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装。该下装由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组成,所述高摩擦部接触皮肤且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大腿最大围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所述低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其余部分。高摩擦部设置在需要提供压力的大腿最大围以下并且接触皮肤,不易发生滑移,能够有效改善浮肿、缓减下肢疲劳,且穿着舒适性良好。且穿着舒适性良好。且穿着舒适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装,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浮肿、缓减下肢疲劳且穿着舒适的下装。
技术介绍
[0002]当人长期处于站立或静坐状态时,由于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不够通畅,很容易形成静脉曲张。轻度下肢静脉曲张人员在久站和久坐后常常会感到下肢浮肿、沉重且酸胀,穿着梯度压力袜是目前较为广泛辅助治疗法,但是梯度压力袜在穿着时对下肢的压迫感较明显且穿脱困难,尤其是对女性和老年人来说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0003]为了解决梯度弹力袜压迫不舒适、穿脱困难的问题,有人提出调整脚踝部沿周径方向的伸长率。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662439A中公开了一种压力袜,使腿肚子部沿周径方向伸长至穿着状态时的应力为1~7N,使该脚踝部沿周径方向伸长至通过脚跟时为止时的应力为1~7N,并且,脚踝部的沿周径方向伸长至伸长率10%时的初始载荷为1N以下。该压力袜可以减轻下肢的浮肿和/或疲劳、且穿脱性良好但是没有考虑穿着舒适性的问题。
[0004]再如,如中国文献CN212490404U中公开了一种防止静脉曲张的压力袜,袜体内设有气囊,袜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收缩带,袜体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收缩袋,袜体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带。通过气囊产生压力防止静脉曲张,且压力恒定,同时通过固定带固定的松紧程度调节压力的大小,从而穿戴舒适,但是气囊的存在会有异物感,穿着舒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浮肿、缓减下肢疲劳且穿着舒适的下装。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1)一种下装,由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组成,所述高摩擦部接触皮肤且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大腿最大围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所述低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其余部分。
[0007](2)上述(1)的下装,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25;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2。
[0008](3)上述(2)的下装,高摩擦部设置在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
[0009](4)上述(3)的下装,高摩擦部设置在前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后侧部分,低摩擦部设置在前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前侧部分,其中,前侧部分包含水平围度方向断面的前中心点,且其断面长度为断面总周长的10%~90%。
[0010](5)上述(2)的下装,沿水平围度方向伸长为30%时,形成前述高摩擦部的面料的拉伸应力为形成前述低摩擦部的面料的拉伸应力的1.0~1.5倍。
[0011](6)上述(2)的下装,形成前述低摩擦部的面料中聚氨酯纤维的含量在10重量%以上。
[0012](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的下装,穿着前述下装时,小腿部最大围前侧中心点A的衣服压≦15.0hPa,且小腿最大围后侧中心点B的衣服压≧20.0hPa。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下装由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组成,高摩擦部设置在需要提供压力的大腿最大围以下并且接触皮肤,不易发生滑移,能够有效改善浮肿、缓减下肢疲劳,且穿着舒适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下装的内侧示意图,其中,L1为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2为下装小腿部最大围的水平围,L3为小腿后肌交接处,A点为小腿部最大围前侧中心点。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装的外侧示意图,其中,L1为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2为下装小腿部最大围的水平围,L3为小腿后肌交接处,B点为小腿最大围后侧中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下装由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组成。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下装而言,高摩擦部与低摩擦部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下装整体设置高摩擦部或者是大腿最大围度以上设置高摩擦部,臀部和腿部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穿脱极其不便,特别是长时间穿着后,下装与皮肤紧密接触,摩擦频繁,不适感明显,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皮肤机械损伤。如果下装整体全部设置低摩擦部,穿着时在同一围度上无法形成着压差。当着压较大时,虽然能够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下肢浮肿,但穿着紧绷,不舒适;当着压较小时,穿着无紧绷感较舒适,但无法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达不到改善浮肿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要求高摩擦部接触皮肤且设置在前述下装的大腿最大围度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低摩擦部设置在前述下装的其余部分。
[0017]本专利技术中,如果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0.25的话,当在大腿最大围度以下全部设置高摩擦部时,特别是运动状态下,下装对下肢的固定作用有下降的趋势,下装与皮肤易发生滑移,有可能会影响到穿着压;当大腿最大围以下同时设置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时,在同一水平围度上的前侧和后侧有可能形成不了着压差,舒适感以及浮肿改善效果有下降的趋势。如果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0.22的话,穿脱性有变难的趋势。因此,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中要求高摩擦部的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25;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2。更优选为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35;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0。进一步优选为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45;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5。最优选为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60小于等于1.00;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0。
[0018]考虑到穿脱容易性,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高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
[0019]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中高摩擦部设置在前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后侧部
分,低摩擦部设置在前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前侧部分。这里的前侧部分包含前中心点,且前侧部分在前中心点所在水平围度上的长度为水平围度总周长的10%~90%。这里的前中心点是指穿着状态下与小腿最大围前侧中心点A(胫骨上)相对应的点。下肢静脉的分布以及穿通支的分布对促进静脉血的回流,改善下肢浮肿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人体解剖学下肢深静脉在肌肉之间穿行,受到肌肉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曲张,而下肢浅静脉主要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的发生率最高,而大隐静脉穿行在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后侧部分,因此,在需要提供高着压的小腿后侧设置高摩擦部,利用其不易滑移的特性,高效地促进血液回流,浮肿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而在舒适度敏感性较高的小腿前侧设置低摩擦部,提高穿着舒适度。更优选,穿着状态下,高摩擦部设置在小腿最大围L2至小腿后肌交接处L3之间的后侧部分,低摩擦部设置在小腿最大围L2至小腿后肌交接处L3之间的前侧部分。
[0020]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沿水平围度方向伸长30%时,形成高摩擦部面料的拉伸应力小于形成低摩擦部面料拉伸应力的1.0倍时,高摩擦部的穿着压力有可能无法满足YY/T 0851
‑
2011医用防血栓袜标准中的压力标准;如果沿水平围度方向伸长为30%时,形成高摩擦部面料的拉伸应力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装,由高摩擦部和低摩擦部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高摩擦部接触皮肤且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大腿最大围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所述低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其余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装,其特征是:所述高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25;所述低摩擦部沿水平围度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装,其特征是:所述高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下装,其特征是:所述高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1以下的后侧部分,所述低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下装的膝盖中点水平围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晨霞,刘娟,倪庆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