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83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所述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板、检测筒、筒盖、检测模块、综合智能模块,所述固定板设有安装孔和多个固定孔,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形圆孔;所述检测筒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圆筒,在其封闭的一端沿侧壁外设有一圈抵接边,所述检测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小圈的直径,所述抵接边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直径,且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深度,所述检测筒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抵接边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的大圈内;所述筒盖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检测筒敞开的一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弱电检测设备中避免线路弯折的方案生产不便、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弱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弱电工程的应用实施过程中,需要在电路中设置大量检测设备对电路进行检测,以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弱电线路普遍存在数量多且分布杂乱的问题,而检测设备又是固定于墙体上。因此要求检测设备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接线,以避免线路过度弯折,导致长期使用后线路破损或折断。申请号201920127504.8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检测设备的筒壁上设置防折断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但防折断结构的设计复杂,生产不便、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弱电检测设备中避免线路弯折的方案存在的生产不便、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
[0004]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板、检测筒、筒盖、检测模块、综合智能模块,所述固定板设有安装孔和多个固定孔,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形圆孔;所述检测筒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圆筒,在其封闭的一端沿侧壁外设有一圈抵接边,所述检测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小圈的直径,所述抵接边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直径,且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深度,所述检测筒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抵接边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的大圈内;所述筒盖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检测筒敞开的一端内,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检测筒和所述筒盖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综合智能模块设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检测筒的侧壁设有走线孔和多个通风孔。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为腰圆形平板,其一端的圆心位置设有所述安装孔,另一端设有所述综合智能模块,边缘设有多个所述固定孔。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筒在其敞开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筒盖的外壁设有与之适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旋入所述检测筒内连接。所述筒盖在远离所述检测筒的一面设有把手。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筒内于所述通风孔的位置设有滤网对其进行遮盖。
[000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采用了可转动的检测筒,可从不同角度的角度进线,避免线路过度弯折导致长期使用后破损或折断。同时也使得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无需刻意匹配进线的角度。检测筒实现转动和实现锁定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2]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分别是本技术提供的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为便于展示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图2中采用了将各部件分离的爆炸视图。
[0013]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1包括固定板2、检测筒3、筒盖4、检测模块5、综合智能模块6。
[0014]所述固定板2为腰圆形平板,一端的圆心位置设有贯穿板体的安装孔21,安装孔21为阶梯形孔,包括底层的大圈和顶层的小圈;另一端的顶面设有综合智能模块6。边缘设有十个固定孔22。
[0015]检测筒3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圆筒。敞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封闭端的外壁设有一圈抵接边31。检测筒3的外径等于安装孔21中小圈的直径,抵接边31的外径等于安装孔21中大圈的直径,抵接边21的厚度略大于安装孔21中大圈的深度。
[0016]检测筒3以敞开端朝向的角度由下往上从安装孔21中穿过,插入安装孔21的小圈中,抵接边31插入安装孔21的大圈中。
[0017]检测筒3的侧壁设有贯穿筒体的走线孔32,侧壁的其他位置设有大量通风孔33。检测筒3内的底部设置检测模块5。检测筒3内的侧壁铺设有一层滤网,对全部的通风孔33进行遮盖。
[0018]筒盖4为圆形平板,边缘设有与所述检测筒3内壁适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旋入检测筒3内,从而在检测筒3内形成封闭的检测空间。筒盖4在远离检测筒3的一面设有把手41。
[0019]安装时,向将固定板2通过设置于各个固定孔22的螺栓固定于墙体,固定时螺栓先不完全拧紧,保持松动且不会脱落的状态。此时可转动检测筒3使走线孔32朝向待检测线路,确定好方向后再拧紧螺栓,通过固定板2将检测筒3压紧固定。待检测线路经由所述走线孔32至检测筒3内,安装完毕后再旋入筒盖4封闭。
[0020]由检测模块5对线路进行检测,综合智能模块6对检测模块5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或发送等操作。检测模块5和综合智能模块6的结构及功能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便不再赘述。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板、检测筒、筒盖、检测模块、综合智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有安装孔和多个固定孔,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形圆孔;所述检测筒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圆筒,在其封闭的一端沿侧壁外设有一圈抵接边,所述检测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小圈的直径,所述抵接边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直径,且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孔中大圈的深度,所述检测筒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抵接边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的大圈内;所述筒盖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检测筒敞开的一端内,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检测筒和所述筒盖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综合智能模块设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检测筒的侧壁设有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文谢孝娣刘志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