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14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正极片的正极角位相对于负极片中对应的负极角位的错位量,通过在电极组件的不同位置、角度的拍摄,建立坐标方程,并结合正极片的几何特征,建立几何方程,根据坐标方程和几何方程得到正极角位相对于对应的负极角位的错位量。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高,并且检测误差小。并且检测误差小。并且检测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组件可以为叠片型结构,叠片型电极组件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好,且充放电后不容易变形,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叠片型电极组件均要求负极片完全覆盖正极片,且正极片相对于负极片的偏移位置不能超出设计要求,否则会导致短路、析锂等问题,需要检测正极片相对于负极片的偏移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能够减少检测次数,提高检测效率。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正极片的正极角位相对于负极片的负极角位的错位量,检测方法包括:
[0005]拍摄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记录拍摄角度,测量正极角位与负极角位距离,建立坐标方程;
[0006]测量正极片的几何特征,建立几何方程;
[0007]根据坐标方程和几何方程联合得到错位量。
[0008]现有检测方法中,需要在单个正极角位和对应的负极角位拍摄两次,且两次拍摄角度不同,并单独建立所需的坐标系、坐标方程,单独得到一个正极角位的错位量,得到每个正极角位的错位量过程之间没有关联。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在拍摄过程中,对各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引入正极片的几何特征并建立描述各正极角位相对位置关系的几何方程,将各正极角位的坐标关联起来,无需对每个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都进行拍摄,也无需在每个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都拍摄两次。因此,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拍摄次数少,提高检测工作效率。进一步地,由于在检测过程中建立统一坐标系,并将各个正极角位和对应的负极角位的坐标关联在一起,联合得到错位量的精度更高。
[0009]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正极片和负极片为矩形,选择正极片或负极片中任一相对设置的两边或相邻的两边作为拍摄角度的基准,调整各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的拍摄角度。
[0010]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矩形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利用其中一个极片相对设置的两边或相邻的两边作为拍摄角度的基准,进一步地,相比现有检测方法中单独拍摄一个正极角位与对应的负极角位便选择一个拍摄角度基准,本申请的检测方法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仅需选择两个有几何特征关联的边作为拍摄角度基准,减少选择拍摄角度的基准的次
数,提高拍摄效率。进一步地,由于以相对统一的拍摄角度为基准,拍摄角度误差小,得到正极角位的错位量的精度更高。
[0011]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第i个正极角位的坐标为(x
i
,y
i
),第i个负极角位的坐标为(X
i
,Y
i
),第i个正极角位相对于对应的负极角位的错位量为(Δx
i
,Δy
i
);
[0012]单个正极角位和对应的负极角位的拍摄次数j≤2,以负极片12的边为拍摄角度的基准,记录拍摄角度为和/或
[0013]测量第i个正极角位与对应负极角位之间的距离为l
i

[0014]建立坐标方程:
[0015]建立几何方程,正极片的任一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加和等于对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加和;
[0016]建立几何方程,正极片的任一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加和等于对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加和;
[0017]测量正极片的相邻两边的实际尺寸,或者,参考正极片的相邻两边的设计尺寸,建立几何方程,正极片中任一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差值与该边长度h的比值等于相邻边的两个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差值与相邻边长度w的比值。
[0018]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矩形正极片的每个正极角位单独拍摄两次并单独求解,总共需要拍摄八次,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由于结合正极片的矩形的几何特征,测量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能够联合各正极角位的横纵坐标,建立几何方程,无需拍摄至八次并建立八个坐标方程,就可以得到能够用于求解四个正极角位中关于横纵坐标错位量的八个方程,因此,至少拍摄五次便可以完成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0019]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电极组件还包括铜极耳,与铜极耳距离最近的正极角位和负极角位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其余各正极角位和对应的负极角位所在的位置分别为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0020]在第一位置,拍摄路径不与铜极耳重合,且拍摄次数为一次;
