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98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公开了一种产科助产装置,所述的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可使吸引力均匀分布的真空吸盘,支撑管的后方外侧面安装有把手,支撑管的后端连接有连通真空吸盘与负压泵的吸管,所述的支撑管的中部外侧面上滑动安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可拆装产钳叶片的夹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的功能是该装置通过夹持装置与负压真空吸盘的同时使用,提高了医护人员帮助产妇进行分娩的效率,均匀分布的吸孔可避免真空吸盘滑脱而造成的反复吸引,控制阀可控制吸力的大小,避免了真空吸盘滑脱与造成婴儿头皮受损,头部水肿,颅内出血等婴儿头部损伤;产钳叶片能够单独拆装,避免伤害到胎儿面部和头部,夹合时的力可有医师通过产钳把手控制,可很好的掌控夹合力度。的掌控夹合力度。的掌控夹合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助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产科助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学有密切联系,需要现代诊疗技术(内镜技术、影像学、放射介人等)、临床药理学、病理学胚胎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并需有综合临床、基础知识的学科。
[0003]产妇生产时往往需要人工助产,胎头吸引器是产科经常使用的助产器械。目前,产科使用的传统胎头吸引器,无负压指示,吸力大小不易控制,妇产医师很难掌握负压大小;负压不足,吸引力小,吸头容易滑脱,造成反复吸引,对产妇和婴儿不利;负压过大,吸引力大,容易造成胎儿头皮受损,头部水肿,颅内出血等胎儿头部损伤。普通胎头吸引器,由于吸头几何设计不合理,真空吸盘内的通孔与吸管内腔直接相连,在吸引时,吸力不均匀,对尚未发育完好的胎儿颅骨不正确的几何挤压,造成胎儿颅脑变形、损伤,也时有发生。
[0004]而现有的助产装置中如中国专利(CN113274105A)公开了一种产科用助产装置,该装置使用的产钳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相向夹合的,产钳的叶片无法拆开使用,只能同时进入产妇下体胎儿的头部两侧,因为胎儿在产妇体内的位置无法精准确定,所以,此种方式极易伤害到胎儿面部和头部,夹合时的力通过齿轮齿条的影响会不够明显,所以,对夹合力度也不好掌控;且该装置体积过大,影响接产医师的操作,更影响医师的视野。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产科助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包括支撑管、真空吸盘、把手、吸管、基座、夹持装置,所述的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可使吸引力均匀分布的真空吸盘,支撑管的后方外侧面安装有把手,支撑管的后端连接有连通真空吸盘与负压泵的吸管,所述的支撑管的中部外侧面上滑动安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可拆装产钳叶片的夹持装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真空吸盘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管内部设置有连通真空吸盘与吸管的内腔,支撑管中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孔,吸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基轴,基轴的后方基座上安装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限位磁卡;可将调整好位置的基座定位在支撑管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磁卡还包括卡栓、卡帽,卡栓的前端和卡帽是材质为磁性材料。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夹持装置还包括产钳把手、产钳叶片、限位孔、销栓,产钳把手的前端通过基轴交叉相叠转动安装在基座上,产钳把手、产钳叶片上设置有对应的若干限位孔,产钳叶片通过销栓安装在产钳把手的前端。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产钳叶片的前端上设置有若干小吸盘。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装置通过夹持装置与负压真空吸盘的同时使用,提高了医护人员帮助产妇进行分娩的效率,在真空吸盘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孔,可避免真空吸盘滑脱,造成反复吸引,也避免了吸引时,吸力不均匀,对产妇和婴儿不利;在吸管上安装有控制阀,可控制吸力的大小,避免了真空吸盘滑脱与造成婴儿头皮受损,头部水肿,颅内出血等婴儿头部损伤;
[0015]产钳叶片能够单独拆装,可分别进入产妇下体胎儿的头部两侧,避免伤害到胎儿面部和头部,夹合时的力可有医师通过产钳把手控制,可很好的掌控夹合力度;且该装置组装方便,也不会影响接产医师的操作视野。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剖视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支撑管1、真空吸盘2、把手3、吸管4、基座6、吸孔7、内腔8、控制阀9、定位孔10、基轴11、限位磁卡13、卡栓14、卡帽15、产钳把手16、产钳叶片17、限位孔19、销栓20、小吸盘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包括支撑管1、真空吸盘2、把手3、吸管4、基座6、夹持装置,所述的支撑管1的前端安装有可使吸引力均匀分布的真空吸盘2,支撑管1的后方外侧面安装有把手3,支撑管1的后端连接有连通真空吸盘2与负压泵的吸管4,所述的支撑管1的中部外侧面上滑动安装有基座6,基座6上安装有可拆装产钳叶片17的夹持装置。
[0027]真空吸盘2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孔7;可避免真空吸盘2滑脱,造成反复吸
引,也避免了吸引时,吸力不均匀,对产妇和婴儿不利。
[0028]支撑管1内部设置有连通真空吸盘2与吸管4的内腔8,支撑管1中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孔10,吸管4上安装有控制阀9;可控制吸力的大小,避免了真空吸盘2滑脱与造成婴儿头皮受损,头部水肿,颅内出血等婴儿头部损伤。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座6上表面设置有基轴11,基轴11的后方基座6上安装有与定位孔10相对应的限位磁卡13;可将调整好位置的基座6定位在支撑管1上。
[0031]限位磁卡13还包括卡栓14、卡帽15,卡栓14的前端和卡帽15是材质为磁性材料;安装方便且不易掉落。
[0032]夹持装置还包括产钳把手16、产钳叶片17、限位孔19、销栓20,产钳把手16的前端通过基轴11交叉相叠转动安装在基座6上,产钳把手16、产钳叶片17上设置有对应的若干限位孔19,产钳叶片17通过销栓20安装在产钳把手16的前端;使用时可分别将产钳叶片17先放入婴儿头部左右两侧,再通过销栓20将产钳叶片17安装在产钳把手16前端。
[0033]产钳叶片17的前端上设置有若干小吸盘21;辅助产钳更稳定的夹持在产儿头部。
[003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分别将产钳叶片17先放入婴儿头部左右两侧,再通过销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包括支撑管、真空吸盘、把手、吸管、基座、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可使吸引力均匀分布的真空吸盘,支撑管的后方外侧面安装有把手,支撑管的后端连接有连通真空吸盘与负压泵的吸管,所述的支撑管的中部外侧面上滑动安装有基座,基座上安装有可拆装产钳叶片的夹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盘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内部设置有连通真空吸盘与吸管的内腔,支撑管中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孔,吸管上安装有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助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爱华刘琴温玉梅胡春霞赖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