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11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菌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S1:菌种的制备:将活化后的桦褐孔菌种接种与剂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三级发酵;S2:菌种检测:对制备完成的菌种进行性状检测、平板检测和显微镜镜检;S3:固体发酵:将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按各原料比例进行一级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缓慢加水搅拌,然后传送至二级搅拌备用,然后将从二级搅拌处传送至培养筐内,用薄膜盖顶,橡皮筋封口;然后将培养筐放置在FFU层流罩传送带上,通过采用接种枪将菌种均匀地喷洒在固体发酵培养基表面,然后转运到培养车间进行无菌固体培养。具有资金投入小、培养周期短、产量高、成分含量高且稳定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菌培养
,特别涉及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桦褐孔菌也称作桦树茸或白桦茸,为一种白桦科的子属植物,被赞誉为“西伯利亚灵芝”,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

50度地区。桦褐孔菌在俄国和东欧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其是吉林省常见的多组分药用真菌,并在民间广泛应用。桦褐孔菌含有多糖、桦褐孔菌素、多种氧化三萜类、类固醇类及低分子多酚类等有效成分。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糖尿病、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调节心血管、抗炎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0003]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和菌丝体多糖都有抗肿瘤作用,两者区别具体体现在:菌核多糖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从而产生抗癌作用;而菌丝体多糖只对少数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细胞从而产生间接抗癌的作用。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和菌丝体多糖都有降血糖作用,其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是β

葡聚糖、杂多糖和蛋白复合物。
[0004]由此可见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多糖能够部分代替菌核多糖抗肿瘤和降血糖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固体发酵工艺,能够高产桦褐孔菌菌丝体营养物,其多糖含量能够稳定在16.5%

17%之间。
[0005]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发酵工业菌黑曲霉,一种高效的做法为:培养基在“蒸球”(一种球形蒸汽灭菌器,密封,可缓慢转动)里灭菌、冷却,菌种从管道通入“蒸球”中,转动“蒸球”使培养基与菌种充分混合,传送至D级洁净区一定温度下培养。上述黑曲霉等工业菌,在自然界属于优势菌,在保证培养前期24h无细菌侵染的前提下,35℃以上敞开式培养,3

5d菌丝可长满培养基。但此技术前期投资大,且食药用真菌大都需要常温培养,在自然界并不属于优势菌,上述技术方式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其污染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对桦褐孔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产量高、多糖含量高、提取得率高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营养物;本专利技术采用液体菌种作为桦褐孔菌固体发酵的菌种;采用定制筐直接装盛固体培养基;采用喷枪将液体菌种定量喷洒在培养基上;12天即可得到桦褐孔菌菌丝体营养物,具有资金投入小、培养周期短、产量高、成分含量高且稳定的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
[0008]S1:菌种的制备:将活化后的桦褐孔菌种接种与剂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三级发酵,培养温度为25

27℃,通气比为0.3~0.6V/V
·
min,气压为0.05Mpa,三级发酵的总培养时间为25

30d;
[0009]S2:菌种检测:对制备完成的菌种进行性状检测、平板检测和显微镜镜检;
[0010]S3:固体发酵:将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按各原料比例进行一级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缓慢加水搅拌,然后传送至二级搅拌备用,然后将从二级搅拌处传送至培养筐内,用薄膜盖顶,橡皮筋封口;然后将培养筐放置在FFU层流罩传送带上,通过采用接种枪将菌种均匀地喷洒在固体发酵培养基表面,然后转运到培养车间进行无菌固体培养。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对桦褐孔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产量高、多糖含量高、提取得率高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营养物;本专利技术采用液体菌种作为桦褐孔菌固体发酵的菌种;采用定制筐直接装盛固体培养基;采用喷枪将液体菌种定量喷洒在培养基上;12天即可得到桦褐孔菌菌丝体营养物,具有资金投入小、培养周期短、产量高、成分含量高且稳定的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

