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62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该电梯井施工平台整体性强、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和电梯门洞,提高了电梯井区域施工的安全性,保证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施工作业人员可在施工平台上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各类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施工平台应具备空间可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具备安拆方便、提升快速、拼装简易、节约成本等特点,保证电梯井范围安全快速施工,进一步实现电梯井内上下同步作业,满足空间穿插作业条件,适应不同电梯井的施工需求,可周转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梯井施工平台常规的施工做法存在施工繁琐、且拆卸后还需要修补电梯井井壁墙面的问题。卸后还需要修补电梯井井壁墙面的问题。卸后还需要修补电梯井井壁墙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电梯井区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区域之一。电梯井井壁常规由剪力墙构成,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作业量大,但施工人员在电梯井区域施工较为困难,主要是下部需要建立施工平台满足人员操作。另外,电梯井上下直通存在较大的临边坠落、下部物体打击风险,特别对于高层、超高层结构,电梯井高度大、空洞范围大,封闭电梯井非常关键。
[0003]因此,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施工平台是电梯井区域施工的必要条件。电梯井施工平台的常规做法是根据主体结构高度将电梯井在竖向上划分为多个阶段,再于电梯井内分段布置简支工字钢梁搭设作为施工平台,简支工字钢梁固定在主体结构上,部分涉及电梯井剪力墙开洞。电梯井施工平台常规的施工做法存在诸多弊端,例如:需根据电梯井尺寸采购加工工字钢、人工安装消耗大、存在坠落风险、施工工序多、混凝土墙面修补、拆装困难等问题。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电梯井施工平台常规的施工做法存在施工繁琐、且拆卸后还需要修补电梯井井壁墙面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一附角缺口,电梯井的井壁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门洞,一门洞的面向所述电梯井的内沿口的下部嵌设于两个所述支承件的附角缺口中,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伸至所述电梯井中;
[0007]设置于所述电梯井内的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分别竖设于两个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所述立柱的上部贴合于所述一门洞的内沿口的上方的所述井壁,所述立柱的背向所述门洞的一侧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槽;
[0008]长度可调的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一门洞的对面的所述井壁;
[0009]长度可调的斜撑件,斜向支撑于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之间;
[0010]台板,可拆卸地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组件包括:
[0012]相对设置的两个外套管,一个所述外套管的相背端抵顶于所述井壁,另一个所述
外套管的相背端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0013]内联套管,所述内联套管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设于两个所述外套管的相对端中;
[0014]用于锁定所述内联套管的锁止件,安装于所述外套管。
[0015]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所述斜撑件,两个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门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之间斜向支撑有所述斜撑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斜撑件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门洞的一端,所述斜撑件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立柱。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壁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搁置于所述外套管上的纵梁和竖向设置的双联杆,所述纵梁与所述外套管交叉设置,所述纵梁的底部形成有第三滑槽,所述双联杆的下端滑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双联杆的上端滑设于所述第三滑槽中,所述台板铺设于所述纵梁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上形成有定位凸块,所述台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凸块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上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的顶部与所述纵梁的顶部齐平。
[0020]进一步的,所述斜撑件为电动液压推杆。
[0021]进一步的,所述支承件包括:
[0022]承压板,所述承压板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承压板的一端搁置于所述门洞的内沿口的内壁,所述承压板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电梯井中;
[0023]夹板,所述连接于所述承压板的底部且压抵于所述内沿口的下方的井壁,所述夹板与所述承压板的一端之间形成所述附角缺口。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将两个支承件的附角缺口套设于电梯井的一侧的一门洞的面向所述电梯井的内沿口的下部;
[0026]将横梁组件吊设于所述电梯井中,并调节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在立柱的第一滑槽中的位置以将立柱的下端搁置于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一门洞的内沿口的上方的所述井壁相对设置;
[0027]调节所述横梁组件和斜撑件的长度,使得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的立柱压抵于所述一门洞的内沿口的上方的所述井壁、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一门洞的对面的所述井壁、所述斜撑件斜向支撑于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之间;
[0028]将台板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施工平台,整体性强、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和电梯门洞,提高了电梯井区域施工的安全性,保证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施工作业人员可在施工平台上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各类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施工平台应具备空间可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具备安拆方便、提升快速、拼装简易、节约成本等特点,保证电梯井范围安全快速施工,进一步实现电梯井内上下同步作业,满足空间穿插作业条件,适应不同电梯井的施工需求,可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00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井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井施工平台的侧视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井施工平台的俯视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横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梁的俯视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台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9]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支承件1、立柱2、横梁组件3、斜撑件4、台板5。
[0040]在本实施例中,电梯井的井壁由剪力墙构成,每一个楼层的楼板6对应开设有一个门洞B。电梯井的井道A的井壁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门洞B。多个门洞B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楼层配置一个门洞,后期于门洞内安装电梯门。
[0041]本专利技术的每一套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支承件、两根立柱、两套横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一附角缺口,电梯井的井壁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门洞,一门洞的面向所述电梯井的内沿口的下部嵌设于两个所述支承件的附角缺口中,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伸至所述电梯井中;设置于所述电梯井内的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分别竖设于两个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所述立柱的上部贴合于所述一门洞的内沿口的上方的所述井壁,所述立柱的背向所述门洞的一侧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槽;长度可调的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一门洞的对面的所述井壁;长度可调的斜撑件,斜向支撑于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承件的另一侧之间;台板,可拆卸地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外套管,一个所述外套管的相背端抵顶于所述井壁,另一个所述外套管的相背端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内联套管,所述内联套管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设于两个所述外套管的相对端中;用于锁定所述内联套管的锁止件,安装于所述外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所述斜撑件,两个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门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之间斜向支撑有所述斜撑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件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门洞的一端,所述斜撑件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立柱。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上部管壁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搁置于所述外套管上的纵梁和竖向设置的双联杆,所述纵梁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立黄贵马俊王传博刘涛张明亮周红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