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46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胶辊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座,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升降组件与支撑板,升降组件的底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座,支撑板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第一框架,支撑板的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辅助辊,辅助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动力组件,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与辅助辊,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带动第一框架移动,调整辅助辊之间的间距,包覆膜从辅助辊之间经过,从而避免包覆膜出现褶皱的问题。膜出现褶皱的问题。膜出现褶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胶辊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胶辊一般由外层胶、硬质胶层、金属芯、辊颈和通气孔组成,其加工包括辊芯喷砂、黏合处理、贴胶成型、包布、铁丝缠绕、硫化罐硫化及表面加工等工序。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6968668U公开了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基座外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和物料台,所述固定板外壁设置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外壁一侧贯穿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活动架靠近物料台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技术通过电机、定位座和挤压头之间相互配合,利用挤压头和定位座对辊筒进行快速定位,与传统的辊筒包覆设备相比,结构简便大大提高了辊筒的装配和拆卸速度,并且通过电机带动定位座转动,从而带动辊筒在定位座顶部稳定的转动,无需人工转动,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0004]现有技术中辊筒包覆设备需要人工配合将包覆膜粘合在胶辊外壁,缺少辅助机构导致包覆膜存在褶皱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缺少辅助机构导致包覆膜存在褶皱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座,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升降组件与支撑板,所述升降组件的底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座,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第一框架,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辅助辊,所述辅助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上贯穿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板、电动滑轨与升降板,所述竖直板位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电动滑轨位于所述竖直板的一侧壁上,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电动滑轨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座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辅助杆、辅助筒、第二锥形齿与第三锥形齿,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杆相连接,所述辅助筒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筒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锥形齿位于所述辅助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锥形齿位于所述
辅助筒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锥形齿与所述第三锥形齿分别和所述第一锥形齿啮合连接。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滑槽滑动卡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座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放料辊。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座与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侧壁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板。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与辅助辊,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带动第一框架移动,调整辅助辊之间的间距,包覆膜从辅助辊之间经过,从而避免包覆膜出现褶皱的问题。
[0015]2、通过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与夹持板,胶辊两端位于第一限位座与第二限位座内后,第二电动推杆输出端带动夹持板对胶辊两端进行限位,从而有利于将包覆膜包裹在胶辊外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一限位座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中:1、工作台;2、第一限位座;3、升降组件;31、竖直板;32、电动滑轨;33、升降板;4、第二限位座;5、支撑板;6、第一框架;7、第二框架;8、辅助辊;9、第一锥形齿;10、动力组件;101、第一电机;102、辅助杆;103、辅助筒;104、第二锥形齿;105、第三锥形齿;11、第一电动推杆;12、滑槽;13、第二电机;14、放料辊;15、第二电动推杆;16、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放料辊14,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座2,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升降组件3与支撑板5,升降组件3的底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座4,第一限位座2与第二限位座4的侧壁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板16,胶辊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座2内部,升降组件3带动第二限位座4位于胶辊顶部,第二电动推杆15输出端带动夹持板16对胶辊两端进行限位,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第一框架6,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2,第一框架6与滑槽12滑动卡接,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7,第一框架6与第二框架7分
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辅助辊8,辅助辊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9,第一框架6与第二框架7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动力组件10,动力组件10的输出端与第一锥形齿9啮合连接,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贯穿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1,第一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与第一框架6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1输出端带动第一框架6通过滑槽12移动,调整辅助辊8之间间距,包覆膜从辅助辊8之间经过位于胶辊外壁上,动力组件10输出端带动第一锥形齿9转动,第一锥形齿9带动辅助辊8转动,防止包覆膜出现褶皱情况。
[0023]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包括竖直板31、电动滑轨32与升降板33,竖直板31位于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电动滑轨32位于竖直板31的一侧壁上,升降板33与电动滑轨32滑动卡接,第二限位座4与升降板33转动连接,胶辊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座2内后,电动滑轨32带动升降板33向下移动,使第二限位座4位于胶辊顶部,对胶辊进行初步限位。
[0024]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0包括第一电机101、辅助杆102、辅助筒103、第二锥形齿104与第三锥形齿105,第一电机10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座(2),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升降组件(3)与支撑板(5),所述升降组件(3)的底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座(4),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滑动卡接有第一框架(6),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7),所述第一框架(6)与所述第二框架(7)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辅助辊(8),所述辅助辊(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9),所述第一框架(6)与所述第二框架(7)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动力组件(10),所述动力组件(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形齿(9)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壁上贯穿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框架(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竖直板(31)、电动滑轨(32)与升降板(33),所述竖直板(31)位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电动滑轨(32)位于所述竖直板(31)的一侧壁上,所述升降板(33)与所述电动滑轨(32)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座(4)与所述升降板(3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辊生产用辊筒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10)包括第一电机(101)、辅助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希法王育华王梓轩王钧王国强孙国军孙显国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博轩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