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09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涉及太阳能供热大棚技术领域,包括棚架,所述棚架的外部设置有膜体,且所述棚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砖墙组件,所述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砖墙组件,且所述棚架的内部设有植物架,所述棚架的内部位于所述植物架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水管和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分水管,且所述第一分水管和所述第二分水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的中段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第二分水管的中段安装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监测植物架内土壤的湿度,当监测到土壤湿度不足时,可通过滴灌孔或喷灌头将水逐渐排出,为对应的植物架中的土壤补充水分。补充水分。补充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供热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供热大棚就是利用太阳的能量,来达到将塑料大棚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的目的,以满足植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089521U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大棚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长框、矩形块,保温层底端设置有矩形块,且保温层左右两侧活动连接有长框,保温层顶端相接有太阳能集热板,且太阳能集热板顶端覆盖有薄膜;长框后端活动连接有至少二十颗干燥剂,且长框内部紧密贴合有橡胶层,长框前端两侧均开有两个卡口,且长框通过卡口活动连接有卡板;矩形块前端嵌入设置有按钮,该种太阳能大棚保温装置,由于太阳能集热板、薄膜、保温层按顺序从外向内排列,且三者左右两侧均位于长框中,在发生下雨等情况时,雨水会接触到薄膜并且通过薄膜两侧流向长框内,防止雨水直接流向大棚底端渗入棚内土壤中。
[0004]在上述方案中,欠缺对大棚内的温度、土壤湿度稳定监测和及时调节的装置,难以为大棚内的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可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并及时调控,以便为大棚内的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包括棚架,所述棚架的外部设置有膜体,且所述棚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砖墙组件,所述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砖墙组件,且所述棚架的内部设有植物架,所述棚架的内部位于所述植物架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水管和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分水管,且所述第一分水管和所述第二分水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的中段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第二分水管的中段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第三分水管的外部套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上端连接有蓄水管,所述蓄水管的上端连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滴灌孔,且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有喷灌头。
[0008]优选地,所述蓄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本体,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开关。
[0009]优选地,所述棚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主水管之间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段安装有水泵。
[0010]优选地,所述棚架的表面设置有通风窗。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砖墙组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面层、第一聚苯板、第一砖墙主体、第二聚苯板和水泥砂浆抹面,所述第二砖墙组件包括第一砖墙主体和第三
聚苯板,所述第二砖墙主体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散水和三七灰土垫层A。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砖墙组件和所述第二砖墙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三七灰土垫层B。
[0013]优选地,所述棚架的上方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连接有保温垫。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三分水管的下方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上方设置有继电器,且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所述继电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可实时监测植物架内土壤的湿度,当监测到土壤湿度不足时,可通过滴灌孔或喷灌头将水逐渐排出,为对应的植物架中的土壤补充水分;
[0017]2、本技术方便调控大棚中的温度,利用光照条件,为大棚提供热量补充,而当温度过高时,又可打开膜体上的通风窗,适度地为大棚内部环境降温,到了夜晚,尤其是昼夜温差大时,可将展开保温垫,使保温垫覆盖在膜体的表面,起到保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温湿度监测流程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的棚内环境调控流程图。
[0025]图中:1、棚架;2、膜体;3、第一砖墙组件;4、第二砖墙组件;5、植物架;6、主水管;7、第一分水管;8、第二分水管;9、手动阀门;10、电磁阀;11、第三分水管;12、三通管;13、蓄水管;14、控制阀本体;15、管体;16、滴灌孔;17、连接管;18、喷灌头;19、开关;20、支架;21、控制器;22、继电器;23、温湿度传感器;24、第一水箱;25、第二水箱;26、输水管;27、水泵;28、光伏板本体;29、固定架;30、保温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7,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包括棚架1,棚架1的外部设置有膜体2,且棚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砖墙组件3,棚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砖墙组件4,且棚架1的内部设有植物架5,棚架1的内部位于植物架5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主水管6和第一分水管7,棚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水箱25,第二水箱25与主水管6之间连接有输水管26,输水管26的一段安装有水泵27,第一分水管7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分水管8,且第一分水管7和第二分水管8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分水管11,第一分水管7的中段安装有手动阀门9,所述第二分水管8的中段安装有电磁阀10,手动阀门9和电磁阀10互为备用,当手动阀门9和电磁阀10中任意一个出现故障时,利用另一个也可将水注入蓄水管13中,第三分水管11的外部
套接有三通管12,三通管12的上端连接有蓄水管13,第三分水管11中装有单向阀,避免水从第三分水管11进入蓄水管13中,蓄水管13的上端连接有管体15,管体15的上端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滴灌孔16,且管体15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的上端连接有喷灌头18,通过滴灌孔16或喷灌头18将水逐渐排出,为对应的植物架5中的土壤补充水分。
[0028]参照图3

5,蓄水管1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本体14,利用控制阀本体14,可自动在蓄水管13中储存一定的备用水,连接管17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9,通过开关19,可选择将水从滴灌孔16或是喷灌头18排出,此为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在本技术中不再赘述。
[0029]参照图1

2,棚架1的表面设置有通风窗(图中未示出),当大棚内的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均可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包括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1)的外部设置有膜体(2),且所述棚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砖墙组件(3),所述棚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砖墙组件(4),且所述棚架(1)的内部设有植物架(5),所述棚架(1)的内部位于所述植物架(5)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水管(6)和第一分水管(7),所述第一分水管(7)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分水管(8),且所述第一分水管(7)和所述第二分水管(8)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分水管(11),所述第一分水管(7)的中段安装有手动阀门(9),所述第二分水管(8)的中段安装有电磁阀(10),所述第三分水管(11)的外部套接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上端连接有蓄水管(13),所述蓄水管(13)的上端连接有管体(15),所述管体(15)的上端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滴灌孔(16),且所述管体(15)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17),所述连接管(17)的上端连接有喷灌头(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1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本体(14),所述连接管(17)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供热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水箱(25),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然梁璐麟房德威陈曦李塞南赵钰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