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31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模块、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桩基础监测模块、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和区块链监测模块,所述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地下水位数据、支撑轴力数据、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和建筑物变形数据输入到远程云计算中心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并且以云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区块链智能监测技术、地下水位智能化监测技术,基坑支撑轴力智能化监测技术,桩基础智能监测技术,建筑物变形智能监测技术、基坑变形智能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解决在深海泥深基坑地下空间变形等施工难题。解决在深海泥深基坑地下空间变形等施工难题。解决在深海泥深基坑地下空间变形等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区块链工程数据监测
,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区块链智能监测技术诞生至今发展迅速,逐渐深入到国家新技术的革新与产业变革中,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分布式“账本”结构将数据以块链式数据结构进行存储,辅以共识机制、密码学加密技术等策略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区块内信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维持数据一致性,根据对区块链类型的比对分析,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选择公有链作为组织模式,在保证实时监测的前提下,实现部分去中心化,同时保证网络中上链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深基坑地下空间工程的土层由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粉砂、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卵石等组成,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之基岩主要为第三系始新世泥岩组成,基岩揭露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岩,存在填土、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砂土承载力不足,地基土不均匀、透水性差、孔隙比高、塑性指数大、自然固结速率慢、压缩性高等特点,必定会造成地基强度不均匀、大面积地面沉降、岸坡滑移等现象,使得地基处理的难度增加、桩基施工难度增加,会使后续工程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和经济负担。通过研究区块链智能监测技术、地下水位智能化监测技术,基坑支撑轴力智能化监测技术,桩基础智能监测技术,建筑物变形智能监测技术、基坑变形智能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在海岛软弱海陆交互相地质深海砂泥超大深基坑地下空间变形等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以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以至少解决以上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模块、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桩基础监测模块、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和区块链监测模块,所述水位监测模块依据在基坑设埋水位传感器来获取地下水位数据,所述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依据钢支撑上安装轴力计来获取支撑轴力数据,所述桩基础监测模块依据设置在桩体上的测斜仪获取桩体倾斜精度数据,所述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依据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锤球获取建筑物变形数据,所述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地下水位数据、支撑轴力数据、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和建筑物变形数据输入到远程云计算中心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并且以云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所述区块链监测模块数据通信远程云计算中心,并且将远程云计算中心的数据进行区块链存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水位监测模块依据在基坑设埋水位传感器来获取地下水位数据具体为:
[0007]通过设置在基坑内的水位传感器实时获取到的基坑水位数据,并且实时传输到水位监测模块,水位监测模块将获得到的水位数据与设定的梯度进行对比,针对处于不同梯度阈值的水位数据信息采取不同方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依据钢支撑上安装轴力计来获取支撑轴力数据具体为:
[0009]按设计位置在钢筋加工场将钢筋计先与钢筋焊好,或在现场将钢筋网上被测钢筋截下相应长度之后,将钢筋计焊上,焊接时将钢筋与钢筋计中心线对正,用对接法把轴力计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在一起,引线在钢筋下通过护套PVC管引出;
[0010]将钢筋计电缆接到基坑顶上的观测,电缆统一编号,用白色胶布绑在电缆线上做出标识,根据电缆根数外露走线部分可用方形线槽或碳素波纹管套住固定在不易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定保护;电缆引出先将线缆套上PVC保护自钢筋笼内部沿着主筋底部引出,用扎带固定好,每50cm为一个固定点;
[0011]通过轴力计获取到钢筋的轴力数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桩基础监测模块依据设置在桩体上的测斜仪获取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具体为:
[0013]在围护桩的钢筋上绑扎安装带导槽PVC测斜管,测斜管管径为70mm,内壁有二组互成90
°
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
[0014]自下而上按0.5m间距测出0度方向上的位移,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再测量一次,合起来为一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移值,在基坑开挖前,分三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取任意一次的合格数据或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0015]测斜仪获得桩体倾斜精度数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依据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锤球获取建筑物变形数据具体为:
[0017]对于多层建筑物或高度不很高的构筑物采用吊垂球的方法,对于高耸建构筑物采用距离交会法进行监测;
[0018]测定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量来确定建筑物倾斜;通过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基础测定两个观测点之前的相对沉降,由相对沉降与两点间距离之比,可换算成倾斜角。
[0019]在多层建筑物顶部或需要的高度处观测点位置上,安装固定支架悬挂适当重量的垂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读数设备,直接读取或量出上部观测点相对底部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0020]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地下水位数据、支撑轴力数据、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和建筑物变形数据输入到远程云计算中心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并且以云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具体为:
[0021]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地下水位数据、支撑轴力数据、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和建筑物变形数据作为学习参数输入到远程云计算中心,远程云计算中心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学习参数进行学习,得出基坑施工过程中工程风险安全状态信息,并且实时通过云平台进行展示。
[0022]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监测模块数据通信远程云计算中心,并且将远程云计算中心的数据进行区块链存储具体为:
[0023]区块链监测模块将得出基坑施工过程中工程风险安全状态信息进行上链存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深基坑地下空间施工智能监测技术作为研究对象,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区块链智能监测技术、地下水位智能化监测技术,基坑支撑轴力智能化监测技术,桩基础智能监测技术,建筑物变形智能监测技术、基坑变形智能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在深海泥深基坑地下空间变形等施工难题。
[0027]本专利技术相比传统监测方法操作繁琐、周期长、成本高、过程难以控制的缺点,具有高精准、效率高、运行稳定、成本较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模块、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桩基础监测模块、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和区块链监测模块,所述水位监测模块依据在基坑设埋水位传感器来获取地下水位数据,所述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依据钢支撑上安装轴力计来获取支撑轴力数据,所述桩基础监测模块依据设置在桩体上的测斜仪获取桩体倾斜精度数据,所述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块依据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锤球获取建筑物变形数据,所述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地下水位数据、支撑轴力数据、桩体倾斜精度数据和建筑物变形数据输入到远程云计算中心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并且以云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所述区块链监测模块数据通信远程云计算中心,并且将远程云计算中心的数据进行区块链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模块依据在基坑设埋水位传感器来获取地下水位数据具体为:通过设置在基坑内的水位传感器实时获取到的基坑水位数据,并且实时传输到水位监测模块,水位监测模块将获得到的水位数据与设定的梯度进行对比,针对处于不同梯度阈值的水位数据信息采取不同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模块依据钢支撑上安装轴力计来获取支撑轴力数据具体为:按设计位置在钢筋加工场将钢筋计先与钢筋焊好,或在现场将钢筋网上被测钢筋截下相应长度之后,将钢筋计焊上,焊接时将钢筋与钢筋计中心线对正,用对接法把轴力计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在一起,引线在钢筋下通过护套PVC管引出;将钢筋计电缆接到基坑顶上的观测,电缆统一编号,用白色胶布绑在电缆线上做出标识,根据电缆根数外露走线部分可用方形线槽或碳素波纹管套住固定在不易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定保护;电缆引出先将线缆套上PVC保护自钢筋笼内部沿着主筋底部引出,用扎带固定好,每50cm为一个固定点;通过轴力计获取到钢筋的轴力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工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占超胡键威胡银生孙雨萌符鸿林先宏李大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