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2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5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不损害排水性和通风性就能够抑制扁平管的管轴方向的压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传热部件(11),它们彼此隔开间隔地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制冷剂在它们的内部流通;第一集管(12a),其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多个传热部件(11)各自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管(12b),其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多个传热部件(11)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加强部件(20),其沿着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延伸,具备开口部(25),在设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时,加强部件(25)相对于多个传热部件(11)被配置于第三方向(Z)中的至少一方,且被固定于第一集管(12a)及第二集管(12b)。及第二集管(12b)。及第二集管(12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和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抑制传热部件的压曲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以制冷循环装置的高性能化和轻量化为目的,作为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中使用的传热管,越来越多地引入铝制扁平管来代替以往的铜制圆管。此外,近年来,全球变暖潜能值高的制冷剂的使用量的削减成为重要的课题,要求开发与以往的使用铝制扁平管的热交换器相比扁平管的管内容积更小且性能更高的热交换器。
[0003]例如,为了使扁平管的管内容积比使用铝制扁平管的以往的热交换器更小,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其是将扁平管的短轴长度设为例如不足1mm,并将多个扁平管沿集管的轴向平行地连接而构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短轴长度是指扁平管的垂直截面中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在相邻的扁平管之间设置有沿着制冷剂流路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辅助部件,保持相邻的扁平管的间隔。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62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仅具备单一的加强部件,难以抑制扁平管的管轴方向的压曲。此外,热交换器通过具备多个加强部件,能够抑制扁平管的管轴方向的压曲,但存在冷凝水的排水性及通风性恶化的课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害排水性及通风性就能够抑制扁平管的管轴方向的压曲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传热部件,它们彼此隔开间隔地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制冷剂在该多个传热部件的内部流通;第一集管,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各自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管,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加强部件,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具备开口部,在设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时,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被配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且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集管及所述第二集管。
[0012]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热交换器中,沿着多个传热部件并列的第一方向及多个传热部件
延伸的第二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固定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因此,加强部件在多个传热部件的管轴方向、即第二方向上保持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多个传热部件在轴向上发生压曲变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6]图2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侧视图。
[0018]图4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加强部件20与集管12的固定部的变形例。
[0019]图5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a的立体图。
[0020]图6是作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10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a的侧视图。
[0021]图7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b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7的热交换器10b的加强部件20b的主视图。
[0023]图9是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210的立体图。
[0024]图10是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210的俯视图。
[0025]图11是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310的立体图。
[0026]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310的俯视图。
[0027]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410的立体图。
[0028]图14是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410的侧视图。
[0029]图15是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510的立体图。
[0030]图16是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510的俯视图。
[0031]图17是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510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等,对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包括图1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相对尺寸关系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点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此外,为了容易理解,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些表述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那样记载的,并不限定装置或部件的配置及朝向。在说明书中,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各构成部件的延伸方向以及各构成部件的排列方向原则上是热交换器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延伸方向以及排列方向。
[0033]实施方式1
[0034](制冷循环装置100)
[0035]图1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另外,在图1中,使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0中的流动方向,使用实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0中的流动方向。首先,使用图1,对具备热交换器10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
循环装置100示例了空调装置,但制冷循环装置100例如用于冰箱或冷冻库、自动售货机、空调装置、冷冻装置、热水器等制冷用途或空调用途。另外,图示的制冷剂回路110是一个例子,对于回路要素的结构等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能够在实施方式的技术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0036]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将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内热交换器103、减压装置10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05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而得到的制冷剂回路110。在室外热交换器105和室内热交换器103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后述的热交换器10。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室外机106和室内机107。在室外机106收纳有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外热交换器105及减压装置104、以及向室外热交换器105供给室外空气的室外送风机108。在室内机107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103和向室内热交换器103供给空气的室内送风机109。室外机106与室内机107之间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2根延长配管111及延长配管112而连接。
[0037]压缩机101是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的流体机械。流路切换装置102例如是四通阀,是通过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控制,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装置。
[0038]室内热交换器103是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09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10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多个传热部件,它们彼此隔开间隔地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制冷剂在该多个传热部件的内部流通;第一集管,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各自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管,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加强部件,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具备开口部,在设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时,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被配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且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集管及所述第二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加强部件具备:框部件,其形成外周缘;以及分隔部,其对所述框部件的内侧的区域进行分隔,所述开口部由所述框部件及所述分隔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所述分隔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多个传热部件接合,所述分隔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柳晓前田刚志伊东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