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40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属于便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涵管作为直接的受力部件,当涵管顶荷载过大时,易造成涵管破裂,甚至造成便桥凹陷或坍塌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沿横跨河流方向铺设的涵管,回填于涵管之上的回填层,和浇筑在回填层上的路面混凝土层,包括架设在涵管之间与回填层之间、用于承重的承重架;承重架包括沿涵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涵管之间的多排相对应的垂直支撑件,设置在垂直支撑件上、且位于涵管之上的水平横支撑件和水平竖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横跨河流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


[0001]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用于横跨河流施工,属于便桥


技术介绍

[0002]施工便桥是一种为工程施工和运输需要而修建的临时性桥梁。在山区跨越深沟山谷,或桥位处两岸的陆运与水运均不能满足施工和运输要求时,需修建施工便桥,施工便桥一般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但应安全、牢固,以满足工程施工和运输的要求。涵管便桥即为常用的一种施工便桥。
[0003]现有技术中的涵管便桥通常是在底部安放混凝土涵管以满足过流需求,再直接在涵管上部回填碎石,在碎石上浇筑混凝土形成路面,但现有的涵管便桥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1.涵管作为直接的受力部件,当涵管顶荷载过大时,易造成涵管破裂,甚至造成便桥凹陷或坍塌等;
[0005]2.沿便桥的长度方向,直接依次吊放涵管,易造成两两涵管之间的间距不均,从而易造成便桥底部受力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解决现有技术中涵管作为直接的受力部件,当涵管顶荷载过大时,易造成涵管破裂,甚至造成便桥凹陷或坍塌等。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包括沿横跨河流方向铺设的涵管,回填于涵管之上的回填层,和浇筑在回填层上的路面混凝土层,包括架设在涵管之间与回填层之间、用于承重的承重架;
[0009]承重架包括沿涵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涵管之间的多排相对应的垂直支撑件,设置在垂直支撑件上、且位于涵管之上的水平横支撑件和水平竖支撑件。
[0010]进一步,沿涵管的长度方向、各排垂直支撑件等间距设置,且两两涵管之间设置有一垂直支撑件。
[0011]进一步,沿涵所述垂直支撑件包括方形支撑件,设置在方形支撑件底端上的锥形结构,设置在方形支撑件顶端上、用于固定水平横支撑件、带第一安装孔的第一U型槽和设置在方形支撑件顶端上、用于固定水平竖支撑件、带第二安装孔的第二U型槽,水平横支撑件和水平竖支撑件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2]进一步,沿涵两相邻水平横支撑件通过阳头结构和阴头结构上的固定孔相对应配合后、再置于第一U型槽、将固定孔和第一安装孔相对应固定。
[0013]进一步,沿涵位于涵管两端的水平横支撑件的顶面一侧上设置有用于浇筑路面混凝土层的模具挡板。
[0014]进一步,沿涵所述回填层包括位于承重架之间的下层回填层、设置在下层回填层上的第一钢丝网和设置在第一钢丝网上的上层回填层。
[0015]进一步,沿涵所述下层回填层和上层回填层为页岩或石渣。
[0016]进一步,沿涵所述路面混凝土层包括流入回填层之间的下层混凝土层,设置在下层混凝土层上的第二钢丝网和设置在第二钢丝网上的上层混凝土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一、本技术通过在涵管之间与回填层之间架高承重架,以将涵管和承重架作为下部的受力部件,以避免单将涵管作为下部受力部件易出现荷载过大,以有效避免涵管破裂,甚至便桥凹陷或坍塌等问题;
[0019]二、本技术将垂直支撑件等间距设置,且限定两两涵管之间设置有一垂直支撑件的目的是便于等间距设置垂直支撑件后,能快速沿便桥的长度方向,将涵管吊放到指定位置,且能有效保证两两涵管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后续便桥底部受力均匀;
[0020]三、本技术中的垂直支撑杆通过锥形结构便于插入指定位置,通过第一 U型槽和第二U型槽便于与水平横支撑件和水平竖支撑件相固定,且固定方便;
[0021]四、本技术中的相邻两水平横支撑件通过阳头结构和阴头结构进行配合,目的是便于将相邻两水平横支撑件与第一U型槽快速固定;
[0022]五、本技术在涵管两端的水平横支撑件的顶面一侧上设置模具挡板,目的是便于形成浇筑路面混凝土层的模具,且在后续路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其形成一体,以避免拆卸带来的麻烦;
[0023]六、本技术中的回填层由下层回填层、第一钢丝网和上层回填层构成,便于与路面混凝土层形成一体,以增加便桥的牢固性,且第一钢丝网还可有效防止下层回填层或上层回填层受力出现移位等情况;
[0024]七、本技术中的路面混凝土层由下层混凝土层、第二钢丝网和上层混凝土层构成,通过设置第二钢丝网,便于增强路面混凝土层的抗荷载能力,且第二钢丝网还可有效防止上层回填层受力出现移位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涵管之间和涵管之上架设承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位于涵管两端部的垂直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位于图3所述的垂直支撑件之间的、垂直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中沿便桥长度方向和沿涵管长度方向,位于端部的水平横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此水平横支撑件只有阳头结构;
[0031]图6为本技术中沿便桥长度方向和沿涵管长度方向,位于端部的水平横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此水平横支撑件只有阴头结构;
[0032]图7为本技术中回填层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中路面混凝土层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中沿涵管长度方向位于端部,沿便桥长度方向未位于端部的水平横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中沿便桥长度方向和沿涵管长度方向,未位于端部的水平横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便桥长度方向位于端部,沿涵管长度方向未位于端部时,水平横支撑件只有阳头结构或阴头结构,根据相邻的水平横支撑件决定;
[0036]图11为本技术中水平竖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

涵管、2

回填层、3

路面混凝土层、4

承重架、5

垂直支撑件、6
‑ꢀ
水平横支撑件、7

水平竖支撑件、8

锥形结构、9

第一U型槽、10

第二U型槽、11

阳头结构、12

阴头结构、13

模具挡板、14

下层回填层、15

第一钢丝网、 16

上层回填层、17

下层混凝土层、18

第二钢丝网、19

上层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包括沿横跨河流方向铺设的涵管(1),回填于涵管之上的回填层(2),和浇筑在回填层(2)上的路面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在涵管(1)之间与回填层(2)之间、用于承重的承重架(4);承重架(4)包括沿涵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涵管(1)之间的多排相对应的垂直支撑件(5),设置在垂直支撑件(5)上、且位于涵管(1)之上的水平横支撑件(6)和水平竖支撑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其特征在于:沿涵管(1)的长度方向、各排垂直支撑件(5)等间距设置,且两两涵管(1)之间设置有一垂直支撑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跨河流施工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5)包括方形支撑件(23),设置在方形支撑件(23)底端上的锥形结构(8),设置在方形支撑件(23)顶端上、用于固定水平横支撑件(6)、带第一安装孔(20)的第一U型槽(9)和设置在方形支撑件(23)顶端上、用于固定水平竖支撑件(7)、带第二安装孔(21)的第二U型槽(10),水平横支撑件(6)和水平竖支撑件(7)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征穆文王伟王红卫李晶义董鹏涛郑立国张振安黄世鹏张雨范理东蒋翔代泽松羊绍元李璐李义飞黎强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