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86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的后侧开设有进料壳,所述箱体的前侧连通有进药壳,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顶部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网板,所述箱体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箱体、进料壳、进药壳、混合机构、定位板、出料管、电磁阀、滑槽、网板、导流板和滑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加药设备不具备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收集的问题。离并收集的问题。离并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
[0003]例如申请号:CN201821054435.4,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器,涉及环保领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轴的一端通过连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主轴,第一主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一端焊接有搅碎块,外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轨,滑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外表面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侧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折杆,外壳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折杆的一端与卡槽的内壁卡接,挡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折杆的一侧固定连接,该污泥处理器,使得搅碎好的污泥再进行搅拌烘干,进而使得污泥在搅拌时,不会因为有石块而影响搅拌杆的正常搅拌,同时也使得污泥烘干的更充分。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虽然具备对污泥进行搅拌烘干的作用,但是并不具备对污泥进行固液分离作用。
[0005]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具备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收集的作用,同时还方便对滤板进行清洗更换,减少了人工晾晒污泥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具备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收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加药设备不具备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收集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的后侧开设有进料壳,所述箱体的前侧连通有进药壳,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顶部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网板,所述箱体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左侧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带,所述齿带内腔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
叶。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底部与限位壳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的顶部贯穿至限位壳的顶部并活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与限位壳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个固定块靠近箱体内壁的一侧均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网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表面均与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导流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相反的一侧均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箱体、进料壳、进药壳、混合机构、定位板、出料管、电磁阀、滑槽、网板、导流板和滑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加药设备不具备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收集的问题。
[0016]2、本技术通过限位壳、电机、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一齿轮、齿带、第二齿轮、第二搅拌杆和第二搅拌叶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对污泥进行加药混合时,首先使用者可通过进料壳将污泥倒入箱体的内腔,此时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搅拌杆带动第一搅拌叶进行旋转,在第一搅拌杆旋转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此时第一齿轮啮合齿带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第二齿轮通过第二搅拌杆带动第二搅拌叶进行旋转,以此来对污泥进行混合搅拌,与此同时使用者可通过进药壳向箱体的内部添加药剂,与污泥进行混合搅拌,随后电磁阀打开,将混合完毕后的污泥通过出料管排出至网板的表面,污泥中的水分通过网板的漏孔向下流出,污泥则留在网板的表面,流出的水分首先流至导流板的表面,随后再通过导流板的坡度从箱体的内部排出,最后使用者即可向外拉动网板,以此来对污泥进行收集并做下一步处理。
[0017]3、本技术通过限位环,限位环与限位壳固定连接,起到了对电机的限位和保护作用,通过设置轴承座,轴承座与限位壳固定连接,起到了对第二搅拌杆的限位作用。
[0018]4、本技术通过固定块,固定块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定位板的固定和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滑块,滑块与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起到了对网板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导流板的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箱体;2、进料壳;3、进药壳;4、混合机构;401、限位壳;402、电机;403、第一搅拌杆;404、第一搅拌叶;405、第一齿轮;406、齿带;407、第二齿轮;408、第二搅拌杆;409、第二搅拌叶;410、限位环;411、轴承座;5、定位板;6、出料管;7、电磁阀;8、滑槽;9、网板;10、导流板;11、滑轮;12、固定块;13、滑块;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进料壳2,箱体1的前侧连通有进药壳3,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4,箱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5,定位板5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6,出料管6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7,电磁阀7的顶部与定位板5固定连接,箱体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8,箱体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网板9,箱体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箱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0,导流板10的左侧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箱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1。
[0026]参考图1、图2和图3,混合机构4包括限位壳401,限位壳4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进料壳(2),所述箱体(1)的前侧连通有进药壳(3),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4),所述箱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7),所述电磁阀(7)的顶部与定位板(5)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网板(9),所述箱体(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的左侧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程一体化自动混合加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限位壳(401),所述限位壳(4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03),所述第一搅拌杆(403)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404),所述第一搅拌杆(403)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05),所述第一齿轮(405)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带(406),所述齿带(406)内腔的右侧啮合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