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地震台专利>正文

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130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震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包括:实时接收地震参数,根据地震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获取烈度速报数据;绘制地震影响场;根据更新后的烈度速报数据、灾情数据或现场调查信息生成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根据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实测的获取烈度速报数据,通过多种生成方式绘制地震影响场,并根据后续数据信息对地震影响场进行修正,对建筑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出灾情分布和重灾区位置。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出灾情分布和重灾区位置。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出灾情分布和重灾区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灾害评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震发生后快速获取综合灾情信息、评估地震灾情,直接关系到震后应急救援部署,是抗震救灾的关键环节。国内地震灾情获取主要依靠震后灾情快速评估、灾区灾情人工调查和遥感影像技术更新灾情信息等。震后灾情快速评估存在很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必须配合震后灾情人工调查和遥感影像技术作进一步判断。尽管人工调查方法不断改进、手段不断进步,但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分布范围广,人工调查工作量大、难度高、时效性差。
[0003]目前,地震应急救援决策部门对灾情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地震参数及估算的地震烈度分布,或现场调查提供的宏观信息。由于估算的烈度分布往往与实际有很大出入,现场调查受人员、交通、通信和观测手段等多种限制往往难以全面、及时和准确,因而据此做出的应急救援决策有时会出现失误。随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建设,地震监测能力将飞速发展,加速度计和速度计组成的地震监测台网的规模和密度不断加强。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加速度记录,快速确定地震发生后该地区范围内实测地震动影响分布范围,根据相关方法快速评估在不同地震影响场分布区域内的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震害快速做出估计,从而为抗震救灾及震后援助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接收地震参数,根据地震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若满足,进入步骤S2;S2、获取烈度速报数据;S3、绘制地震影响场:根据烈度速报数据生成地震影响场、基于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或人工绘制生成地震影响场;S4、根据更新后的烈度速报数据、灾情数据或现场调查信息生成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S5、根据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S6、根据评估结果生成灾情评估报告。
[0006]优选地,根据烈度速报数据生成地震影响场包括以下步骤:S301、根据地震参数确定当前地震的最大可能受影响范围;
S302、将地震最大可能受影响范围转换为大小为N公里的格网数据,并计算出每格的中心点作为烈度运算的拟合点,用于进行场地效应运算;S303、计算出拟合点与其相邻的8个像元在x/y方向上的最大变化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拟合点的坡度值;S304、确定拟合点的坡度值所对应的场地类别;S305、确定拟合点场地类别所对应的场地放大系数;S306、将烈度仪器实测点位与拟合格网数据相叠,得到实测点的场地放大系数;S307、根据实测点的场地放大系数将实测点的地表观测值折算到基岩参考面上,计算得到折算后的观测值:PGA
J
=PGA
D
/B;PGV
J
=PGV
D
/B;PGA
D
、PGV
D
分别为实测点的地面观测值三分向合成PGA及PGV;PGA
J
、PGV
J
分别为实测点的地面观测值折算到基岩参考面上的三分向合成PGA及PGV;B为场地放大系数;S308、利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出所有拟合点对应的PGA估计值和PGV估计值;S309、计算出折算后的观测值与周边4个拟合点估计值的平均值,若折算后的观测值大于平均值6倍及以上,则视为异常点,并剔除;S310、以折算后的观测值替换拟合点估计值;S311、将基岩折算值与基岩估计值转换到地表土层:PGA
D
'=PGA
J
'*B;PGV
D
'=PGV
J
'*B;PGA
J
'、PGV
J
'分别为处理后的基岩折算值与基岩估计值;PGA
D
'、PGV
D
'分别为经场地放大系数转换到地表上的PGA及PGV;S312、将地表上的PGA、PGV转换成仪器地震烈度值;S313、将所有同烈度的点位进行相连,生成地震影响场。
[0007]优选地,基于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包括以下步骤:查找发震断层,以距离震中最近的断层方向做为烈度圈的长轴方向,读取地震参数、断层分布以及衰减模型,计算出地震的烈度以及每个烈度圈的长轴和短轴,绘制地震影响场矢量图层,通过空间分析测算每个烈度圈的面积。
[0008]优选地,人工绘制生成地震影响场包括以下步骤:人工绘制地震影响场;对已绘制好的地震影响场进行人工调整;对地震影响场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对地震影响场数据进行裁剪和合并处理;对地震影响场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地震影响场数据通过验证后保存。
