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94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饭煲,具有可放入取出地将非金属制锅子(1)收容的本体(2);以及对本体(2)及非金属制锅子(1)进行开闭的盖体(33),在非金属制锅子(1)的外表面、内表面或内部设置通过电磁感应产生发热的发热体(4b1、4b2),并利用来自本体(2)侧的加热线圈(4a1、4a2)的电磁感应而使该发热体(4b1、4b2)发热,在非金属制锅子(1)与加热线圈(4a2)等之间配置耐热板(14),利用该耐热板(14)将来自具有发热体(4b1、4b2)的非金属制锅子(1)侧的热量隔断来保护加热线圈(4a2)等,利用所述热量的反射对非金属制锅子(1)进行二次加热,与非金属制锅子(1)的容易封闭热量的特性结合来实现与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对应的、以均匀而充分的加热进行良好的做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由砂锅为代表的非金属制锅并用来自加热源的加热进行做饭的电饭煲,而加热源是利用加热器或电磁感应等的电加热源。
技术介绍
已知有各种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的砂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也已知有可将砂锅放入取出地收容在本体中并利用电加热源进行做饭的电饭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的砂锅无论外表面和内外两面有何不同,在底部都设有电磁感应加热用的发热层,利用电磁感应加热从底部加热进行烹调。另外,专利文献3揭示了具有将胴部作成金属制胴部框的树脂制的内壳体的电饭煲,利用配置在本体的内外壳体的底部间的加热线圈使收容在本体中的锅子底部感应发热,利用绕在内壳体胴部的金属制胴部框上的加热器通过金属制胴部框从侧部对锅子进行间接加热。此外,将陶瓷制成或陶瓷与玻璃混合制成的内锅收容在本体中,在内锅的底部外表面设置磁性发热体,利用与来自设在本体内外壳体的底部间的加热线圈的交变磁场的磁性结合而感应发热,利用绕在内壳体胴部的金属制胴部框上的加热器通过金属制胴部框从侧部对锅子进行间接加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616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435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413号公报然而,做饭尤其均匀加热是做好可口的饭的重要条件。在将烧好的饭保温时若有局部温度差,则会发生结露使饭发黏或夹生(日文白化),故均匀保温是重要的。本专利技术者遵循这种观点,朝着使用砂锅的电饭煲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反复实验和探讨,获得了各种知识。第1,由于砂锅的热传导性小到铝的1/200,故难以将来自底部的高输出加热用于做饭,若相应提高输出,发现会导致锅侧的局部过热,因该过热而引起的加热线圈自身的异常升温。同时,发现由来自侧部的低输出加热所进行的保温也成为局部加热的原因。第2,这样的实验结果都是因为发现无论像以往就有的砂锅还是像专利文献1~3记载的砂锅等非金属制锅子,从底部到上部都采用同样的厚度,为此作了解析,其结果,用均等厚度的非金属制锅子烧出的饭的美味是因为火舌舔着非金属制锅子的外表面而波及到侧部引起的非金属制锅子内的水及米整个区域的活泼的对流,可实现均匀加热的缘故,而用电气烧饭的来自底部的高输出加热则美味效果没有上述情况好,若单纯将非金属制锅子的厚度做薄来应对这种情况,则以正立姿势的耐摔落强度下降,无实用性,在来自侧面的低输出加热的保温中,难以对底部侧加热,而成为局部加热、保温不均的状态。第3,所述局部加热导致烧焦,或因非金属制锅子内的温度差而发生结露,也成为饭发黏或夹生的原因。因此,若加热器的输出下降,则热量不能到达非金属制锅子或饭的整个区域而成为加热不足、因温度差引起的结露的原因。第4,做饭根据规定升温程序对加热线圈进行通电控制来进行,虽然温度传感器进行的正确的温度检测是重要的,但在金属锅子的场合,加热线圈也同样重要,从专利文献3可知,在砂锅底部的正下方和外周部加热线圈卷绕配置成环状,与此对应,温度传感器往往在无加热线圈的中央部与非金属制锅子抵接。但是,如已所述的那样,非金属制锅子除了热传导性低、内部的做饭温度甚至其变化难以反映在外表面上以外,加热线圈及由其进行发热的导电层、磁性层的配置与远离温度传感器设置的金属制锅子的情况相同,也难以受到由加热线圈形成的导电层、磁性层发热所产生的热量。因此,如专利文献3所述,只是将温度传感器碰到砂锅底部,就不能正确评定做饭温度的变化,烧不出人们将砂锅放在灶具上用手来增减火力或加热输出来烧好饭时那样的可口的饭。