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546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饭煲,电饭煲包括煲体、上盖、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活动安装于煲体内部的内锅,上盖设在煲体上以打开或关闭煲体,内锅底部设有主加热体,上盖上设有透明视窗,在煲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透明视窗朝向内锅,透明视窗上设有用于对透明视窗加热以防止透明视窗产生凝露的辅助加热体,第一感温探头检测电饭煲内锅中的温度,第二感温探头检测透明视窗上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透明视窗的温度高于或持平于内锅中于透明视窗接触的水蒸气温度,从而防止内锅中的水蒸气凝结在上盖内侧的透明视窗上,避免透明视窗上因凝结水雾而模糊不清,便于用户基于透明视窗观察内锅中食物烹饪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电饭煲是用于煮饭和煮粥的常用的烹饪器具,电饭煲一般包括煲体和上盖,煲体内部有主加热体和内锅,内锅中装有待烹饪的米,在电饭煲接通电源后,主加热体发热,内锅的温度随之升高,从而内锅中的米和水被加热。现有的电饭煲上盖大多由不透明的塑料制成,盖上上盖后,从外面无法判断内锅中米的烹饪状态。必须打开上盖才能观察食物,导致锅内的蒸汽流失,热量流失。进而出现了具有透明视窗的电饭煲上盖,但是,在电饭煲内锅中的米水混合物升温过程中,部分水变成水蒸气而凝结在上盖内侧的透明视窗上,造成透明视窗模糊不清,不便于用户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旨在解决电饭煲透明视窗因水蒸气凝结而模糊不清、不便于用户观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上盖、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活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部的内锅,所述上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煲体,所述内锅底部设有主加热体,所述上盖上设有透明视窗,在所述煲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透明视窗朝向所述内锅,所述透明视窗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透明视窗加热以防止所述透明视窗产生凝露的辅助加热体,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检测电饭煲内锅中的温度,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检测透明视窗上的温度。优选地,所述电饭煲还包括设于煲体内部的控制芯片,所述辅助加热体和主加热体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辅助加热体和主加热体的发热温度。优选地,所述透明视窗包括贯穿所述上盖的通道和卡接于所述通道中的第一透明件,所述辅助加热体为设于所述第一透明件表面或内部的金属导电 层。优选地,所述透明视窗还包括第二透明件,所述第二透明件卡设于所述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透明件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件、第二透明件和通道共同围成视窗腔体,所述上盖上还设有蒸汽阀,所述视窗腔体与所述蒸汽阀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件朝向所述第一透明件的一侧设有防雾涂层。优选地,所述通道内壁上插槽,所述第一透明件和第二透明件插入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透明件和插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透明件和插槽之间均设有密封胶。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件和第二透明件为透明玻璃板。优选地,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检测所述内锅锅底处温度的第三感温探头,所述控制芯片内部设有计时器,所述第三感温探头与控制芯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和第二感温探头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本技术通过在电饭煲上盖上设置透明视窗,并在透明视窗上设有辅助加热体,在电饭煲工作时,辅助加热体对透明视窗进行加热,使透明视窗的温度高于或持平于内锅中与透明视窗接触的水蒸气温度,从而防止内锅中的水蒸气凝结在上盖内侧的透明视窗上,避免透明视窗上因凝结水雾而模糊不清,便于用户基于透明视窗观察内锅中食物烹饪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饭煲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电饭煲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电饭煲防凝露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饭煲防凝露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饭煲在煮饭过程中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值变化曲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饭煲在煮饭过程中辅助加热体加热功率(调功比)的变化分布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煲体1 上盖2 插槽21 内锅3 透明视窗4 通道40 第一透明件41 第二透明件42 蒸汽阀5 第二感温探头6 主加热体7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指示或暗示的重要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饭煲防凝露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4和图7,电饭煲包括煲体1、上盖2、控制芯片、第一感温探头6、第二感温探头和内锅3,上盖2上设有透明视窗4,电饭煲包括对内锅3加热的主加热体7和对透明视窗4加热的辅助加热体,主加热体7可设在内锅3底部,第一感温探头检测电饭煲内锅3中温度,第二感温探头检测透明视窗4的温度,第一感温探头6可设于上盖2靠近内锅3的一侧,第二感温探头可设于透明视窗4上,辅助加热体、第一感温探头6、第二感温探头和主加热体7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当然,此处控制芯片也可以设置于电饭煲的外部的控制设备中,在本技术电饭煲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10,在主加热体开始加热时或加热之前,控制辅助加热体以预设加热功率加热透明视窗4;主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与调功比一一对应,例如最大加热功率对应全调功比,即辅助加热体以全调功比(如调功比为32/32)加热,相当于辅助加热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以额定功率发热,此时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为其额定功率;再如辅助加热体以半调功比(如调功比为16/32)加热,相当于辅助加热体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半的时间以额定功率发热,此时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一半。此处预设加热功率可选为辅助加热体的最大加热功率,在控制芯片检测到主加热体开始加热时,控制辅助加热体以最大加热功率加热透明视窗4,以将透明视窗4的温度快读提升,确保透明窗4的温度高于内锅3中米水混合物的温度。步骤S20,实时检测获取电饭煲内锅中的第一温度值(即第一感温探头6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及透明视窗4本体的第二温度值(即第二感温探头采集的第二温度值);控制芯片动态采集内锅3中的第一温度值T1以及透明视窗4的第二温度值T2,此处实时检测获取为每间隔预设间隔时长获取一次,该预设间隔时长可根据需求自由设定,例如预设间隔时长为0.1s、0.5s、1s等,或更短时间间隔。步骤S30,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比较并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步骤S40,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动态调整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其中当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值的相对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正值时,调高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以使透明视窗4的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值。可选地,当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值的相对差值大于第一正值时,调低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控制芯片根据第一温度值T1和第二温度值T2动态调整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相对差值T0=T2-T1,当T0小于或等于第一正值(例如第一正值为5)时,表明透明视窗4的当前温度(即第二温度值)与内锅3中的当前温度(即第一温度值)比较相近,透明视窗4容易出现凝露和水雾,此时调高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即调大辅助加热体的调功比);当T0大于第一正值时,表明透明视窗4的当前温度与内锅3中的当前温度相差较大,透明视窗4温度较高,不会出现凝露和水雾,为节约能源、防止透明视窗4温度过高,调低 辅助加热体的加热功率(即调小辅助加热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饭煲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上盖、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活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部的内锅,所述上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煲体,所述内锅底部设有主加热体,所述上盖上设有透明视窗,在所述煲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透明视窗朝向所述内锅,所述透明视窗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透明视窗加热以防止所述透明视窗产生凝露的辅助加热体,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检测电饭煲内锅中的温度,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检测透明视窗上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上盖、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活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部的内锅,所述上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煲体,所述内锅底部设有主加热体,所述上盖上设有透明视窗,在所述煲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透明视窗朝向所述内锅,所述透明视窗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透明视窗加热以防止所述透明视窗产生凝露的辅助加热体,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检测电饭煲内锅中的温度,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检测透明视窗上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还包括设于煲体内部的控制芯片,所述辅助加热体和主加热体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辅助加热体和主加热体的发热温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包括贯穿所述上盖的通道和卡接于所述通道中的第一透明件,所述辅助加热体为设于所述第一透明件表面或内部的金属导电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还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兴林毅罗志晓黄韦铭梁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