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31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截水、一次开挖、二次开挖、三次开挖、回填以及浇筑。其中,截水步骤为在建筑物主体范围外设置一圈钢板桩进行局部截水;一次开挖步骤为挖掘基坑及坑中坑;二次开挖步骤为在所述坑中坑的基底挖掘盲沟;三次开挖步骤为在所述盲沟中挖掘降水井;回填步骤为对所述坑中坑、盲沟和降水井回填碎石层;浇筑步骤为对所述坑中坑浇筑混凝土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优化并整合钢板桩截水系统、盲沟引流系统和集中明排系统,解决了单一系统降排水影响底板施工进度的问题,在承压水丰富的情况下经济有效地保证主楼范围内防水及混凝土一次性施工,不留设施工缝,从而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从而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从而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的降水问题已成为施工中的重难点,沿海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淤泥质土层渗漏系数低,承压水层涌砂、涌水现象多发,水量较大,降水困难,尤其电梯井、集水坑等坑中坑的降水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电梯井、集水坑等坑中坑一般比建筑物防水底板低1.5~5m,深度较深,开挖易塌方,尤其基底处于承压水位时,会出现涌水、涌砂等现象,使得降水相当的困难,往往成为施工中的难点和痛点。由于坑中坑施工时的降排水不到位而导致基础底板的防水、抗浮等质量问题越来越明显,后续维修的代价也越来越大,因此坑中坑的降水问题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在传统的基础坑中坑施工过程中,坑中坑承压水层的降排水已有多种施工方法,如:盲沟排水、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施工方法。这几种方法缺点明显,如盲沟排水局限性过大,达不到降水效果,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成本过高,且会影响底板施工进度。
[0003]专利号为CN110093941A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深基坑内每口降水井的结构、设计井深和设计位置,计算深基坑内所需降水井的数量,生成深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S2)根据降水井施工方案测量放样确定降水井的实际位置;S3)在每口待施工降水井的实际位置,利用钻机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S4)在降水井底部安装排水泵,向降水井中注入清水并使用排水泵抽水进行洗井操作,直至水清砂净,完成降水井的施工;S5)在地下涌水进入降水井内并达到预定高度后,使用排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施工量小,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4]然而,上述的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采用单一系统,降排水不明显,施工费用高,且影响底板施工进度,在承压水丰富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保证主楼范围内防水及混凝土一次性施工,留设有施工缝,无法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单一系统降排水影响底板施工进度。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截水:在建筑物主体范围外设置一圈钢板桩进行局部截水;
[0008]一次开挖:挖掘基坑及坑中坑;
[0009]二次开挖:在所述坑中坑的基底挖掘盲沟;
[0010]三次开挖:在所述盲沟中挖掘降水井;
[0011]回填:对所述坑中坑、盲沟和降水井回填碎石层;
[0012]浇筑:对所述坑中坑浇筑混凝土垫层。
[0013]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14]在所述浇筑步骤前,还包括:
[0015]排水:对所述降水井进行不间断抽水。
[0016]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17]在所述截水步骤中,所述钢板桩采用拉森钢板桩,安装深度为所述拉森钢板桩底端入岩或最后三阵贯入度小于等于2cm。
[0018]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19]在所述一次开挖步骤中,挖掘深度为所述坑中坑设计基底标高以下1.2m。
[0020]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21]在所述二次开挖步骤中,挖掘深度为所述坑中坑开挖面以下0.5m.
[0022]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23]在所述三次开挖步骤中,所述降水井设置在主楼外侧,所述降水井井底标高低于所述盲沟沟底0.5m,所述降水井采用直径1.2m的水泥管井,所述水泥管井管外包无纺布。
[0024]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25]在所述三次开挖步骤中,所述水泥管井上开设若干间距150mm直径30mm孔洞,若干所述孔洞呈梅花状布置。
[0026]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27]在所述回填步骤中,采用粒径30

50mm的碎石回填,回填至所述坑中坑基底标高以下0.4m,在所述碎石层上铺无纺布。
[0028]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29]在所述排水步骤中,水位低于基底以下0.5m。
[0030]可选地,上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0031]在所述浇筑步骤中,在所述坑中坑基底浇筑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厚度为0.4m。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截水、一次开挖、二次开挖、三次开挖、回填以及浇筑。其中,截水步骤为在建筑物主体范围外设置一圈钢板桩进行局部截水;一次开挖步骤为挖掘基坑及坑中坑;二次开挖步骤为在所述坑中坑的基底挖掘盲沟;三次开挖步骤为在所述盲沟中挖掘降水井;回填步骤为对所述坑中坑、盲沟和降水井回填碎石层;浇筑步骤为对所述坑中坑浇筑混凝土垫层。
[0034]此方法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通过优化并整合钢板桩截水系统、盲沟引流系统和集中明排系统,解决了单一系统降排水不明显,施工费用高,且影响底板施工进度的问题,在承压水丰富的情况下经济有效地保证主楼范围内防水及混凝土一次性施工,不留设施工缝,从而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优化并整合钢板桩截水系统、盲沟引流系统和集中明排系统,解决了单一系统降排水影响底板施工进度的问题,在承压水丰富的情况下经济有效地保证主楼范围内防水及混凝土一次性施工,不留设施工缝,从而实现后续工序的有序穿插。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
钢板桩;
[0040]2‑
坑中坑;
[0041]3‑
盲沟;
[0042]4‑
降水井;
[0043]5‑
碎石层;
[0044]6‑
混凝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截水:在建筑物主体范围外设置一圈钢板桩(1)进行局部截水;一次开挖:挖掘基坑及坑中坑(2);二次开挖:在所述坑中坑(2)的基底挖掘盲沟(3);三次开挖:在所述盲沟(3)中挖掘降水井(4);回填:对所述坑中坑(2)、盲沟(3)和降水井(4)回填碎石层(5);浇筑:对所述坑中坑(2)浇筑混凝土垫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浇筑步骤前,还包括:排水:对所述降水井(4)进行不间断抽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截水步骤中,所述钢板桩(1)采用拉森钢板桩(1),安装深度为所述拉森钢板桩(1)底端入岩或最后三阵贯入度小于等于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次开挖步骤中,挖掘深度为所述坑中坑(2)设计基底标高以下1.2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开挖步骤中,挖掘深度为所述坑中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刘猛张瑜付树明侯方健孟祥冲冯伦斌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