第5,从第4的认识发现,参照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图1可知,以往卷绕成环状的加热线圈4a1在直径为D的范围内无线圈,与其相对的导电层4b1具有大致相等或比其稍小的直径为D1的开口,因导电层4b1发热所产生的非金属制锅子1的底部温度分布如假想线所示那样在中央部较低,做饭时对流所产生的均匀加热变弱,这是即使随着做饭的进行温度传感器22也难以升温的较大的原因,为此作了这样的研究在实现砂锅中央部升温的同时,使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接近于做饭过程中的做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了与耐于实用程度一致的一些条件。第6,为了使电饭煲使用非金属制锅子,虽然判断为利用设在专利文献3所揭示那样的金属制胴部框上的加热器等加热源来提高加热是有利的,但需要加热源和金属制胴部框向本体加热线圈侧扩展。但是,过分向加热线圈侧扩大,会对从加热线圈向与其相对的发热体的感应发热的磁性作用带来不良影响,无法进行稳定良好的做饭。从上知道,本专利技术者等发现了能较佳地实现非金属制锅子的电气做饭和电气保温的条件,以致想到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煲,即使是非金属制锅子也可利用设在其外表面的发热体进行安全、有效的加热和良好的做饭,此外,提供一种不损害耐落下强度、用砂锅进行较佳的做饭及可将饭保温的电饭煲。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具有可放入取出地将非金属制锅子收容的本体;对本体及非金属制锅子进行开闭的盖体,在非金属制锅子的外表面、内表面或内部设置通过电磁感应进行发热的发热体,利用来自本体侧的加热线圈的电磁感应使该发热体发热,在非金属制锅子与加热线圈之间配置耐热构件。由此,可在本体上放入取出地收容非金属制锅子,利用本体的加热线圈的交变磁场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使与加热线圈相对的非金属制锅子的发热体发热来做饭和将饭保温,耐热构件利用其透磁性,不会将来自加热线圈的交变磁场遮断,而使其传到发热体保证有效的发热,并且,来自具有发热体的非金属制锅子侧的热量被遮断,不传到加热线圈。因此,将发热体设在非金属制锅子的外表面,为了在热传导性较低的非金属制锅内进行良好的做饭,即使在发热体被发热到超过做饭温度的较高的温度、向周围散热的比例为较高的条件下,加热线圈在通常的送风冷却的基础上也可进行稳定动作。尤其,非金属制锅子侧的热量不会传到本体的外表面。另外,耐热构件使来自非金属制锅子侧的热量反射到非金属制锅子侧并对非金属制锅子进行二次加热而再次被利用为做饭用的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其结果,与非金属制锅子的容易使热量封闭的特性相结合,实现与本专利技术目的对应的、以均匀且充分的加热进行良好的做饭。此外,耐热构件利用其耐热性而不会产生劣化或损伤地长期发挥功能。另外,非金属制锅子的与配置在本体侧底部的加热线圈相对的相对部的厚度比与配置在本体侧部的加热线圈、或及加热器相对的相对部薄。这样,非金属制锅子的与加热线圈相对的底部侧即使是薄壁,因侧部的厚度较厚,故可充分确保耐落下强度,首先获得轻量化。由于厚度做薄,相应就降低该处的蓄热容量,故即使发热体处于非金属制锅子的外表面,由发热体所产生的高温加热容易产生为做饭加热,且还促进向难以升温的厚壁侧部的热移动,故可用伴随非金属制锅子内的水及米整个区域的活泼对流的均匀加热进行做饭。因侧部比底部侧厚且侧部的蓄热容量高,故来自侧部的低输出加热即使是由线状加热器产生的场合,也可缓和对饭的局部加热,促进均匀加热。另外,在保温时,作成底部不进行加热或低温加热,主要利用侧部及盖部的加热进行保温,从而蓄热在热容量大的侧部,并利用向没有加热或只进行低温加热的热容量小的底部侧的热移动来保证底部侧温度,可实现均匀保温。沿非金属制锅子的侧部多重排列设置有侧部加热器。由此,加热器的热量从多重排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放入取出地将非金属制锅子(1)收容的本体(2);以及对本体(2)及非金属制锅子(1)进行开闭的盖体(33),在非金属制锅子(1)的外表面、内表面或内部设置通过电磁感应进行发热的发热体(4b1、4b2),利用来自本体(2)侧的加热线圈(4a1、4a2)的电磁感应使该发热体(4b1、4b2)发热,在非金属制锅子(1)与加热线圈(4a2)之间配置耐热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前升治藤原健二田窪博典北村信雄矢野吉彦朝冈修平森雅彦井上友见
申请(专利权)人: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