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11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混合组件,混合组件的顶部安装有配血加样组件,混合组件的前侧夹持有交叉配血试管,轴杆的外部套接有齿轮,其外侧一端则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第一夹持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持板,防护盒的内侧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第一液流管、第二液流管、第三液流管、第四液流管、第五液流管、第六液流管、第七液流管、第八液流管、第九液流管和第十液流管的外部均套接有一个电磁阀,本结构配血加样的精确性更高,可有效的避免试管与试管之间的来回切换,进一步防止切换过程中出现差错,避免了血液浪费,同时,还可对配血加样后的血液进行快速均匀混合。速均匀混合。速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叉配血包括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主侧配血加患者血浆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次侧配血加献血者血浆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但是现有的交叉配血,通常是医务人员使用试管进行手动加样,不仅精确性欠佳,而且在过程中还需要多个试管来回切换,易造成混乱出现差错,进而造成血液浪费,同时在加样完毕后,还需医务人员手动进行摇匀混合,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交叉配血加样,手动加样不仅精确性欠佳,而且在过程中还需要多个试管来回切换,易造成混乱出现差错,进而造成血液浪费,同时在加样完毕后,还需医务人员手动进行摇匀混合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顶部安装有配血加样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前侧夹持有交叉配血试管;
[0005]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支柱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轴座和一个马达,两个所述轴座的内部共同贯穿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丝筒座,所述丝筒座的外侧一端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内侧铰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外部套接有齿轮,其外侧一端则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L形板的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持板;
[0006]所述配血加样组件包括防护盒和放置板,所述防护盒的内侧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防护盒的底面设置有主侧配血瓶和次侧配血瓶,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患者血浆瓶、供者红细胞瓶、盐水瓶、患者红细胞瓶和供者血浆瓶,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分别连接有供者红细胞悬液瓶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所述主侧配血瓶和次侧配血瓶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相连通的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一个防滑垫,所述混合组件的外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马达的驱动端与螺杆相接,所述齿轮的底部和齿条相啮合,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在L形板的底部一端,且其伸缩端与齿条相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均为半圆形结构,且两者共同通过第一卡扣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支柱的前侧底部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导向槽,所述丝筒座贯穿在导向槽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的出口端均延伸至交叉配血试管的内部,所述防护盒的底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梯形孔和第二梯形孔,所述主侧配血瓶和次侧配血瓶分别卡合在第一梯形孔和第二梯形孔中,所述患者血浆瓶、供者红细胞瓶、患者红细胞瓶和供者血浆瓶分别通过第三液流管、第五液流管、第六液流管和第四液流管与主侧配血瓶、供者红细胞悬液瓶、患者红细胞悬液瓶和次侧配血瓶形成相连通的固定连接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盒的顶部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盒盖,所述防护盒的顶部另一侧通过第二卡扣与盒盖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盐水瓶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七液流管和第八液流管,所述第七液流管和第八液流管的自由端分别延伸至供者红细胞悬液瓶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中,所述供者红细胞悬液瓶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分别通过第九液流管和第十液流管与主侧配血瓶和次侧配血瓶形成相连通的固定连接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瓶吊架,所述供者红细胞悬液瓶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卡合在对应的瓶吊架中,所述第一液流管、第二液流管、第三液流管、第四液流管、第五液流管、第六液流管、第七液流管、第八液流管、第九液流管以及第十液流管的外部均套接有一个电磁阀。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通过将交叉配血试管夹持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中,然后打开对应的电磁阀,可达到交叉配血加样的效果,和以往手动加样的方式相比,本结构精确性更高,可有效的避免试管与试管之间的来回切换,进一步防止切换过程中出现差错,避免了血液浪费。
[0016]2、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在交叉配血加样完毕后,通过马达带动螺杆传动的方式,可带动外部的交叉配血试管沿着导向槽的方向下降,从而可便于将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从交叉配血试管中脱离,然后启动电动伸缩端,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作用下,可带动交叉配血试管进行左右摇晃,从而可将加样的血液快速混合摇匀,进一步保障了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混合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4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配血加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配血加样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B

B的剖视图;
[0023]图7为图5中D

D的剖视图。
[0024]图中:1、底座;2、混合组件;21、支柱;22、空腔;23、轴座;24、马达;25、螺杆;26、丝筒座;27、L形板;28、轴杆;29、齿轮;210、滑槽;211、电动伸缩杆;212、齿条;213、第一夹持板;214、第二夹持板;215、第一卡扣;216、导向槽;3、配血加样组件;31、防护盒;32、紫外线消毒灯;33、第一梯形孔;34、第二梯形孔;35、主侧配血瓶;36、次侧配血瓶;37、第一液流管;
38、第二液流管;39、电磁阀;310、盒盖;311、第二卡扣;312、放置板;313、患者血浆瓶;314、供者红细胞瓶;315、盐水瓶;316、患者红细胞瓶;317、供者血浆瓶;318、供者红细胞悬液瓶;319、患者红细胞悬液瓶;3110、第三液流管;3111、第四液流管;3112、第五液流管;3113、第六液流管;3114、第七液流管;3115、第八液流管;3116、第九液流管;3117、第十液流管;3118、瓶吊架;4、交叉配血试管;5、防滑垫;6、第一导向座;7、第二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交叉配血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安装有混合组件(2),所述混合组件(2)的顶部安装有配血加样组件(3),所述混合组件(2)的前侧夹持有交叉配血试管(4);所述混合组件(2)包括支柱(21)和电动伸缩杆(211),所述支柱(2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轴座(23)和一个马达(24),两个所述轴座(23)的内部共同贯穿有螺杆(25),所述螺杆(25)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丝筒座(26),所述丝筒座(26)的外侧一端连接有L形板(27),所述L形板(27)的内侧铰接有轴杆(28),所述轴杆(28)的外部套接有齿轮(29),其外侧一端则连接有第一夹持板(213),所述L形板(27)的底面开设有滑槽(210),所述滑槽(2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212),所述第一夹持板(213)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持板(214);所述配血加样组件(3)包括防护盒(31)和放置板(312),所述防护盒(31)的内侧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32),所述防护盒(31)的底面设置有主侧配血瓶(35)和次侧配血瓶(36),所述放置板(3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患者血浆瓶(313)、供者红细胞瓶(314)、盐水瓶(315)、患者红细胞瓶(316)和供者血浆瓶(317),所述放置板(312)的下方分别连接有供者红细胞悬液瓶(318)和患者红细胞悬液瓶(319),所述主侧配血瓶(35)和次侧配血瓶(36)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相连通的第一液流管(37)和第二液流管(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一个防滑垫(5),所述混合组件(2)的外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座(6)和第二导向座(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24)的驱动端与螺杆(25)相接,所述齿轮(29)的底部和齿条(212)相啮合,所述电动伸缩杆(211)安装在L形板(27)的底部一端,且其伸缩端与齿条(212)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213)和第二夹持板(214)均为半圆形结构,且两者共同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