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6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安装底板(3)、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3)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均设有第一装配孔(6)和第二装配孔(7);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上均设有第三装配孔(8)和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片(4)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5)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避免在公交车持续颠簸下松动,有效避免安全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广告宣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展示领域,将液晶显示屏安装在公交车上,用于进行广告宣传,显示站点、路况等信息越来越普及。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安装支架,多采用悬臂结构,空间占用较大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
[0004]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安装底板(3)、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3)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均设有第一装配孔(6)和第二装配孔(7);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上均设有第三装配孔(8)和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片(4)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5)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固定。
[0005]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的数量均为两片,所述安装底板(3)的侧部分别设有第一翻折边(9)、第二翻折边(10)、第三翻折边(11)和第四翻折边(12);所述第一连接片(4)焊接在所述第二翻折边(10)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片(5)焊接在所述第四翻折边(12)的外侧。所述第二翻折边(10)上设有两第一凸片(13);所述第四翻折边(12)上设有两第二凸片(14);所述第一凸片(13)上设有第五装配孔;所述第二凸片(14)上设有第六装配孔;所述两第一连接片(4)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一凸片(13)的外侧;所述两第二连接片(5)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二凸片(14)的外侧;所述第三装配孔(8)和所述第五装配孔相重叠;所述第四装配孔和所述第六装配孔相重叠。所述第一连接片(4)为由第一片体(41)和第二片体(42)一体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片(5)为由第三片体(51)和第四片体(52)一体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三装配孔(8)设置在所述第一片体(41)上;所述第四装配孔设置在第三片体(51)上;所述第二片体(42)上还设有第七装配孔(101),所述第四片体(52)上还设有第八装配孔(102);所述第一立柱(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七装配孔(101)相匹配的第十装配孔;所述第二立柱(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八装配孔(102)相匹配的第十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底板(3)上还设有第一开口部(201)和第二开口部(202);所述第一开口部(201)位于第二翻折边(10)的内侧且靠近所述安装底板(3)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口部(202)位于第四翻折边(12)的内侧且靠近所述安装底板(3)的底部。所述安装底板(3)上还设有复数个第十二装配孔;所述第十二装配孔的内侧边沿设有环形的装配柱;所述装配柱的顶部设有环形胶垫(203)。所述安装底板(3)上还设有复数个矩阵排列的散热孔(204)。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占用空间小,对液晶显示屏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同时还不影响散热;同时,由于安装牢固,避免在公交车持续颠簸下松动,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安装底板及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安装底板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安装底板3、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3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均设有第一装配孔6和第二装配孔7;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上均设有第三装配孔8和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片4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5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将安装底板3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这样再将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3上,从而将显示屏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可固定在驾驶员座椅后靠近车顶的位置,这样显示内容可被车内大多数乘客所看到,且固定在驾驶员座椅后靠近车顶的位置,可避免乘客碰撞或人为损毁显示屏。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的数量均为两片,所述安装底板3的侧部分别设有第一翻折边9、第二翻折边10、第三翻折边11和第四翻折边12;所述第一连接片4焊接在所述第二翻折边10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片5焊接在所述第四翻折边12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翻折边9、第二翻折边10、第三翻折边11和第四翻折边12一方面可起到将显示屏嵌入到其围合的框架内,限位和固定作用更佳;另一方面,将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焊接到所述第二翻折边10和所述第四翻折边12的外侧,可增加焊接面积,更加牢固。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翻折边10上设有两第一凸片13;所述第四翻折边12上设有两第二凸片14;所述第一凸片13上设有第五装配孔;所述第二凸片14上设有第六装配孔;所述两第一连接片4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一凸片13的外侧;所述两第二连接片5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二凸片14的外侧;所述第三装配孔8和所述第五装配孔相重叠;所述第四装配孔和所述第六装配孔相重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装配过程中,第一螺钉由外到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6、第三装配孔8和第五装配孔从而将安装底板3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固定;第
二螺钉由外到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7、第四装配孔和第六装配孔从而将安装底板3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固定。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片4为由第一片体41和第二片体42一体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片5为由第三片体51和第四片体52一体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三装配孔8设置在所述第一片体41上;所述第四装配孔设置在第三片体51上;所述第二片体42上还设有第七装配孔101,所述第四片体52上还设有第八装配孔102;所述第一立柱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七装配孔101相匹配的第十装配孔;所述第二立柱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八装配孔102相匹配的第十一装配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从两个相互垂直的角度进行固定,可将安装底板3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安装底板(3)、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3)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均设有第一装配孔(6)和第二装配孔(7);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上均设有第三装配孔(8)和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片(4)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5)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所述第二连接片(5)的数量均为两片,所述安装底板(3)的侧部分别设有第一翻折边(9)、第二翻折边(10)、第三翻折边(11)和第四翻折边(12);所述第一连接片(4)焊接在所述第二翻折边(10)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片(5)焊接在所述第四翻折边(12)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交车载广告显示屏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边(10)上设有两第一凸片(13);所述第四翻折边(12)上设有两第二凸片(14);所述第一凸片(13)上设有第五装配孔;所述第二凸片(14)上设有第六装配孔;所述两第一连接片(4)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一凸片(13)的外侧;所述两第二连接片(5)分别贴设在所述两第二凸片(14)的外侧;所述第三装配孔(8)和所述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哲尉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美广告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