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极片制备方法及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82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极片制备方法及电池制备方法,包括:确定多个第一极片的第一辊压压力阈值和第二辊压压力阈值;根据第一辊压压力阈值和第二辊压压力阈值,确定第三辊压压力阈值;利用第一辊压压力,对多个第一极片进行辊压,并得到第一极片的最大辊压压力;利用最大辊压压力对多个第一极片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进而获得第一极片的标准压实密度。简化了确定标准压实密度的计算步骤,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极片制备方法及电池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制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极片制备方法及电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二次电池设计中,极片的压实密度=极片面密度/(极片厚度

集流体厚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3);极片的压实密度与极片材料本身颗粒形貌、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实际使用中各组分比例、涂布面密度、箔片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较优的压实密度参数对提升电池容量、倍率、循环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0003]极片通过辊压可以增强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接强度,同时降低活性物质内部孔隙率,从而降低二次电池的内阻,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目前极片制造过程中,极片压实密度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通常通过测定极片的各种性质来判断其最大压实密度,过程繁琐且不容易找到最优的数值,因此,需要一种在极片生产过程中,快速确定极片压实密度的方法,既能够保证电池的性能,又能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000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多个第一极片的第一辊压压力阈值和第二辊压压力阈值,其中,当利用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的辊压压力对多个所述第一极片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时,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均发生透光现象,当利用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的辊压压力对多个所述第一极片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时,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均不发生透光现象;根据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和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确定第三辊压压力阈值,其中,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利用第一辊压压力,对多个所述第一极片进行辊压及折叠测试,并根据多个所述第一极片的透光现象,在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或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之间,利用二分法调节所述第一辊压压力,直到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在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时,部分第一极片发生透光现象、部分第一极片不发生透光现象,并将此时的所述第一辊压压力作为所述第一极片的最大辊压压力,所述第一辊压压力初始为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利用所述最大辊压压力对多个所述第一极片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时未发生透光现象的第一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所述第一极片的标准压实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所述第一极片的透光现象,在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或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之间,利用二分法调节所述第一辊压压力,包括:若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均发生透光现象,则在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二辊压压力阈值之间利用二分法调节所述第一辊压压力;若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均不发生透光现象,则在所述第三辊压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一辊压压力阈值之间利用二分法调节所述第一辊压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最大辊压压力对多个所述第一极片辊压后进行折叠测试时未发生透光现象的第一极片的压实密度,确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若寒胡亦杨刘微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