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36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包括壳体与铰接在壳体上的两个柜门,所述壳体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挡雨板,所述壳体的前后端均连通有方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柱、挡雨板、方壳、滤网、第一风扇叶片、第二风扇叶片、驱动机构、固定柱、左导流板、右导流板与通风网的相互配合,不仅可防止过往人员误触到配电设备从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还对壳体内部的配电设备有一定的防雨效果,并且壳体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流通速率高,可防止壳体内部热量堆积,从而可使得壳体内部的配电设备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有利于配电设备的正常使用。有利于配电设备的正常使用。有利于配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防护
,具体为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

技术介绍

[0002]配电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对高压配电柜,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低压开关柜,配电盘,开关箱,控制箱等设备的统称。
[0003]在户外施工场地临时布设所需的配电设备时,需要将配电设备放入到防护壳的内部,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过往人员误触到配电设备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可对配电设备进行防雨保护。但是,一些配电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将配电设备装入到防护壳的内部后,现有防护壳内部的通风仅依靠防护壳上开设的散热孔,散热效率比较低,防护壳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流通速率比较低,容易造成防护壳内部热量堆积,从而影响配电设备本身的散热,不利于配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包括壳体与铰接在壳体上的两个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挡雨板,所述壳体的前后端均连通有方壳,两个所述方壳的外壁下部边缘处均滑动穿插有滤网,两个所述滤网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所述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分别与两个方壳之间设有驱动机构,位于后方的所述方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第一风扇叶片的上方,且固定柱的外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的左导流板与一组倾斜的右导流板,所述壳体的上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网,一组所述左导流板与一组右导流板之间呈对称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板,其中两块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方壳的内部两侧面,另外两块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另外一个方壳的内部两侧面,其中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与另外两块固定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滤网相互远离的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手,且两个挡板分别与两个方壳的外壁相贴合。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柜门的侧面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把手的形状均呈L形。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柱,多根所述支撑柱分别布设在壳体的下端四角处。
[0011]优选的,每组所述左导流板与每组右导流板的数量均至少为五片,五片所述左导流板与五片右导流板均呈线性阵列布设。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户外施工场地临时布设所需的配电设备时,通过将特定的配电设备安放到本装置的壳体内部后,通过支柱、挡雨板、方壳、滤网、第一风扇叶片、第二风扇叶片、驱动机构、固定柱、左导流板、右导流板与通风网的相互配合,不仅可防止过往人员误触到配电设备从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还对壳体内部的配电设备有一定的防雨效果,并且壳体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流通速率高,可防止壳体内部热量堆积,从而可使得壳体内部的配电设备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有利于配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另一视角展示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部件展示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柜门;3、把手;4、支撑柱;5、挡雨板;6、方壳;7、拉手;8、挡板;9、滤网;10、支柱;11、通风网;12、第一风扇叶片;13、第二风扇叶片;14、电机;15、固定板;16、左导流板;17、右导流板;18、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

图4,图示中的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包括壳体1与铰接在壳体1上的两个柜门2,壳体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10,四个支柱10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挡雨板5,壳体1的前后端均连通有方壳6,两个方壳6的外壁下部边缘处均滑动穿插有滤网9,两个滤网9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分别与两个方壳6之间设有驱动机构,位于后方的方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8,固定柱18位于第一风扇叶片12的上方,且固定柱18的外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的左导流板16与一组倾斜的右导流板17,壳体1的上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网11,一组左导流板16与一组右导流板17之间呈对称设置。
[0021]请参阅图3

图4,图示中的驱动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板15,其中两块固定板15分别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方壳6的内部两侧面,另外两块固定板15分别固定连接在另外一个方壳6的内部两侧面,其中两块固定板15之间与另外两块固定板15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电机14,两个电机14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固定连接。
[0022]请参阅图3

图4,图示中的每组左导流板16与每组右导流板17的数量均至少为五片,五片左导流板16与五片右导流板17均呈线性阵列布设。
[0023]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户外施工场地临时布设所需的配电设备时,为了防止过往人员误触到配电设备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可以将特定的配电设备安放到本装置的壳体1内部,安放完毕后,然后将两扇柜门2关闭,接着将两个电机14与外部电源连通,两个电机14分别带动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转动,此时第一风扇叶片12将外面空气吸入并且朝上方吹,第二风扇叶片13朝下端吹将壳体1内部的空气吹出,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对流,可将壳体1内部的热空气置换出去;此时第一风扇叶片12朝上方吹的风会经过一组左导流板16与一组右导流板17,因一组左导流板16与一组右导流板17呈倾斜设置且相互对称,所以第一风扇叶片12朝上方吹的风会沿着左导流板16与右导流板17的倾斜壁面向壳体1内部的两侧方向流动,可使得壳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更加的均匀,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的配电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的被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提升壳体1内部的配电设备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两块滤网9,可防止外部大颗粒的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部,从而减少壳体1内部的配电设备表面的灰尘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电设备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两块通风网11,可加快壳体1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包括壳体(1)与铰接在壳体(1)上的两个柜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10),四个所述支柱(10)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挡雨板(5),所述壳体(1)的前后端均连通有方壳(6),两个所述方壳(6)的外壁下部边缘处均滑动穿插有滤网(9),两个所述滤网(9)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所述第一风扇叶片(12)与第二风扇叶片(13)分别与两个方壳(6)之间设有驱动机构,位于后方的所述方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8),所述固定柱(18)位于第一风扇叶片(12)的上方,且固定柱(18)的外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的左导流板(16)与一组倾斜的右导流板(17),所述壳体(1)的上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网(11),一组所述左导流板(16)与一组右导流板(17)之间呈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设备散热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板(15),其中两块所述固定板(15)分别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方壳(6)的内部两侧面,另外两块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铭王凯马泳马鑫燚徐可欣郑卉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源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