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排渣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71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排渣轮结构,包括排渣绞龙、同轴设置在排渣绞龙外侧的排杂轮、排杂驱动马达;排杂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板,排渣绞龙的主轴与排杂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排渣绞龙的主轴通过传动变速箱将动力传至排杂轮;排杂轮包括与侧板转动配合的排杂轮边框、沿轴向周向间隔排布的勺板、螺旋排布于各个勺板间的螺旋连接片,螺旋连接片的密度小于排渣绞龙上的螺旋片的密度。主动排渣轮单独驱动,其下侧不与地面接触,在排渣时不易触碰到地膜,从而避免了地膜被刮起,减少了故障,保证了地膜回收机的正常工作。正常工作。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排渣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排渣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农田地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农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适用于我国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的三北地区,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作物收获后地膜仍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害。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地膜回收机,可对农田中残留的地膜进行回收。地膜捡拾机构将农田中残留的地膜挑起并向上运输,在此过程中,地膜上粘附的秸秆等杂物会向前侧掉落,掉落的杂物一般通过排渣机构向地膜回收机一侧排出。
[0004]现有的排渣机构一般为随地滚动的螺旋输送机构,与地膜接触,容易将地膜缠上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而且地膜上掉落下来的长秸秆难以被螺旋输送机构收集,容易掉落到排渣机构前面,妨碍地膜的正常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主动排渣轮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主动排渣轮结构,包括排渣绞龙、同轴设置在排渣绞龙外侧的排杂轮、排杂驱动马达;所述排杂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板,所述排渣绞龙的主轴与所述排杂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排渣绞龙的主轴通过传动变速箱将动力传至排杂轮;所述排杂轮包括与侧板转动配合的排杂轮边框、沿轴向周向间隔排布的勺板、螺旋排布于各个勺板间的螺旋连接片,螺旋连接片的密度小于排渣绞龙上的螺旋片的密度。
[0008]优选的,所述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可调悬挂架。
[0009]优选的,所述排杂轮的内侧设有与两端的侧板固定的排杂斗。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变速箱包括同轴固设在排渣绞龙的主轴上的排渣主动链轮、与排杂轮边框固定连接的排杂齿轮圈、转动连接在侧板上的排渣从动链轮、与排渣从动链轮同轴固定连接并与排杂齿轮圈啮合的排杂内齿轮,所述排渣主动链轮和所述排渣从动链轮的外侧套设有排渣链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主动排渣轮单独驱动,其下侧不与地面接触,在排渣时不易触碰到地膜,从而避免了地膜被刮起,减少了故障,保证了地膜回收机的正常工作。
[0013]2、排渣绞龙外侧设有宽间隙的排杂轮,排杂轮的转速低于排渣绞龙的转速,可以运输难以被排渣绞龙收集的长秸秆,避免其掉落到排渣机构前面,保证地膜的正常回收。
[0014]3、排杂轮的线速度低于地膜捡拾机构中起膜链的线速度,即使地膜被挂在排杂轮上,也能够被线速度更快的起膜链带走,避免地膜在排杂轮上缠绕,保证了地膜回收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主动排渣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主动排渣轮结构的去除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主动排渣轮结构的传动变速箱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901

转膜架、902

卷膜输送带、903

卷膜驱动马达、904

卷膜主动轴、905

卷膜从动轴一、906

卷膜从动轴二、907

膜圈挡风板、9071

压带轴槽、908

脱膜油缸、909

压带轴架、910

压带轴、911

提升油缸、9111

提升油缸长槽、912

挡膜盘架、913

挡膜盘、914

压紧气弹簧、915

翻转油缸、916

长翻转臂、917

短翻转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2,主动排渣轮结构,包括排渣绞龙801、同轴设置在排渣绞龙801外侧的排杂轮802、排杂驱动马达805;
[0021]排杂轮80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板804,侧板804上固定连接有可调悬挂架803,可调悬挂架803挂接在机架上。排渣绞龙801的主轴与排杂驱动马达805的输出轴连接,排渣绞龙801的主轴通过传动变速箱806将动力传至排杂轮802,排杂轮802的内侧设有与两端的侧板804固定的排杂斗807,用于暂存掉下来的杂质。
[0022]排杂轮802包括与侧板804转动配合的排杂轮边框8021、沿轴向周向间隔排布的勺板8022、螺旋排布于各个勺板8022间的螺旋连接片8023,螺旋连接片8023的密度小于排渣绞龙801上的螺旋片的密度,便于长秸秆的排料。
[0023]参照图3,传动变速箱806包括同轴固设在排渣绞龙801的主轴上的排渣主动链轮8061、与排杂轮边框8021固定连接的排杂齿轮圈8065、转动连接在侧板804上的排渣从动链轮8062、与排渣从动链轮8062同轴固定连接并与排杂齿轮圈8065啮合的排杂内齿轮8064,排渣主动链轮8061和排渣从动链轮8062的外侧套设有排渣链条8063,带动排渣从动链轮8062与排渣主动链轮8061同步转动,排杂内齿轮8064带动排杂齿轮圈8065转动,转速低于排杂内齿轮8064,使得排杂轮802的转速低于排渣绞龙801的转速。
[0024]排渣绞龙801将地膜捡拾机构的起膜链上掉下来的碎秸秆等杂物向其末端输送,直至排出,在此过程中,难以被排渣绞龙801顺利运输的长秸秆能够被排杂轮802收集,残留的长秸秆一部分从螺旋连接片8023的空隙进入中间的排渣绞龙801,另一部分挂在螺旋连接片8023上向一侧移动排出,完成长秸秆的排杂。
[0025]地膜回收机运行时,排渣轮机构离地,避免排杂机构8与地膜接触,从而避免将地膜带起来。排杂轮802的速度低于排渣绞龙801的速度,且排杂轮802的转向与地膜捡拾机构的起膜链相同,其线速度低于地膜捡拾机构的起膜链的线速度,即使地膜挂到排杂轮802
上,也能够被起膜链拉回去。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排渣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渣绞龙(801)、同轴设置在排渣绞龙(801)外侧的排杂轮(802)、排杂驱动马达(805);所述排杂轮(80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板(804),所述排渣绞龙(801)的主轴与所述排杂驱动马达(80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排渣绞龙(801)的主轴通过传动变速箱(806)将动力传至排杂轮(802);所述排杂轮(802)包括与侧板(804)转动配合的排杂轮边框(8021)、沿轴向周向间隔排布的勺板(8022)、螺旋排布于各个勺板(8022)间的螺旋连接片(8023),螺旋连接片(8023)的密度小于排渣绞龙(801)上的螺旋片的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排渣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刚莫毅松朱敏李晔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