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28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及方法,分丝挤出固定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出料口,分丝挤出固定盘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同步旋转轴,同步旋转轴的底部与同步主动旋转齿轮相啮合,同步主动旋转齿轮的一侧与同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旋转轴上开设有与出料口相连通的第一旋转出丝口和第二旋转出丝口,同步旋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桶,固定桶的内壁中部活动卡接有旋转盘,旋转盘通过固定桶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的连接开口槽与主动旋转齿轮相啮合,主动旋转齿轮的一侧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分别与第一旋转出丝口和第二旋转出丝口相配合的第一收丝缠绕管和第二收丝缠绕管,第一收丝缠绕管和第二收丝缠绕管的出料口外侧设置有送料承接辊;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旋转控制浸渍轴旋转,带动双股丝线形成一进一出的螺旋进料和出料作业,整体进入到上浆液中的双股丝线自动实施浸渍和进料以及出料作业。施浸渍和进料以及出料作业。施浸渍和进料以及出料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碳化硅纤维制造过程中进行上胶作业,用于加强碳化硅纤维集束性和毛丝聚拢性的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纤维具有抗氧化、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作为一种新兴领域的特殊结构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传统的设备和工艺生产出的碳化硅纤维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首先,传统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生产出的碳化硅纤维成品存在易断裂、弹性小、脆性大、力学性能差等缺陷,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工或机械的反复拉伸、摩擦和弯曲等作用,造成纤维束发毛、松散或劈丝甚至断经,并使织造时开口不清晰,从而导致纤维交织、纠缠,难以顺利织,这种毛丝现象造成碳化硅纤维整体强度降低,影响后期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其次,为了应对上述缺陷,在碳化硅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实施上浆工艺,随着上胶剂的不断优化,目前的上胶剂的优化和改良作业,已经能够避免传统上胶剂在导辊上的残留缺陷,同时添加了表面活性剂之后,新的乳液型上胶剂已经能够在避免残留的同时提高纤维表面的浸渍性能,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包括与物料挤出成丝设备相连接的出料承接装置,与出料承接装置相配合的控制上浆装置,与控制上浆装置相配合的承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承接装置包括与物料挤出成丝设备固定连接的分丝挤出固定盘(7),分丝挤出固定盘(7)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出料口(37),分丝挤出固定盘(7)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同步旋转轴(8),同步旋转轴(8)的底部与同步主动旋转齿轮(9)相啮合,同步主动旋转齿轮(9)的一侧与同步旋转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同步旋转轴(8)上开设有与出料口(37)相连通的第一旋转出丝口(38)和第二旋转出丝口(40),同步旋转轴(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桶(3),固定桶(3)的内壁中部活动卡接有旋转盘(39),旋转盘(39)通过固定桶(3)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的连接开口槽与主动旋转齿轮(5)相啮合,主动旋转齿轮(5)的一侧与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3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分别与第一旋转出丝口(38)和第二旋转出丝口(40)相配合的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的出料口外侧设置有送料承接辊(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上浆装置包括与送料承接辊(16)相配合的上浆槽(17),上浆槽(17)内安装有旋转控制浸渍轴(32),旋转控制浸渍轴(32)的内端与步进电机旋转轴(41)的外侧固定连接,步进电机旋转轴(41)通过密封轴承(31)与步进电机(30)相连接,在上浆槽(17)的另一侧设置有与送料承接辊(16)相配合的承接烘干装置,承接烘干装置包括接料承接辊(18),在送料承接辊(16)上设置有送料导向槽(29),接料承接辊(18)上设置有接料导向槽(34),在旋转控制浸渍轴(32)上设置有与送料导向槽(29)以及接料导向槽(34)相配合的纤维浸渍槽(33),接料承接辊(18)的一侧设置有烘烤箱体(23),烘烤箱体(23)内设置有进料烘烤通道(43),进料烘烤通道(43)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温控盘(45),进料烘烤通道(43)的顶部通过抽湿管(24)与抽湿机(2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丝挤出固定盘(7)为圆形盘状结构,在分丝挤出固定盘(7)的侧面开设有旋转卡槽(35),旋转卡槽(35)内安装有旋转连接环(36),旋转连接环(36)的外侧与同步旋转轴(8)固定连接,同步旋转轴(8)圆形盘状结构,在同步旋转轴(8)的一端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同步主动旋转齿轮(9)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圈,该第一外齿圈的底部与同步主动旋转齿轮(9)的顶部相互啮合,旋转连接环(36)的长度不小于旋转卡槽(35)侧槽深,在分丝挤出固定盘(7)的侧面与同步旋转轴(8)之间设置有出料空隙,出料口(37)通过该出料空隙与第一旋转出丝口(38)和第二旋转出丝口(40)相连通,固定桶(3)通过第一支架(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通过第二轴承架(6)与同步旋转轴(8)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桶(3)为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管状结构,在固定桶(3)的中部内壁开设有旋转盘卡接限位槽,旋转盘(39)活动卡接在该旋转盘卡接限位槽内,该旋转盘卡接限位槽的底部与所述的连接开口槽的顶部相连通,主动旋转齿轮(5)设置在固定桶(3)的底部中心位置,在旋转盘(39)的外壁设置有与主动旋转齿轮(5)相互啮合的第二外齿圈,该第二外齿圈与主动旋转齿轮(5)的顶部相互啮合,旋转盘(39)的内壁固定安装四根分割支架(51),四根分割支架(51)的一端均与旋转盘(39)的内壁固定连接,四根分割支架(51)的另一端与中心固定片(52)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均通过缠绕管支架(50)固定安装在两两对
应设置的两根分割支架(51)之间,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的安装位置对称分布在中心固定片(52)的外侧,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的长度、形状以及大小均相等,第一收丝缠绕管(11)的内径与第一旋转出丝口(38)的内径相等,第一旋转出丝口(38)的内径与第二旋转出丝口(40)的内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丝缠绕管(11)和第二收丝缠绕管(12)与送料承接辊(16)之间设置有送料缠绕线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基峰孙少鹏李龙唐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国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