由用户穿戴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2是类似于图1的图,其中可穿戴保护装置的可充气室处于充气状态;
[0027]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的后透视图;
[0028]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保护头盔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9]图5是沿着图4的线V

V截取的横截面图;
[0030]图5A是图5的保护头盔的细节A的放大图;
[0031]图5B是类似于图5A的视图,但是示出了处于不同操作状态的保护头盔;
[0032]图6示出了图4的保护头盔的前视图;
[0033]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

VII截取的横截面图;
[0034]图8示出了图1的保护头盔的透视前视图;
[0035]图9示出了图8的细节的放大图;
[0036]图10是图8的保护头盔的仰视图;
[0037]图11以示意性形式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由用户穿戴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部分剖视侧视图;
[0038]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图,其中可穿戴保护装置的可充气室处于充气状态;
[0039]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后视图;
[0040]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的透视后视图;
[0041]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的保护头盔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参考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保护装置整体上由附图标记10表示。
[0043]可穿戴保护装置10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穿戴保护装置(10),所述可穿戴保护装置包括:

保护头盔(12),所述保护头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适于在休止状态和操作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休止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处于放气状态,在所述操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处于充气状态;

可穿戴元件(16),所述可穿戴元件包括充气机单元(18)和启动系统(20);所述启动系统(20)设计成如果识别出所述可穿戴保护装置(10)的用户的危险情况,则触发所述充气机单元(18);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元件(16)包括适于在休止状态和操作状态之间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在所述休止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处于放气状态,在所述操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处于充气状态;所述充气机单元(18)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并且设计成当所述启动系统(20)识别出所述可穿戴保护装置(10)的用户的危险情况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充气,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移动到所述操作状态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单元(18)通过连接软管(22)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应用在所述保护头盔(12)的下部部分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元件(16)设计成至少覆盖用户的身体的躯干部分;所述充气机单元(18)应用在所述可穿戴元件(16)的覆盖用户的背部的部分处。5.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部分地或完全地安装在所述保护头盔(12)的下部部分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设置在壳体(24)内部,所述壳体应用或布置在所述保护头盔(12)的下边缘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设计成当所述启动系统(20)识别出危险情况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同时充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保护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14)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可充气室(26)在其操作状态下设计成填充所述保护头盔(12)的下边缘和所述可穿戴元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尔瓦尼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之星研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