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20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包括手柄,手柄包括漏斗底壳,漏斗底壳内设有挡壳、聚液杯及虑杯,虑杯设于聚液杯内,聚液杯的底部形成有喷液孔,挡壳设于聚液杯的下侧,挡壳上形成有接液杯及分流槽,接液杯设于喷液孔的正对下方,分流槽设于接液杯的外侧,分流槽的中部与接液杯通过引流槽接通连接,引流槽包括斜槽底,斜槽底的上端与接液杯的底部连接,斜槽底的下端与分流槽的底部连接,挡壳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出液管,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出液管的上端接通连接,出液管的下端形成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有利于在制作双杯咖啡时使两杯咖啡的量一致。量一致。量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咖啡机
,具体涉及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有意式咖啡机,意式咖啡机原理是采用高压蒸汽和水的混合物快速穿过粉碎的咖啡,瞬间萃取出咖啡液。意式咖啡机设有手柄,手柄的前端设有漏斗组件,如图14所示,漏斗组件设有漏斗,漏斗的下侧设有挡片96及分液槽97,挡片96对正漏斗的中心,挡片96位于分液槽97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分液槽97经过挡片96,分液槽9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咖啡嘴971,换句话说,设有两个咖啡嘴971用于制作双杯咖啡,两个咖啡嘴971分别流下咖啡液到对应的咖啡杯内,但如果用户只需制作单杯咖啡,可以将咖啡杯的杯口放置于两个咖啡嘴971的下侧;萃取出来的咖啡液被漏斗接收并从漏斗的下端向下流到挡片96上,由于从漏斗流落的咖啡液还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喷射在挡片96上的咖啡液会不规则地流向四周,再汇集到分液槽97,或者咖啡液没能落到挡片96的正中间,导致咖啡液流向分液槽97的两端的咖啡嘴971的量不一致,当用户制作双杯咖啡时,就会导致出现两杯咖啡的量相差较大的情况,所以现有技术的漏斗结构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它有利于在制作双杯咖啡时使两杯咖啡的量一致。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的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漏斗底壳,所述漏斗底壳内设有挡壳、聚液杯及虑杯,所述虑杯设于所述聚液杯内,所述聚液杯的底部形成有喷液孔,所述挡壳设于所述聚液杯的下侧,其中,所述挡壳上形成有接液杯及分流槽,所述接液杯设于所述喷液孔的正对下方,所述分流槽设于所述接液杯的外侧,所述分流槽的中部与所述接液杯通过引流槽接通连接,所述引流槽包括斜槽底,所述斜槽底的上端与所述接液杯的底部连接,所述斜槽底的下端与所述分流槽的底部连接,所述挡壳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出液管,所述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出液管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出液管的下端形成有出液口。
[0006]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包括平槽底,所述平槽底与所述斜槽底的下端连接,所述平槽底分隔所述分流槽的底部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分流槽的底部设为呈V型槽状。
[0008]优选地,所述挡壳的上侧形成有圆弧底,所述接液杯、所述引流槽及所述分流槽都形成于所述圆弧底上,所述接液杯位于所述圆弧底的中心,所述接液杯的上端形成有杯口围墙,所述杯口围墙向上凸出于所述圆弧底设置,所述分流槽的上端的相对靠近所述接液杯的一侧边缘形成有栏板,所述栏板向上凸出于所述圆弧底设置,所述引流槽向上贯穿所述栏板及所述杯口围墙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漏斗底壳的下部形成有安装盆部,所述挡壳的下部形成有下凸柱,所述下凸柱置于所述安装盆部内,所述出液管适配穿过所述安装盆部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喷液孔与所述接液杯之间设有滤网。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挡壳上形成有接液杯及分流槽,接液杯设于喷液孔的正对下方,分流槽设于接液杯的外侧,分流槽的中部与接液杯通过引流槽接通连接,引流槽包括斜槽底,斜槽底的上端与接液杯的底部连接,斜槽底的下端与分流槽的底部连接,挡壳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出液管,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出液管的上端接通连接,出液管的下端形成有出液口,使到达斜槽底的下端的咖啡液的流动趋于平缓,从而有利于使咖啡液在分流槽中均匀分流,于是本技术的漏斗结构有利于在制作双杯咖啡时使两杯咖啡的量一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聚液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挡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的挡壳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挡壳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的挡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图9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具有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咖啡机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图11的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为具有本技术的漏斗结构的咖啡机与咖啡杯组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为现有技术的咖啡机漏斗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标号说明:手柄1;漏斗底壳11;安装盆部111;柄部12;挡壳2;圆弧底21;出液管22;出液口2201;接液杯201;杯口围墙2011;引流槽202;斜槽底2021;平槽底2022;分流槽203;槽底倒角2031;栏板204;下凸柱23;聚液杯3;喷液孔301;虑杯4;滤网支架5;滤网底盖6;滤网7;咖啡主机99;接口991;咖啡杯98;分液槽97;咖啡嘴971;挡片9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本技术的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手柄1,手柄1包括漏斗底壳11,手柄1还包括柄部12,柄部12的一端与漏斗底壳11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漏斗底壳11内设有挡壳2、聚液杯3及虑杯44,虑杯4设于聚液杯3内,如图5所示,聚液杯3的底部形成有喷液孔301,具体是,虑杯44的底部形成有阵列布置的通液孔,虑杯44的底部的外边缘部通过聚液杯3底部的内边缘部支撑,由于聚液杯3的底部呈向下凹的形状,所以聚液杯3的底部与虑杯44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而聚液杯3的底部起到漏斗的作用;如图2和图4所
示,挡壳2设于聚液杯3的下侧,漏斗底壳11的内底贴靠挡壳2的外底。如图6至图10所示,挡壳2上形成有接液杯201及分流槽203,接液杯201设于喷液孔301的正对下方,分流槽203设于接液杯201的外侧,分流槽203的中部与接液杯201通过引流槽202接通连接,引流槽202包括斜槽底2021,斜槽底2021的上端与接液杯201的底部连接,斜槽底2021的下端与分流槽203的底部连接,挡壳2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出液管22,分流槽20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出液管22的上端接通连接,出液管22的下端形成有出液口2201,由于分流槽203设于接液杯201的外侧,所以接液杯201不在两个出液口2201的连线上。
[0029]以下简要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1至图13所示,将漏斗底壳11的上端通过旋转扣接结构与咖啡主机99的接口991连接,接口991内设有喷蒸汽口,从喷蒸汽口喷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喷向放置在虑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包括漏斗底壳(11),所述漏斗底壳(11)内设有挡壳(2)、聚液杯(3)及虑杯(4),所述虑杯(4)设于所述聚液杯(3)内,所述聚液杯(3)的底部形成有喷液孔(301),所述挡壳(2)设于所述聚液杯(3)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壳(2)上形成有接液杯(201)及分流槽(203),所述接液杯(201)设于所述喷液孔(301)的正对下方,所述分流槽(203)设于所述接液杯(201)的外侧,所述分流槽(203)的中部与所述接液杯(201)通过引流槽(202)接通连接,所述引流槽(202)包括斜槽底(2021),所述斜槽底(2021)的上端与所述接液杯(201)的底部连接,所述斜槽底(2021)的下端与所述分流槽(203)的底部连接,所述挡壳(2)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出液管(22), 所述分流槽(20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出液管(22)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出液管(22)的下端形成有出液口(2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均分式咖啡机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202)包括平槽底(2022),所述平槽底(2022)与所述斜槽底(2021)的下端连接,所述平槽底(2022)分隔所述分流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捷邓红书周文龙张雨彬潘新新梁恩怡刘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金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