[0009]优选地,步骤S5包括:将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与地理底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评估模型计算出灾害损失情况。
[0010]优选地,评估模型包括建筑物破坏评估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灾害损失包括建筑物破坏分布、人员死亡数量和分布以及经济损失。
[0011]优选地,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S601、根据地震类型,查询对应的灾情评估报告模板;S602、加载灾情评估报告模板,查找所有数据书签;S603、按书签名称查询当前地震对应的产出成果值,并以查询到的值替换数据书
签内容;S604、所有书签内容替换完成后生成对应的灾情评估报告。
[0012]优选地,所述地震参数包括发震时间、地震等级、震中经度、震中纬度和震中深度;烈度速报数据包括峰值加速度、仪器烈度值和仪器烈度分布图。
[0013]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包括:触发模块,用于实时接收地震参数,根据地震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烈度速报数据、灾情数据或现场调查信息;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块,用于实现多种生成方式的地震影响场绘制;地震影响场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烈度速报数据生成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以及用于根据反馈回来的灾情数据、现场调查信息生成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灾害损失评估模块,用于将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与地理底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评估模型计算出灾害损失情况;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灾害损失情况生成灾情评估报告。
[0014]优选地,所述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块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生成方式绘制地震影响场:根据烈度速报数据生成地震影响场、基于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或人工绘制生成地震影响场。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实测的获取烈度速报数据,通过多种生成方式绘制地震影响场,并根据后续数据信息对地震影响场进行修正,对建筑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出灾情分布和重灾区位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动触发的流程图。
[001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烈度速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接收地震参数,根据地震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若满足,进入步骤S2;S2、获取烈度速报数据;S3、绘制地震影响场:根据烈度速报数据生成地震影响场、基于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或人工绘制生成地震影响场;S4、根据更新后的烈度速报数据、灾情数据或现场调查信息生成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S5、根据修正后的地震影响场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S6、根据评估结果生成灾情评估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烈度速报数据生成地震影响场包括以下步骤:S301、根据地震参数确定当前地震的最大可能受影响范围;S302、将地震最大可能受影响范围转换为大小为N公里的格网数据,并计算出每格的中心点作为烈度运算的拟合点;S303、计算出拟合点与其相邻的8个像元在x/y方向上的最大变化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拟合点的坡度值;S304、确定拟合点的坡度值所对应的场地类别;S305、确定拟合点场地类别所对应的场地放大系数;S306、将烈度仪器实测点位与拟合格网数据相叠,得到实测点的场地放大系数;S307、根据实测点的场地放大系数将实测点的地表观测值折算到基岩参考面上,计算得到折算后的观测值:PGA
J
=PGA
D
/B;PGV
J
=PGV
D
/B;PGA
D
、PGV
D
分别为实测点的地面观测值三分向合成PGA及PGV;PGA
J
、PGV
J
分别为实测点的地面观测值折算到基岩参考面上的三分向合成PGA及PGV;B为场地放大系数;S308、利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出所有拟合点对应的PGA估计值和PGV估计值;S309、计算出折算后的观测值与周边4个拟合点估计值的平均值,若折算后的观测值大于平均值6倍及以上,则视为异常点,并剔除;S310、以折算后的观测值替换拟合点估计值;S311、将基岩折算值与基岩估计值转换到地表土层:PGA
D
'=PGA
J
'*B;PGV
D
'=PGV
J
'*B;PGA
J
'、PGV
J
'分别为处理后的基岩折算值与基岩估计值;PGA
D
'、PGV
D
'分别为经场地放大系数转换到地表上的PGA及PGV;S312、将地表上的PGA、PG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莉江鹏黎大虎李萍萍苏金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地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