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边夹具及物料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61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边夹具及物料框,包括底座、压条及盖部件,底座构造有卡槽,卡槽的上方构造有约束结构,约束结构包括约束槽,约束结构与卡槽外侧的侧壁围成用于卡入缝纫物的卡口,卡口对应约束槽,压条构造为适配约束槽,压条可拆卸的设置于约束槽,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卡口,底座构造有第一配合部,盖部件构造有夹持头和第二配合部,盖部件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盖部件用于在膨胀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并夹紧缝纫物;本缝边夹具,结构简单紧凑,不仅可以简单、高效的张紧棉被、羽绒被等缝纫物,而且所张紧的缝纫物整齐、平整,不容易出现褶皱,使得缝纫机可以在更靠近缝纫物边缘的位置处进行缝纫,达到缝纫到边的目的。达到缝纫到边的目的。达到缝纫到边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边夹具及物料框


[000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
,具体涉及一种缝边夹具及物料框。

技术介绍

[0002]在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之前,通常需要先将被缝纫物张紧,以保持被缝纫物的平整,以便进行更精确的缝纫,例如,对于棉被、羽绒被等缝纫物的加工而言,在进行缝纫工序之前,棉被、羽绒被通常已经被加工成方形结构,且通常会在棉被及羽绒被的四边分别形成滚边条(或称为卷边条、滚边绳),如附图1所示,同样地,在对棉被或羽绒被进行缝纫时,需要先将棉被或羽绒被张紧于物料框。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物料框设置很多夹子,各夹子间隔设置,以便利用夹子来夹持棉被的各条边,从而达到张紧棉被的目的。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张紧棉被或羽绒被或类似缝纫物时,每条边都需要用到多个夹子,需要工作人员一一手动操作,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的问题,而且夹子非常容易导致张紧的缝纫物(如棉被)出现褶皱,尤其是靠近夹子的位置处,褶皱更严重,这样就使得缝纫时,不能在靠近夹子的位置处进行缝纫,导致缝纫位置与缝纫物边缘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存在不能缝纫到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边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的底座,所述底座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卡槽,卡槽的上方构造有约束结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约束槽,约束结构与卡槽外侧的侧壁围成用于卡入缝纫物的卡口,卡口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对应所述约束槽,条状的压条,压条构造为适配约束槽,压条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约束槽,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卡口,以及条状的盖部件,所述盖部件的长度适配底座,底座构造有第一配合部,盖部件构造有夹持头和第二配合部,盖部件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夹持头位于压条的外侧,第二配合部对应第一配合部,且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膨胀部件的膨胀腔,盖部件用于在膨胀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并带动夹持头夹紧盖部件与底座之间的缝纫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卡槽上方的第一约束部以及设置于第一约束部上方的第二约束部,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分别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约束部与第二约束部之间具有间隙,至少使得第二约束部具有弹性,第一约束部的外侧构造有第一凹槽,第二约束部的外侧构造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所述约束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槽朝向底座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一约束部的下端朝向卡槽的底部倾斜,以缩小第一约束部下端与卡槽底部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边夹具,其特征在于,卡槽外侧的侧壁朝向约束槽弯折;和/或,所述压条至少包括一段具有圆柱形外表面的杆段,该杆段适配所述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章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