[0021]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每个位置的拍摄次数为两次时,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每个位置的拍摄次数为两次时,
[0022]在该检测方法中,在靠近铜极耳的第一位置上的拍摄路径不与铜极耳重合,不会受铜极耳影响,且仅拍摄一次,降低检测误差。而在其它每个位置上拍摄时至多拍摄两次,即对某个位置可以不拍摄或拍摄一次,总共拍摄次数小于八次,检测效率高。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在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中拍摄两次时的角度差大于或等于45
°
,可以降低检测误差。
[0023]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一个位置拍摄次数为两次,其余位置拍摄次数为一次。
[0024]在该检测方法中,在靠近铜极耳的第一位置上拍摄,且拍摄路径不与铜极耳重合,不会受铜极耳影响,且仅拍摄一次,降低检测误差。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中选择两个位置各拍一次,剩余一个位置拍摄两次,且两次角度差大于或等于45
°
。因此,本申请的检测方法总共需要拍摄五次,相比现有检测方法中拍摄八次,检测效率高。本申请的检测方法中同一个位置的两次拍摄角度差大于或等于45
°
,则检测误差小。
[0025]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一个位置拍摄次数为一次,其余位置拍摄次数为两次。
[0026]在该检测法中,在靠近铜极耳的第一位置上拍摄,且拍摄路径不与铜极耳重合,不会受铜极耳影响,且仅拍摄一次,降低检测误差。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中选择一个位置各拍一次,剩余两个位置各拍摄两次,且单个位置的两次角度差大于或等于45
°
。因此,本申请的检测方法,总共需要拍摄六次,相比现有检测方法中拍摄八次,检测效率高。本申请的检测方法中同一个位置的两次拍摄角度差大于或等于45
°
,则检测误差小。不仅如此,在满足检测条件所需的五次拍摄基础上,增加一次拍摄,即增加一组样本数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精度。
[0027]在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法中,在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每个位置均拍摄两次。
[0028]相比现有检测方法中拍摄八次,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的拍摄次数为六次,检测效率高,另外,在满足检测条件所需的五次拍摄基础上,增加两次拍摄,即增加两组样本数据,能够更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所述电极组件(1)包括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所述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所述正极片(11)的正极角位相对于所述负极片(12)的负极角位的错位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拍摄所述正极角位与对应的所述负极角位,记录拍摄角度,测量所述正极角位与所述负极角位距离,建立坐标方程;测量所述正极片(11)的几何特征,建立几何方程;根据所述坐标方程和几何方程联合得到所述错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11)和所述负极片(12)为矩形,所述检测方法中:选择所述正极片(11)或所述负极片(12)中任一相对设置的两边或相邻的两边作为所述拍摄角度的基准,调整各所述正极角位与对应的所述负极角位的所述拍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i个所述正极角位的坐标为(x
i
,y
i
),第i个所述负极角位的坐标为(X
i
,Y
i
),第i个所述正极角位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负极角位的错位量为(Δx
i
,Δy
i
),所述检测方法中:单个所述正极角位和对应的所述负极角位的拍摄次数j≤2,以负极片(12)的边为所述拍摄角度的基准,记录所述拍摄角度为和/或和/或测量第i个所述正极角位与对应所述负极角位之间的距离为l
i
;建立所述坐标方程:和/或建立所述几何方程,所述正极片(11)的任一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加和等于对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加和;建立所述几何方程,所述正极片(11)的任一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加和等于对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加和;测量所述正极片(11)的相邻两边的实际尺寸,或者,参考所述正极片(11)的相邻两边的设计尺寸,建立所述几何方程,所述正极片(11)中任一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纵坐标的差值与该边长度h的比值等于相邻边的两个所述正极角位的横坐标的差值与相邻边长度w的比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型电极组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1)还包括铜极耳(121),与所述铜极耳(121)距离最近的所述正极角位和所述负极角位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13),其余各所述正极角位和对应的所述负极角位所在的位置分别为第二位置(14)、第三位置(15)和第四位置(16),所述检测方法中:在所述第一位置(13),拍摄路径不与所述铜极耳(121)重合,且拍摄次数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