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4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涉及高速数据传输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导体、绝缘层、中被层和外包覆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中被层包覆于绝缘层之外,所述中被层的外侧设有往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外包覆层包覆于中被层之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的中被层外侧设有凸起部,使中被层在受扭转、弯曲或外包覆层张力较大时,仍然能保证不向内凹陷,从而保证中被层与外包覆层之间能紧密贴合,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性能。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性能。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数据传输线
,特别涉及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

技术介绍

[0002]高速率数据传输通常都采用差分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差分信号是驱动端发送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通过两根线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比较这两个信号的电压差值来判断逻辑状态是0还是1,为了保证两个信号极性对称,传输线对中的两根线需保持平行且传输介质应尽可能保持对称一致。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芯线,其包括内导体101、绝缘层102、中被层103和屏蔽层104,内导体101并列设置有两根,两根内导体101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绝缘层102,中被层103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的绝缘层102之外,屏蔽层104包覆于中被层103之外。该高速率数据传输芯线利用中被层103固定两根芯线(内导体与绝缘层的组合)的位置,同时中被层103嵌入两根芯线中间的三角形空隙中,大幅降低影响两根芯线对称性的不稳定因素。
[0004]中被层103采用椭圆形结构或跑道形结构,左右两边两个半圆,中间上下两条平行线,这种结构表面上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实际生产中,参见图2,线材在受扭转弯曲外力或者屏蔽带张力较大时,中被层103很容易发生形变,尤其是凹陷形变,导致屏蔽层104与中被层103之间出现空隙105,而无法紧密贴合,空隙105中的空气属于不可控变量,将导致线材SI(信号完整性)性能出现不可控变量和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该高速芯线的中被层外侧设有凸起部,使中被层在受扭转、弯曲或外包覆层张力较大时,仍然能保证不向内凹陷,从而保证中被层与外包覆层之间能紧密贴合,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信号完整性)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包括内导体、绝缘层、中被层和外包覆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中被层包覆于绝缘层之外,所述中被层的外侧设有往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外包覆层包覆于中被层之外。
[0007]优选地,所述内导体并列设置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内导体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所述的绝缘层,所述中被层同时包覆于全部绝缘层之外,所述凸起部设置于相邻两个绝缘层之间的中被层的外侧。
[0008]优选地,所述内导体并列设置有两根;两根内导体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所述的绝缘层,所述中被层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的绝缘层之外,所述凸起部包括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中被层的中部上侧设有所述的上凸起部,所述中被层的中部下侧设有所述的下凸起部。
[0009]优选地,所述中被层与凸起部一体连接,所述上凸起部与下凸起部上下对称;所述
上凸起部的上侧面为弧形面,且上凸起部的上侧面与中被层的外侧面自然过渡;所述下凸起部的下侧面为弧形面,且下凸起部的下侧面与中被层的外侧面自然过渡。
[0010]优选地,所述中被层的上下高度小于中被层的左右宽度。
[0011]优选地,所述外包覆层为屏蔽层或者外被层或者屏蔽层与外被层的组合。
[0012]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内导体为单根或多股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为镀银铜金属线、镀锡铜金属线、裸铜金属线、镀银铜包钢金属线、镀银铜包铝金属线、铝镁合金金属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内导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扁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中被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或者跑道形,并且上下两面预制凸起部,所述中被层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中被层包覆于绝缘层之外,中被层的中部外侧设有往外凸出的凸起部,外包覆层包覆于中被层之外,因此,中被层在受扭转、弯曲或外包覆层张力较大时,仍然能保证不向内凹陷,从而保证中被层与外包覆层之间能紧密贴合,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信号完整性)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 为现有技术中的高速芯线横截面结构图。
[0018]图2 为现有技术中高速芯线受到变形时的横截面结构图。
[0019]图3 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横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中被层3和外包覆层4;内导体1左右并列设置有两根,两根内导体1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的绝缘层2,中被层3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的绝缘层2之外,中被层3的中部上侧设有往上凸出的上凸起部31,中被层3的中部下侧设有往下凸出的下凸起部32,外包覆层4包覆于中被层3之外。该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利用中被层3固定两根芯线(内导体1与绝缘层2的组合)的位置,同时中被层3嵌入两根芯线中间的三角形空隙中,由于中被层3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的绝缘层2之外,中被层3的中部上侧设有往上凸出的上凸起部31,中被层3的中部下侧设有往下凸出
的下凸起部32,外包覆层4包覆于中被层3之外,因此,中被层3在受扭转、弯曲或外包覆层张力较大时,仍然能保证不向内凹陷,从而保证中被层与外包覆层之间能紧密贴合,保证高速芯线具有好的SI(信号完整性)性能。
[0023]如图3所示,中被层3分别与上凸起部31、下凸起部32一体连接,上凸起部31与下凸起部32上下对称,这样能使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具有高对称性。上凸起部31的上侧面为弧形面,且上凸起部31的上侧面与中被层3的外侧面自然过渡;下凸起部32的下侧面为弧形面,且下凸起部32的下侧面与中被层3的外侧面自然过渡。中被层3的上下高度(包含上凸起部31与下凸起部32的高度在内)小于中被层3的左右宽度,这样能使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在实际生产时不易发生线材翻滚现象;而如果采用呈圆形结构,实际生产时易发生线材翻滚现象。
[0024]如图3所示,外包覆层4为屏蔽层或者外被层或者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绝缘层、中被层和外包覆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中被层包覆于绝缘层之外,所述中被层的外侧设有往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外包覆层包覆于中被层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并列设置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内导体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所述的绝缘层,所述中被层同时包覆于全部绝缘层之外,所述凸起部设置于相邻两个绝缘层之间的中被层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并列设置有两根;两根内导体之外分别单独包覆有所述的绝缘层,所述中被层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的绝缘层之外,所述凸起部包括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中被层的中部上侧设有所述的上凸起部,所述中被层的中部下侧设有所述的下凸起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被层与凸起部一体连接,所述上凸起部与下凸起部上下对称;所述上凸起部的上侧面为弧形面,且上凸起部的上侧面与中被层的外侧面自然过渡;所述下凸起部的下侧面为弧形面,且下凸起部的下侧面与中被层的外侧面自然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被层的上下高度小于中被层的左右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扭转弯曲高速芯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庆李军胡光祥陈海侨贾利宾刘天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