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电发光按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30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主要是在一印刷有按键字体的不导电材料基板上,依序印刷:一金属线层、一透明绝缘层、一碳线层、一透明导电层、一发光层、一白色介电层、一碳背层、一银背层、以及一保护层所构成。凭借所述的碳线层与碳背层的设置,可令所施加的电流更均匀地分布在导电层与银背层上,以避免发光层中的部分区域发光亮度不均的现象。并且,凭借所述的透明绝缘层的设置,可避免因为落尘或附着其它导电杂质等因素,造成电路导通不良。此外,所述的白色介电层可提供一电容效应以储备发光层发光时所需的瞬间电力,并可作为发光层发光时的白色背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尤指一种在按键基板 上结合致电发光层与相关电路层,凭借施加电流可令所述的致电发光层发光并自 所述的按键基板背部产生柔和冷光效果的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消费者的需求,许多可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 地被开发出来,以利消费者能随时通讯、撷取与使用信息。许多可携式消费性电 子产品为了能与使用者间具有更多的互动关系,所以多具备有按键装置(Keypad),以供使用者可以输入对应的指令或字符。例如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与笔记型计算机等。 曾有业者设计出在可发出背光的手机按键装置,其不仅可方便使用者在黑暗 处操作按键,且更提供视觉上的新潮感与现代感。但是,这些现有用来在按键背 后产生光的技术,多是凭借在按键背后装置一由冷阴极灯管(CCFL)或发光二极 管(LED)搭配背光板(或称为光扩散板)所构成的背光模块的方式来达成,其 不仅整体结构厚度相对较厚、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且更无法和按键本身结合成一 体的单一结构。美国专利第USPatNo.5856030与USPatNo.6270834号案曾揭露一种致电发光 装置10。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USPatNo.5856030与USPatNo.6270834所揭露的 现有致电发光装置的电路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现有的致电发光装置IO主要是在一 转贴纸ll上依序形成聚氨酯(Polyurethane)薄膜材料的第一包覆层12、导电 的铟锡氧化物层13 (Indium Tin Oxide,ITO)、金属线路层14、致电发光层15、 介电层16、背导电层17、以及聚氨酯薄膜材料的第二包覆层18。凭借在铟锡氧 化物层13与背导电层17之间施以预定电压的交流电流,可使致电发光层15产生 光。然而,所述的现有的致电发光装置IO仍具有下列不足(1)由于金属线路层14与锡氧化物层13的导电特性,使得电流的分布较不 平均,在接近金属线路层14与电极接点19的附近较易有较大的电流通过致电发光层15,不仅电流较不稳定、且发光亮度也较不均匀。(2) 在现有致电发光装置IO的制程过程中,常无法避免会有落尘或其它导 电微粒的影响。由于金属线路层14的线宽较窄,倘若受到落尘的阻碍将容易造成 电路导通不良。而倘若附着有导电微粒时,也容易造成后续形成致电发光层15 与介电层16时,在所述的导电微粒的位置处的厚度不均匀,或甚至发生导电微粒 直接和背导电层17导通而导致短路。(3) 以聚氨酯(Polyurethane)薄膜材料所构成的第一与第二包覆层12、 18, 其在结构特性上过于柔软且可延展,并不适合当作需要有适当弹力(回复力)的 结构特性的按键装置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提供一,可凭借在金属线 层上增设一碳线层,以使施加的电流分布更为均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提供一,可凭借在金属线 层上增设一透明绝缘层,可避免因落尘或其它导电微粒所造成的电路导通不良或 短路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包括有一按键基板,为绝缘材质所构成;一前导电模块,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一发光层,附着在前导电模块上且是覆盖住一发光区域;一后导电模块,位于发光层上,凭借在前、后导电模块之间施以预定电流可使所述的发光层产生光;以及一保护层,与所述的基板相结合并将所述的后导电模块、发光层、与前导电模块包覆在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电模块是更包括有一金属线层,环绕在所述的基板的近外缘处;一碳线层,覆盖在所述的金属线层之上;与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在碳线层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所述的金属线层为将金、银、铜、镍、铝或其合金凭借印刷制程形成在基板 上;并且,所述的碳线层的形状是相同于所述的金属线层形状;此外,在所述的 碳线层与所述的金属线层之间更设有一透明绝缘层,所述的透明绝缘层是至少覆 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且在所述的透明绝缘层上对应于金属线层之处是设有相同 于所述的金属线层形状的一线路开槽,碳线层与金属线层通过所述的线路开槽而 电连接。