55%、麸皮35

45%、豆粕5

10%、葡萄糖1

2%、酪蛋白2

5%、熟石灰1

2%、轻质碳酸钙1

2%;水份为50.5
±
0.5%,pH值为8.5
±
0.5。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灭菌前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变化,pH值设置在8

9之间,保证灭菌后pH值在6.2

6.4之间。经实验发现,固体发酵的起始pH值对菌丝体生长、粗多糖和甾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当培养基初始pH值在5.6
±
0.1时,菌丝体能够快速生长;当培养基初始pH值在6.3
±
0.1时,胞内、胞外粗多糖能够最大限度的积累。所以本专利技术灭菌后的培养基初始pH值设置在6.2

6.4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筐尺寸为30
×
30
×
10cm,所述薄膜规格优选为40
×
40c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内空30
×
30
×
10cm的聚丙烯筐直接装盛固体培养基。拌料机传送带直接将培养基传送至料筐内,每筐约装湿重2kg的培养基,用40
×
40cm的聚丙烯薄膜与橡皮筋封顶,培养阶段不需要额外的通风换气。由于袋式或瓶式培养,培养过程中菌袋或菌瓶需要透气盖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需要一定的正压新风,且新风需要初、中效过滤达到十万级洁净度保证空气无尘,则培养房需要大功率通风换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筐内装料后还有30
×
30
×
7cm3的空间,灭菌后,此内空间的无菌空气足以满足后续培养所需。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种枪为3.6mm的304不锈钢120
°
广角喷头。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级发酵中的第一级发酵菌种的制备:将第一级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分装于试管中,硅胶塞封口,121℃灭菌45min,摆斜面冷却至26℃待用;于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接种,将保藏菌种接种于所述一级菌种试管中,接种量为1颗黄豆大小的菌块;试管放置于恒温培养箱内26℃黑暗培养12

15d,试管内培养基布满白色菌丝,即一级菌种成熟,生产待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级培养基的配方为:土豆16%、葡萄糖1.6%、硫酸镁0.12%、磷酸二氢钾0.24%、酵母膏0.24%、琼脂粉1.6%、维生素B
1 1片,其余为水。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级发酵中的第二级发酵菌种的制备:将第二级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分装于三角瓶中,棉花塞封口,121℃灭菌45min,冷却至26℃以下待用;于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接种,将一级菌种接种于所述三角瓶中,接种量为8块2mm大小的菌块;三角瓶放置恒温摇床中,培养温度为26℃,转速150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S1:菌种的制备:将活化后的桦褐孔菌种接种与剂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三级发酵,培养温度为25

27℃,通气比为0.3~0.6V/V
·
min,气压为0.05Mpa,三级发酵的总培养时间为25

30d;S2:菌种检测:对制备完成的菌种进行性状检测、平板检测和显微镜镜检;S3:固体发酵:将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按各原料比例进行一级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缓慢加水搅拌,然后传送至二级搅拌备用,然后将从二级搅拌处传送至培养筐内,用薄膜盖顶,橡皮筋封口;然后将培养筐放置在FFU层流罩传送带上,通过采用接种枪将菌种均匀地喷洒在固体发酵培养基表面,然后转运到培养车间进行无菌固体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

55%、麸皮35

45%、豆粕5

10%、葡萄糖1

2%、酪蛋白2

5%、熟石灰1

2%、轻质碳酸钙1

2%;水份为50.5
±
0.5%,pH值为8.5
±
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筐尺寸为30
×
30
×
10cm,所述薄膜规格优选为40
×
4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枪为3.6mm的304不锈钢120
°
广角喷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固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发酵中的第一级发酵菌种的制备:将第一级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分装于试管中,硅胶塞封口,121℃灭菌45min,摆斜面冷却至26℃待用;于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接种,将保藏菌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路宁曾璐漫刘泽孝刘备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宏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