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177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载物台、检取装置;检取装置包括吊装盘、第一吊臂、第二吊臂、检部安装臂、取部安装臂、金属探测仪、金属取出器,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分别通过第一阻尼万向节与吊装盘相连,检部安装臂、取部安装臂分别通过第二阻尼万向节与第一吊臂、第二吊臂的底部相连,金属探测仪、金属取出器分别通过万向节与检部安装臂、取部安装臂相连;金属取出器包括与对应的万向节相连的连接臂、安装于连接臂底部的夹钳,连接臂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贯穿夹钳使夹钳转动安装于连接臂的底部。本申请的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提高了病理标本金属异物的检测与取出效率。取出效率。取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是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根据需要用切割闭合器将组织切下,切割闭合器会分别在保留的组织和要切除的组织切缘留下数排金属钉,用于闭合切缘,或者使用金属钉进行手术标记或协助组织从体内取出至体外。所以,切除的组织送到病理科进一步取材时,会有较多情况与金属异物特别是金属钉相接触并有紧密关联。病理科医生需要将组织上的金属钉取出,以便找到病变的组织做病理切片化验。因为金属钉比较小,而且数量多、密集,给病理科医生带来较大的困扰,增加工作难度。而且按传统的方法用弯钳夹除金属钉的过程中,会破损组织标本,而且有些金属钉的位置比较隐蔽,在有限的取材时间内,仅凭肉眼难以发现及分辨。如果没有及时的清理病理标本上的金属异物时,在后续的切片过程中,标本上的金属异物会损坏切片刀口并影响组织切片的完整性和美观,因此,对病理标本进行金属异物检测和去除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同时,仅仅依靠人为的判断标本上金属异物的残留与否以及具体位置时,存在消耗时间较大、异物去除效率较差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相关的医疗辅助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以提高病理标本金属异物的检测与取出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包括载物台、安装于所述载物台上方的检取装置;所述检取装置包括吊装盘、第一吊臂、第二吊臂、检部安装臂、取部安装臂、金属探测仪、金属取出器,所述第一吊臂、所述第二吊臂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阻尼万向节与所述吊装盘相连,所述检部安装臂、所述取部安装臂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二阻尼万向节与所述第一吊臂、所述第二吊臂的底部相连,所述金属探测仪、所述金属取出器分别通过万向节与所述检部安装臂、所述取部安装臂的底部相连;所述金属取出器包括顶部与对应的所述万向节相连的连接臂、安装于所述连接臂底部的夹钳,所述连接臂的底部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夹钳使所述夹钳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臂的底部。
[0005]基于上述结构,盛装有标本的容器放置于载物台上,拉动检部安装臂即可带动金属探测仪移动至标本的上方对标本进行金属检测,在发现标本上残留的金属钉或其他金属时,拉动取部安装臂使金属取出器移动至被检测位置处,通过夹钳对标本上的金属钉或其他金属进行清理,避免人为检查标本金属残留出现遗漏的情况,减少标本金属残留查找时间并提高异物取出效率,确保避免后续的进行标本切片造成刀口损伤问题的出现。
[0006]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探测仪包括顶部与对应的所述万向节相连的探测控制盒、安
装于所述探测控制盒内的振荡器、安装于所述探测控制盒底部的线管、设置于所述线管底部的接收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外且与所述接收线圈间距设置的发射线圈。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探测控制盒的外壁安装有副探测控制盒,所述副探测控制盒内安装有副振荡器,所述副探测控制盒的底部通过第三阻尼万向节安装有伸缩线管,所述伸缩线管的底部设置有副接收线圈,所述副接收线圈的外部间距套设有副发射线圈,所述副接收线圈的外径为所述接收线圈外径的比值为0.2~0.35,所述副发射线圈的外径为所述发射线圈外径的比值为0.2~0.35。
[0008]通过副探测控制盒、副振荡器、第三阻尼万向节、伸缩线管、副接收线圈、副发射线圈构成的第二个金属探测结构,同时,基于副接收线圈的外径、副发射线圈的外径的设计,实现基于探测控制盒、振荡器、线管、接收线圈、发射线圈构成的第一个金属探测结构在标本上检测确定的金属残留范围,将伸缩线管在该范围内进行环绕探测,从而准确地金属残留位置探测,提高后续的异物取出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取部安装臂的底部通过另一个万向节安装有金属吸附器,所述金属吸附器包括顶部与该万向节相连的安装臂、安装于所述安装臂底部的吸铁石,所述安装臂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吸铁石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承转动安装于该开口的侧臂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吸铁石的外臂可拆卸贴附有薄型医用纱布,所述吸铁石竖向截面外缘的周长与所述薄型医用纱布对应截面外缘的周长比为1:0.8~1:0.5。
