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臂缓降系统以及铲运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151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臂缓降系统以及铲运机,属于矿山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动臂缓降系统,包括举升油缸、换向阀单元以及液控流量控制阀,所述举升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通过第一油路连通换向阀单元,所述无杆腔通过第二油路连通换向阀单元;所述换向阀单元通过第三油路以及第四油路与供油单元组成回路;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油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大臂的举升油缸的无杆腔回路上设有液控流量控制阀,液控流量控制阀与无杆腔连接一侧的液压油压力大于与换向阀单元连接一侧的压力,液压油按照设备的流量流经液控流量控制阀,通过液压的流量调节,降低动臂的下降速度,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冲击。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冲击。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臂缓降系统以及铲运机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机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臂缓降系统以及铲运机。

技术介绍

[0002]地下铲运机是一种专为地下矿山巷道而设计的一种矿山设备,目现有技术的地下铲运机的动臂下降速度快,其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容易产生噪声冲击和振动冲击。噪声冲击则会对操作人员听觉造成伤害;振动冲击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舒适性,也较容易使得铲运机的铲斗以及动臂开裂、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失效,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保养成本。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检索,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地下铲运机大臂下落限位装置的申请案(申请号:CN202220686564.5,申请日:2022年03月28日),该申请案包括铲运机大臂、铲运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铲运机大臂两侧分别连接限位组件,每个限位组件均包括与铲运机大臂相连的筋板,筋板连接限位安装座,限位安装座下端设有橡胶垫板、限位板,限位安装座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压板,压板压紧橡胶垫板和限位板;两个压板之间形成槽孔,定位板与橡胶垫板和限位板的位置相对应,定位板的大小小于槽孔的大小。
[0004]上述申请案中在大臂外侧设有限位组件,在限位块的材质设计上采用了橡胶垫板和限位板,在大臂与前车架上的定位板接触后,能够通过橡胶进行缓冲,降低了大臂与前车架的相互冲击,同时橡胶垫板吸收了一部分下落的动能,减小了对车体的整体冲击,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橡胶材质的垫板无法吸收所有的冲击,总有部分振动以及噪声会传递到驾驶室内,而且铲运机的实际工作地点在矿山,灰尘较多,橡胶垫板也容易变硬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动臂缓降系统以及铲运机,在大臂的举升油缸的无杆腔回路上设有液控流量控制阀,液控流量控制阀与无杆腔连接一侧的液压油压力大于与换向阀单元连接一侧的压力,液压油按照设备的流量流经液控流量控制阀,通过液压的流量调节,降低动臂的下降速度,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冲击。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技术的一种动臂缓降系统,包括举升油缸、换向阀单元以及液控流量控制阀,所述举升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通过第一油路连通换向阀单元,所述无杆腔通过第二油路连通换向阀单元;所述换向阀单元通过第三油路以及第四油路与供油单元组成回路;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油路上。
[001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供油单元包括液压泵以及液压油箱,所述
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泵能够使得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进入换向阀单元。
[0011]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液压泵为齿轮泵。
[0012]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向阀单元中设有液控换向阀,所述液控换向阀进油口连通液压泵出油口,所述液控换向阀上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油路,所述液控换向阀上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油路。
[001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向阀单元中还设有安全溢流阀,所述安全溢流阀用于将回路中多余的液压油泄放至液压油箱。
[0014]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的阀芯随着液控流量控制阀两端油口的压力变换而自动改变位置。
[0015]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中的液压油从换向阀单元流向举升油缸时的流量大于从举升油缸流向换向阀单元时的流量。
[0016]本技术的一种铲运机,包括铲斗、连接铲斗与车身的动臂以及上述的动臂缓降系统,所述举升油缸控制所述动臂的升高与下降。
[0017]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换向阀单元的阀芯移动。
[0018]3.有益效果
[0019]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在铲运机的大臂举升油缸的无杆腔回路上设有液控流量控制阀,液控流量控制阀与无杆腔连接一侧的液压油压力大于与换向阀单元连接一侧的压力,液压油按照设备的流量流经液控流量控制阀,通过液压的流量调节,降低动臂的下降速度,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冲击。
[0021](2)本技术在换向阀单元中设有安全溢流阀,安全溢流阀可以将回路中多余的液压油泄放至液压油箱中,安全溢流阀能把保证液压泵压力不会过高,进而对整个液压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动臂缓降系统的整体图;
[0023]图2为铲运机结构图。
[0024]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5]1、举升油缸;11、有杆腔;12、无杆腔;13、第一油路;14、第二油路;
[0026]2、换向阀单元;21、第三油路;22、第四油路;23、液控换向阀;24、安全溢流阀;
[0027]3、供油单元;31、液压泵;32、液压油箱;
[0028]4、液控流量控制阀;
[0029]5、铲运机;51、铲斗;52、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1]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2]实施例1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
[0034]一种动臂缓降系统,包括举升油缸1、换向阀单元2以及液控流量控制阀4,所述举升油缸1包括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所述有杆腔11通过第一油路13连通换向阀单元2,所述无杆腔12通过第二油路14连通换向阀单元2;所述换向阀单元2通过第三油路21以及第四油路22与供油单元3组成回路;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4设置在第二油路14上。
[0035]举升油缸1包括了有杆腔11以及无杆腔12,无杆腔12中充入液压油同时有杆腔11中泄油后,举升油缸1的推杆伸出,能够将铲运车的动臂52抬升;有杆腔11中充入液压油而无杆腔12中泄油后,举升油缸1的推杆缩回,此时铲运机5的动臂52落下。
[0036]其中,有杆腔11通过第一油路13连通换向阀单元2,无杆腔12通过第二油路14连通换向阀单元2,第一油路13、第二油路14、换向阀单元2以及举升油缸1之间形成回路,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臂缓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油缸(1),所述举升油缸(1)包括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所述有杆腔(11)通过第一油路(13)连通换向阀单元(2),所述无杆腔(12)通过第二油路(14)连通换向阀单元(2);换向阀单元(2),所述换向阀单元(2)通过第三油路(21)以及第四油路(22)与供油单元(3)组成回路;以及,液控流量控制阀(4),所述液控流量控制阀(4)设置在第二油路(1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缓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3)包括液压泵(31)以及液压油箱(32),所述液压泵(31)通过油管连接液压油箱(32),所述液压泵(31)能够使得液压油箱(32)中的液压油进入换向阀单元(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臂缓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31)为齿轮泵。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动臂缓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单元(2)中设有液控换向阀(23),所述液控换向阀(23)进油口连通液压泵(31)出油口,所述液控换向阀(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百拓南京建筑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