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23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设置有原料恒压漏斗、水恒压漏斗、冷凝器,所述反应釜还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原料恒压漏斗、水恒压漏斗、冷凝器、搅拌器与反应釜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反应釜下方设置有油浴套,反应釜底部设置有卸料阀;所述卸料阀的连接法兰浸没于油浴套内且连接法兰与反应釜无缝衔接,所述卸料阀的卸料口及操作手柄置于油浴套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反应充分,效率高,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操作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合成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性丙烯酸树脂未有实验室专用的合成反应装置,现有合成水性丙烯酸装置均由不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经验搭建,其安全性和结构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领域内技术人员需设计一种安全环保的水性丙烯酸反应装置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环保的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设置有原料恒压漏斗、水恒压漏斗、冷凝器,所述反应釜还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原料恒压漏斗、水恒压漏斗、冷凝器、搅拌器与反应釜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反应釜下方设置有油浴套,反应釜底部设置有卸料阀;所述卸料阀的连接法兰浸没于油浴套内且连接法兰与反应釜无缝衔接,所述卸料阀的卸料口及操作手柄置于油浴套外侧。
[0005]合成反应前,工作人员将乳化剂和水加入水恒压漏斗,原料加入原料恒压漏斗,打开冷凝器实现冷凝水循环;油浴套加热升温后搅拌器运行、同时打开水恒压漏斗与原料恒压漏斗滴加,反应完成后物料通过卸料阀出料;油浴套对反应釜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发物料经冷凝器冷凝回流。
[0006]优选的,所述水恒压漏斗、原料恒压漏斗与反应釜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智能流量计;由于传统恒压漏斗无法有效精准控制原料滴入量,导致产品分子量分布宽,产品质量分布不齐,加入智能流量计能有效控制滴加速度,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水性乳液的稳定性。
[0007]综上,相较于现有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以下有益效果:
[0008]1、通过原料恒压漏斗与水恒压漏斗实现滴定速率一致,反应充分、效率更高;
[0009]2、卸料阀与油浴套、反应釜一体设置,免去拆除组装、实现连续作业。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包括反应釜7,所述反应釜7设置有原料恒压漏斗4、水恒压漏斗3、冷凝器2,所述反应釜7还设置有搅拌器5;
所述原料恒压漏斗4、水恒压漏斗3、冷凝器2、搅拌器5与反应釜7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反应釜7下方设置有油浴套1,反应釜7底部设置有卸料阀6;所述卸料阀6的连接法兰浸没于油浴套1内且连接法兰与反应釜7无缝衔接,所述卸料阀6的卸料口及操作手柄置于油浴套1外侧。
[0013]所述水恒压漏斗3、原料恒压漏斗4与反应釜7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智能流量计。
[0014]作业前,将置入原料的原料恒压漏斗4、置入水及乳化剂的水恒压漏斗3以及冷凝器2、搅拌器5与反应釜7连接并检测其密封性。满足实验要求后,设定油浴套1油浴温度,原料恒压漏斗4、水恒压漏斗3同步滴加原料及水,搅拌器5作业使物料充分混合、反应,冷凝器2将反应釜7内蒸汽冷凝回流。智能流量计有效控制滴加速度,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水性乳液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水恒压漏斗3的应用避免了同用一个恒压漏斗原料相互污染弊端,同时恒压漏斗能有效控制流速,提高合成产品的质量;使用油浴套1能在保温阶段更好的控制合成温度曲线。卸料阀6的连接法兰与反应釜7之间无间隙;反应过程中,卸料阀6的管腔无物料残留,搅拌器5作业时物料搅拌充分。
[0016]本技术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反应充分,效率高,操作安全。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装置包括反应釜(7),所述反应釜(7)设置有原料恒压漏斗(4)、水恒压漏斗(3)、冷凝器(2),所述反应釜(7)还设置有搅拌器(5);所述原料恒压漏斗(4)、水恒压漏斗(3)、冷凝器(2)、搅拌器(5)与反应釜(7)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反应釜(7)下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新传范伟姚旭东李元强史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柏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