[0011]通过金属吸附器的设置,在金属探测仪不便于使用(如标本尺寸、形状限制下)或金属探测仪失效、损坏的情况下,通过金属吸附器在标本上滚动后,一方面,通过吸铁石将一些未知来源的金属异物或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残留的金属异物进行吸附,另一方面,通过吸铁石能够对标本上的金属钉进行吸附,从而能够确保标本上金属钉的位置,以发现一些被标本组织或病理标本产生的积液所遮掩的金属钉,避免人为查找造成的遗漏情况出现,确保病理标本上金属异物的准确发现与移除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臂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夹钳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中部相铰接呈剪刀状,且所述第一夹臂设置于所述第二夹臂的上方,所述第一夹臂的顶侧设置有支架,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支架且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端均弯曲向上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均为钛金属臂。
[0016]通过夹钳的结构设置,方便操作者使用进行异物夹取。
[0017]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通过金属探测仪对标本上的金属异物进行检测,并明确金属异物在标本上的位置,通过金属取出器对标本上的金属异物进行取出,避免人为检查标本金属异物残留出现遗漏的情况,减少标本金属异物残留查找时间并提高异物取出效率,确保避免后续的进行标本切片造成刀口损伤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
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金属探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金属探测仪的检测相关的电路框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金属探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副探测控制盒706与伸缩线管707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金属吸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笨申请实施例4中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载物台;2、吊装盘;3、第一吊臂;4、第二吊臂;5、检部安装臂;6、取部安装臂;701、探测控制盒;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包括载物台(1)、安装于所述载物台(1)上方的检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取装置包括吊装盘(2)、第一吊臂(3)、第二吊臂(4)、检部安装臂(5)、取部安装臂(6)、金属探测仪、金属取出器,所述第一吊臂(3)、所述第二吊臂(4)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阻尼万向节(9)与所述吊装盘(2)相连,所述检部安装臂(5)、所述取部安装臂(6)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二阻尼万向节(10)与所述第一吊臂(3)、所述第二吊臂(4)的底部相连,所述金属探测仪、所述金属取出器分别通过万向节与所述检部安装臂(5)、所述取部安装臂(6)的底部相连;所述金属取出器包括顶部与对应的所述万向节相连的连接臂(801)、安装于所述连接臂(801)底部的夹钳,所述连接臂(801)的底部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夹钳使所述夹钳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臂(80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测仪包括顶部与对应的所述万向节相连的探测控制盒(701)、安装于所述探测控制盒(701)内的振荡器、安装于所述探测控制盒(701)底部的线管(703)、设置于所述线管(703)底部的接收线圈(704)、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704)外且与所述接收线圈(704)间距设置的发射线圈(7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异物检测及取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控制盒(701)的外壁安装有副探测控制盒(706),所述副探测控制盒(706)内安装有副振荡器,所述副探测控制盒(706)的底部通过第三阻尼万向节(12)安装有伸缩线管(707),所述伸缩线管(707)的底部设置有副接收线圈(708),所述副接收线圈(708)的外部间距套设有副发射线圈(705),所述副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