所述金属线层的形状是包括有以一 U字形结构环绕在基板的一下部与两旁 侧近外缘处的一上线层部、以一倒T字形结构位于基板的近下缘处的一下线层部、 以及位于基板的近上缘处的至少两电极接点;其中,所述的上、下线层部在形状 上是类似一高脚杯的侧面投影轮廓;并且,所述的两电极接点中有其中之一是直 接连接在金属线层,另一电极接点则是连接后导电模块。所述的致电发光按键装置更包括有一白色介电层,覆盖在发光层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 并且,所述的后导电模块是更包括有 一碳背层,广泛覆盖在所述的白色介电层上;以及 一银背层,广泛覆盖在所述的碳背层上。在所述的基板上是印刷有按键相关的字体或图案,且所述的基板的材质是下 列其中的一硬质PC板、橡胶、硅橡胶、或是由两片厚度不一的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酯片所组合而成的复合式材料基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其包括有-一按键基板,是绝缘材质所构成;一前导电模块,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一发光层,附着在前导电模块上且是覆盖住一发光区域;一后导电模块,位于发光层上,凭借在前、后导电模块之间施以预定电流可 使所述的发光层产生光;以及一保护层,与所述的基板相结合并将所述的后导电模块、发光层、与前导电 模块包覆在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电模块是更包括有一金属线层,环绕在所述的基板的近外缘处;一透明绝缘层,至少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且在所述的透明绝缘层上对应于金属线层之处是设有相同于所述的金属线层形状的一线路开槽;与 一透明导电层,设在透明绝缘层上且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 在所述的透明绝缘层与所述的透明导电层之间更设有一碳线层,所述的碳线 层的形状是相同于所述的金属线层形状,且所述的碳线层与金属线层通过所述的 线路开槽而电连接;此外,在所述的基板上是印刷有按键相关的字体或图案,且 所述的基板的材质是下列其中的一硬质PC板、橡胶、硅橡胶、或是由两片厚 度不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所组合而成的复合式材料基板。所述金属线层的形状是包括有以一U字形结构环绕在基板的一下部与两旁 侧近外缘处的一上线层部、以一倒T字形结构位于基板的近下缘处的一下线层部、 以及位于基板的近上缘处的至少两电极接点;其中,所述的上、下线层部在形状 上是类似一高脚杯的侧面投影轮廓;并且,所述的两电极接点中有其中的一是直 接连接在金属线层,另一电极接点则是直接连接在后导电模块。 所述的致电发光按键装置更包括有-一白色介电层,覆盖在发光层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并且,所述的后导电模块是更包括有-一碳背层,广泛覆盖在所述的白色介电层上;以及一银背层,广泛覆盖在所述的碳背层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 印刷一金属线层在一基板上,所述的基板是绝缘材质所构成;(B) 印刷一碳线层,所述的碳线层的形状与位置是对应于所述的金属线层;(C) 印刷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的透明导电层是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D) 印刷一发光层在所述的透明导电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电发光按键装置,包括有:    一按键基板,为绝缘材质所构成;    一前导电模块,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    一发光层,附着在前导电模块上且是覆盖住一发光区域;    一后导电模块,位于发光层上,凭借在前、后导电模块之间施以预定电流可使所述的发光层产生光;以及    一保护层,与所述的基板相结合并将所述的后导电模块、发光层、与前导电模块包覆在其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电模块是更包括有:    一金属线层,环绕在所述的基板的近外缘处;    一碳线层,覆盖在所述的金属线层之上;与    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在碳线层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的发光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力升林诗岚
申请(专利权)人: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