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9318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包括筒体、升降套和排泥箱,所述筒体用于嵌入进地面内,其外端分布有若干个开口,每个开口均沿筒体轴向开设,并且圆周分布在筒体的外端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将筒体打入地面之后,通过旋转连接套,让升降套朝地面一侧移动,在升降套的移动过程中,将铰接在筒体内部的限位板展开,增加整个筒体和泥土之间的接触面,提供了筒体受到多个方向非轴向力时能够依托泥土增加稳定性,其次在升降套移动过程中,将设置在两块限位板之间的排泥箱内的泥土朝向限位板的侧面推动,增加限位板侧面附近泥土的凝实程度,提高限位板的稳固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
,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指的是一种利用零散的预制部件拼装而成的建筑结构,因其整体的工程造价和维护难度较之传统土木建筑更小,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0003]而现有技术中针对于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前都需要打好基础,装配式建筑打基础的方式与传统建筑需要打地基的方式不同,通常是将基桩打入到地下,实现辅助装配式建筑整体的稳固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基桩大多为圆柱体状,异形的基桩虽然在扎入地面后与泥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更加稳固,但打入异形的基桩难度较大,其次,基桩在打入后,基桩周边的泥土较为疏松,对基桩的稳固性容易带来不利影响,综上,传统的打基桩的方式整体稳固性不高,容易导致建筑基层不够稳定,影响后续建筑整体稳定性。
[0004]因此,提出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用于嵌入进地面内,其外端分布有若干个开口,每个开口均沿筒体轴向开设,并且圆周分布在筒体的外端面上,位于筒体内设有若干个可从开口处转出的限位板;升降套,所述升降套设在筒体内并位于限位板的上方,且升降套的下端同时抵在多个限位板的上端,其可沿筒体的轴向导向升降用于驱动限位板朝筒体外端旋转;排泥箱,所述排泥箱安装在筒体的外壁上并位于相邻限位板之间,且排泥箱内部中空,位于其底部开设有供泥土进入的进泥口,排泥箱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泥口,两处出泥口对称分布在限位板的两侧;其中,所述排泥箱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弧形块体状,其内部设有一个可随升降套同步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可在排泥箱内部的空腔内往复移动,将空腔内的泥土经由出泥口往相邻的限位板方向挤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朝向筒体外端的一侧作尖锐处理,且排泥箱朝向地面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并且端面同样作尖锐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朝向底部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一个呈锥体状的尖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箱还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内部充斥有液体状的密封胶,且袋体材质为PE膜;其中,所述推块的两侧均作尖锐处理,其两侧端的运动路径与储液袋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的下端面呈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民隋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零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