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250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压滤液经过密封管道流入沉淀池内,初步过滤沉淀压后的流入调节池内,调节压滤液的流量和均匀水质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添加剂并充分搅拌后静置沉淀后上清液流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上清液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后压滤液进入反硝化池内,去除压滤液中的部分氨氮后进入硝化池内转化剩余的氨氮后的流入膜生物反应器内,拦截微生物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后进入脱色池内,并投入脱色剂对压滤液进行脱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确保垃圾压滤液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垃圾压滤液的处理工序,从而实现降低土建设施的投入数量,适用于小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滤液的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中转站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在垃圾中转站中,通常采用压缩的方式将生活垃圾减量化,在这一过程中会得到一定数量垃圾压滤液。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具有油脂、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含量高且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部分垃圾压滤液中甚至出现较高含量的重金属。早期的垃圾压滤液是直接排入下水道,最后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这给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处理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环保政策的落实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压滤液的达标排放亟待解决。我国于2015年颁布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2015),对于排入下水道的污水水质提出了明确要求。
[0003]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压滤液的处理主要依靠垃圾中转站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下水道标准排放,或集中将压滤液二次转运至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然而,这种处理方式由于处理步骤较为繁多,易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大量的土建设施,占地面积较大,且处理效果较差,对于大部分规划面积有限的垃圾中转站不适用,尤其对于社区或乡镇附近小型中转站根本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能够在确保垃圾压滤液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处理工序,减少土建设施的数量,适用于小型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滤液的处理。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6]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箱中的压滤液经过密封管道流入沉淀池内,初步过滤沉淀压滤液中的泥沙及大颗粒漂浮物;
[0008]S2:初步沉淀后的压滤液流入调节池内,调节压滤液的流量和均匀水质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内,往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添加剂并充分搅拌后静置沉淀;
[0009]S3:混凝沉淀池内静置沉淀的上清液流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上清液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置的污泥床层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0010]S4: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流出的压滤液进入反硝化池内,去除压滤液中的部分氨氮后进入硝化池内,将压滤液中剩余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态氮;
[0011]S5:硝化处理后的压滤液流入膜生物反应器内,将压滤液中的微生物和部分大分
子有机物拦截在膜生物反应器内;
[0012]S6:膜生物反应器内流出的压滤液进入脱色池内,并投入脱色剂对压滤液进行脱色处理。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4]Q1:压滤液通过硝化池时产生的亚硝酸氮或硝态氮回流到反硝化池内;
[0015]Q2:反硝化池内的反硝化菌进行硝酸盐氮的反硝化处理。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A1:膜生物反应器中截留的污泥,及污泥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回流到所述反硝化池内。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

S4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9]B1:混凝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流入污泥池内;
[0020]B2: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剩余污泥流入污泥池内;
[0021]B3:硝化池内的剩余污泥流入污泥池内;
[0022]B4: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末端的污泥回流至前端。
[00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池内设有污泥脱水一体机或所述污泥池连接有污泥脱水一体机。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5]C1:污泥池内的污泥流入污泥脱水一体机内压缩脱水,实现固液分离;
[0026]C2:污泥脱水一体机分离出的滤液重新流入调节池内重复步骤S2

步骤S6。
[00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pH调整剂、聚丙烯酰胺及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铁。
[00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色剂为絮凝脱色剂,或氧化脱色剂,或吸附脱色剂。
[002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具体以下有益效果:
[0030]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滤液处理方法由于处理步骤少,确保实现垃圾压滤液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处理工序,减少建设施的数量,降低运行成本,适用于小型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压滤液的处理。
[0031]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滤液处理方法操作简单,出水稳定达标,且由于压滤液进入了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强。
[003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滤液处理方法无浓缩液处理问题,不产生二次污染,污泥经脱水后随压缩垃圾转出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降低污泥处置成本。
[0033]4.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滤液处理方法排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2021),远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2015)。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6]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3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0039]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
[0040]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箱中的压滤液经过密封管道流入沉淀池内,初步过滤沉淀压滤液中的泥沙及大颗粒漂浮物;
[0042]S2:初步沉淀后的压滤液流入调节池内,调节压滤液的流量和均匀水质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内,往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添加剂并充分搅拌后静置沉淀;
[0043]S3:混凝沉淀池内静置沉淀的上清液流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上清液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置的污泥床层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0044]S4: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流出的压滤液进入反硝化池内,去除压滤液中的部分氨氮后进入硝化池内,将压滤液中剩余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态氮;
[0045]S5:硝化处理后的压滤液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箱中的压滤液经过密封管道流入沉淀池内,初步过滤沉淀压滤液中的泥沙及大颗粒漂浮物;S2:初步沉淀后的压滤液流入调节池内,调节压滤液的流量和均匀水质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内,往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添加剂并充分搅拌后静置沉淀;S3:混凝沉淀池内静置沉淀的上清液流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上清液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置的污泥床层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S4: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流出的压滤液进入反硝化池内,去除压滤液中的部分氨氮后进入硝化池内,将压滤液中剩余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态氮;S5:硝化处理后的压滤液流入膜生物反应器内,将压滤液中的微生物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拦截在膜生物反应器内;S6:膜生物反应器内流出的压滤液进入脱色池内,并投入脱色剂对压滤液进行脱色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以下步骤:Q1:压滤液通过硝化池时产生的亚硝酸氮或硝态氮回流到反硝化池内;Q2:反硝化池内的反硝化菌进行硝酸盐氮的反硝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A1:膜生物反应器中截留的污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震东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