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及其腹腔镜用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14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腹腔镜用缝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及其腹腔镜用缝合器,该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包括托板、盖板以及缝合针,其通过在针槽的入口端设置引导槽,并在盖板上设置引导面,从而在驱动组件带动缝合针转动时,可由引导槽和引导面对跳动的缝合针进行导向,将其引导至针槽内,以实现允许缝合针在一定范围内跳动,避免缝合针因针尖刚性触碰到托板或盖板的端面而卡死,消除安全隐患,且引导面延伸至与针槽的槽口相对设置,不仅可将缝合针的针尖从入口端导入针槽,还可将缝合针的针尖从针槽的槽口处导入到针槽,增加了缝合针进入针槽的途径,以更好的适应缝合针朝向盖板方向的跳动。针朝向盖板方向的跳动。针朝向盖板方向的跳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及其腹腔镜用缝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腹腔镜用缝合器
,尤其是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及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腹腔镜用缝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缝合器广泛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其主要由操作手柄及位于操作手柄前端的缝合器头部组成,缝合器的头部包含具有针槽的托板及盖设在针槽上的盖板,呈弧形结构的针槽内配置缝合针,缝合针在缝合器的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缝合针的360
°
转动,带动缝线进行缝合;
[0003]然而现有的缝合器其驱动组件带动缝合针转动的过程中,缝合针容易发生跳动,导致缝合针的针尖在转入针槽时容易因跳动而偏离针槽,一旦缝合针的针尖无法进入针槽便会与托板或盖板刚性触碰而抵接,严重时还会致使缝合针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缝合器的缝合针在转动时容易发生跳动而偏离针槽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及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腹腔镜用缝合器。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包括:
[0006]托板,一侧表面的前端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针槽;
[0007]盖板,连接在托板上,并挡在针槽的槽口处;
[0008]以及缝合针,安装在针槽内,所述缝合针能够绕针槽转动,且缝合针的运动轨迹上位于针槽外的区间为缝合口,所述针槽上供缝合针的针尖从缝合口进入针槽的一端为入口端;
[0009]所述托板上位于针槽的入口端的部位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小端端部与针槽的入口端端部重合,所述引导槽的大端端部朝向缝合口,所述引导槽的横截面面积由小端端部至大端端部逐渐增大;所述盖板正对引导槽的部位设置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从引导槽的小端端部至大端端部逐渐靠近托板。
[0010]本方案中缝合头组件通过在针槽的入口端设置引导槽,并在盖板上设置引导面,从而在驱动组件带动缝合针转动时,可由引导槽和引导面对跳动的缝合针进行导向,将其引导至针槽内,以实现允许缝合针在一定范围内跳动,避免缝合针因针尖刚性触碰到托板或盖板的端面而卡死,消除安全隐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为锥形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的轴线沿针槽的切线方向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为锥形面,且引导面与引导槽的内壁位于同一圆锥面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为平面,并沿引导槽靠近盖板的一侧边缘的切线方向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延伸至与针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遮挡住针槽的槽口的径向外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托板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呈弧形。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腹腔镜用缝合器,包括上述的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缝合头组件通过在针槽的入口端设置引导槽,并在盖板上设置引导面,从而在驱动组件带动缝合针转动时,可由引导槽和引导面对跳动的缝合针进行导向,将其引导至针槽内,以实现允许缝合针在一定范围内跳动,避免缝合针因针尖刚性触碰到托板或盖板的端面而卡死,消除安全隐患,且引导面延伸至与针槽的槽口相对设置,不仅可将缝合针的针尖从入口端导入针槽,还可将缝合针的针尖从针槽的槽口处导入到针槽,也就是说,增加了缝合针进入针槽的途径,以更好的适应缝合针朝向盖板方向的跳动。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具体参见下文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中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一侧的三维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1中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另一侧的三维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5本技术中托板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中C

C向剖视示意图;
[0029]图7是实施例2中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一侧的三维示意图;
[0030]图8是实施例2中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的另一侧的三维示意图。
[0031]图中:1、托板,11、针槽,11a、入口端,11b、出口端,11c、槽口,11d、直线段,11e、半圆线,12、引导槽,12a、小端端部,12b、大端端部,13、缝合口;
[0032]2、盖板,21、引导面;
[0033]3、缝合针,31、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

6所示,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包括托板1、盖板2及缝合针3:
[0037]托板1一侧表面的前端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针槽11,弧形结构的针槽11可以理解为沿圆弧轨迹延伸,该圆弧优选为优弧;如图6所示,针槽1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为可为一端
端点连接有直线段11d的半圆线11e,直线段11d与半圆线11e相切,使得针槽11的槽口11c的外侧边缘朝向盖板2凸出于槽口11c的内侧边缘;
[0038]盖板2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托板1上,并挡在针槽11的槽口11c处,防止缝合针3从槽口11c处掉落,例如,盖板2可采用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托板1的针槽11所在的侧面上,盖板2的一端可配置弹簧,由弹簧将盖板2推至抵住托板1的前端,并挡在针槽11的槽口11c处,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便于安装或更换缝合针3;
[0039]缝合针3安装在针槽11内,缝合针3能够绕针槽11转动,且缝合针3的运动轨迹上位于针槽11外的区间为缝合口13,缝合针3的运行轨迹可优选为呈圆形,针槽11上供缝合针3的针尖31从缝合口13进入针槽11的一端为入口端11a,另一端则为出口端11b,缝合针3的针尖31能够从针槽11经出口端11b进入缝合口13,以及能够从缝合口13经入口端11a进入针槽11;缝合针3可为但不限定于呈弧形,还可以呈优弧形,以便于缝合针3在旋转过程中始终存在一部分位于针槽11内;
[0040]托板1上位于针槽11的入口端11a的部位具有引导槽12,引导槽12的小端端部12a与针槽11的入口端11a端部重合,引导槽12的大端端部12b朝向缝合口13,引导槽12的横截面面积由小端端部12a至大端端部12b逐渐增大;盖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1),一侧表面的前端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针槽(11);盖板(2),连接在托板(1)上,并挡在针槽(11)的槽口(11c)处;以及缝合针(3),安装在针槽(11)内,所述缝合针(3)能够绕针槽(11)转动,且缝合针(3)的运动轨迹上位于针槽(11)外的区间为缝合口(13),所述针槽(11)上供缝合针(3)的针尖(31)从缝合口(13)进入针槽(11)的一端为入口端(11a);所述托板(1)上位于针槽(11)的入口端(11a)的部位具有引导槽(12),所述引导槽(12)的小端端部(12a)与针槽(11)的入口端(11a)端部重合,所述引导槽(12)的大端端部(12b)朝向缝合口(13),所述引导槽(12)的横截面面积由小端端部(12a)至大端端部(12b)逐渐增大;所述盖板(2)正对引导槽(12)的部位设置倾斜的引导面(21),所述引导面(21)从引导槽(12)的小端端部(12a)至大端端部(12b)逐渐靠近托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的缝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行
申请(专利权)人:邦尼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