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56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消毒剂技术领域。所述纳米银消毒剂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硝酸银0.1~100份,聚维酮1~300份,低级醇1~500份和水100~10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银离子为杀菌剂,以聚维酮为络合剂,再加入低级醇起到促渗、增溶和防冻作用,得到稳定性良好的纳米银消毒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纳米银消毒剂中的聚维酮还能起到靶向作用,有助于提升纳米银消毒剂的抗菌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工艺简便,无需复杂设备,制得的纳米银消毒剂抗菌作用强,且稳定性好。且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毒剂
,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环境条件和卫生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菌病毒等尤其是那些对人体及动物等有害的一类,会引起许多重大疾病,它们自身有很大的繁殖能力,不断侵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现阶段的杀菌消毒技术仍然不够完善,热杀菌,像高温高压杀菌的作用条件太强烈,可能会损坏产品本身的性质。纳米银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除了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之外,还可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病毒。纳米银在用量很少的情况下就能产生强大的杀菌效果,渗透性强,杀菌作用广谱,无耐药性;并且对皮肤无任何刺激反应。纳米银颗粒在杀菌过程中能很好的识别菌群,可以很好地维护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对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常细胞无任何破坏作用,不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0003]传统的双氧水消毒剂、巴氏消毒剂、新洁尔灭或以双氧水为主体的银离子消毒剂,虽然消毒杀菌能力强,但很难持久高效,而且双氧水本身使用也存在安全隐患,释放的活性氧进入空气对人体呼吸道也有明显的刺激性,严重的还会引起过敏或者轻度哮喘。设计一种安全、稳定,且杀菌效果优异的银离子消毒剂,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银离子为杀菌剂,以聚维酮为络合剂,再加入低级醇起到促渗(加入低级醇后消毒剂整体的传输性、穿透性更佳)、增溶和防冻作用,目标是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增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得到稳定性良好的纳米银消毒剂。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银消毒剂中的聚维酮依赖其对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的强渗透性,还能起到靶向作用,有助于提升纳米银消毒剂的抗菌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提供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硝酸银0.1~100份,聚维酮1~300份,低级醇1~500份和水100~1000份。
[0007]优选地,所述低级醇包括乙醇、异丙醇或乙二醇。
[0008]优选地,所述聚维酮为聚维酮K30或聚维酮K90。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二:提供一种上述纳米银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将水、低级醇、聚维酮和硝酸银混合,搅拌均匀,加热反应,即得纳米银消毒剂。
[0011]优选地,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7~9h。
[0012]优选地,将水、低级醇、聚维酮和硝酸银混合时,具体为先将部分水、低级醇和聚维酮混合,使聚维酮络合活性提升,再将硝酸银溶解在剩余水中,得到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前面所得的混合液中,得到均一的混合溶液。该操作可使硝酸银更好地分散于整个体系中,有助于后续加热络合时银离子更好地与聚维酮络合。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三:提供一种上述纳米银消毒剂在外部环境消毒中的应用。
[0014]优选地,所述外部环境包括畜牧养殖环境或水产养殖环境。
[0015]本专利技术的纳米银消毒剂同时可与养殖饲料拌和,用于治疗畜牧动物或水产动物的体内真菌或细菌感染疾病。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银离子为杀菌剂,以聚维酮为络合剂,再加入低级醇起到促渗、增溶和防冻作用,得到稳定性良好的纳米银消毒剂。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银消毒剂中的聚维酮还能起到靶向作用,有助于提升纳米银消毒剂的抗菌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工艺简便,无需复杂设备,制得的纳米银消毒剂抗菌作用强,且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21]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
[002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23]实施例1硝酸银0.1~100份,聚维酮1~300份,低级醇1~500份和水100~1000份
[0024]纳米银消毒剂的制备:
[0025](1)取水95kg,聚维酮K308kg,乙醇5kg,混合后加热至30℃,搅拌至聚维酮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
[0026](2)取硝酸银1kg,加水0.5kg,待硝酸银完全溶解后得到硝酸银溶液;
[0027](3)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加热至60℃进行络合反应,反应时间为8h,得到均一稳定的液体,即为纳米银消毒剂。
[0028]实施例2
[0029]纳米银消毒剂的制备:
[0030](1)取水98kg,聚维酮K905kg,异丙醇5kg,混合后加热至40℃,搅拌至聚维酮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
[0031](2)取硝酸银0.8kg,加水2kg,待硝酸银完全溶解后得到硝酸银溶液;
[0032](3)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加热至70℃进行络合反应,反应时间为9h,得到均一稳定的液体,即为纳米银消毒剂。
[0033]实施例3
[0034]纳米银消毒剂的制备:
[0035](1)取水92kg,聚维酮K308kg,乙二醇10kg,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至聚维酮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
[0036](2)取硝酸银1.5kg,加水2kg,待硝酸银完全溶解后得到硝酸银溶液;
[0037](3)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加热至80℃进行络合反应,反应时间为7h,得到均一稳定的液体,即为纳米银消毒剂。
[0038]对比例1
[0039]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中的乙醇替换为等质量的水。
[0040]依照HG/T 4317

2012《含银抗菌溶液》对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银消毒剂(稀释200倍)及其稀释200倍后在54℃的条件下存放14天后的络合态的银含量进行测定,两次测定取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1。
[0041]表1银离子含量测定结果
[0042][0043]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银消毒剂在54℃的条件下存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银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硝酸银0.1~100份,聚维酮1~300份,低级醇1~500份和水100~10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级醇包括乙醇、异丙醇或乙二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维酮为聚维酮K30或聚维酮K90。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纳米银消毒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昌王金泰梁忠原赵晶晶卢香玲冯俊吾姚威常宏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益鑫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