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93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包括浇筑模板、第一限位组件、支撑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浇筑模板包括若干块相互拼接的模板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之间均设置有铰接件,模板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起吊钢丝绳连接的连接凸耳,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的连接位置处以对模板单元进行支撑并限制相对转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板与模板单元连接为整体的第二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楼板模板系统通过模板单元之间的铰接连接使浇筑模板更易转运,提高了施工效率,且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保证了浇筑模板拆除时的安全性。拆除时的安全性。拆除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楼板模板施工的施工工序为:首先在地面或下层楼板上搭设支撑(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柱);然后在支撑的上部安装梁和模板;模板搭建完成后,进行楼板砼浇筑作业;待砼凝固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下层的梁、模板和支撑,转运到上层重新搭设支撑、梁和模板。
[0003]在拆除模板时,因为固定在模板下方的梁已经拆除,所以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将模板和砼表面分离时需要其他辅助操作者协助固定模板,防止模板和砼表面分离后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龙骨上时存在安全隐患,且高层建筑每施工一层都需将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拆散成可转运的散件转运到上一层再重新组装,高层建筑有多少层就要重复拆除和组装多少次,这种施工方法施工效率低,机械化施工率低,成本高。
[0004]针对上述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10324390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该楼板模板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模板组件以及动力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结构体和吊杆,支撑组件设于拟浇筑楼板层或模板组件的上部,支撑结构体支撑于建筑的永久结构体上,吊杆为多个并与支撑结构体连接;模板组件包括有多个子模板,子模板间相互铰接,模板组件与吊杆可拆卸连接;动力组件包括顶升装置、牵引装置以及牵引索,牵引装置通过牵引索与模板组件可拆卸连接;顶升装置与支撑组件连接。
[0005]虽然,楼板模板系统通过其结构设计,可在不进行拆模的情况下,实现楼板模具的整体移动,从而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提高施工效率。但是,模板组件与吊杆可拆连接,在进行楼板砼结构浇筑时,砼结构会淹没吊杆与模板组件连接位置,在对模板组件进行拆除时,需要破坏吊杆,且拆除支撑组件以及模板组件的连接时,还需要设置支撑,以提供供工人作业的平台,在对上一层的模板组件进行安装时,需要重新安装吊杆,操作麻烦,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房屋建筑的筑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板施工中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包括:浇筑模板,包括若干块相互拼接的模板单元,定义模板单元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模板单元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模板单元的四个角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支撑单元槽,支撑单元槽的两个侧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单元槽,两个限位单元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任意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之间均设置有实现两个模板单元铰接连接的铰接件,且铰接件的端部与对应模板单元铰接连接,模板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起吊钢丝绳连接的连接凸耳;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和用于滑动装配在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内且与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同轴设置的支撑杆,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中,其中一个模板单元上设有第一安装筒,另一个模板单元上设有第二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包括滑动管段和限位管段,滑动管段内设有同轴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复位弹簧,支撑杆上对应第一复位弹簧设置有与第一复位弹簧挡止配合的挡止环,支撑杆的靠近第一安装筒的一端的周向上设置有挡止槽;限位管段上沿垂直支撑杆轴线方向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内滑动装配有限位插板,限位插板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包括直径与支撑杆直径相等的圆孔和与挡止槽适配的矩形孔,限位插板用于在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上与支撑杆挡止配合;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和支撑杆用于在两个相邻模板单元呈180
°
角展开时以对两个模板单元进行支撑并限制两个模板单元相对转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设置在地面或楼板上的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支撑板,支撑柱的高度可调节;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滑动装配在支撑柱上的调节盘、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滑动装配在支撑板底部的限位板以及设置在调节盘与限位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调节盘和限位板铰接连接的驱动杆,调节盘上升时,驱动杆推动限位板沿远离支撑柱轴线的方向运动以使限位板插入限位单元槽内进而使支撑板与模板单元连接为整体,调节盘下降时,驱动杆带动限位板沿靠近支撑柱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限位板从限位单元槽内退出,限位板与支撑板的厚度之和不大于限位单元槽的高度。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楼板模板系统通过设置高度可调的支撑柱可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将浇筑模板分为若干个模板单元,便于加工与运输,通过在各个模板单元的底面上设置铰接件便于各个模板单元的连接,且可根据浇筑楼板面积选择数量合适的模板单元,在楼板浇筑完成后可通过铰接件将浇筑模板中两端的模板单元折叠收起,通过连接凸耳实现对整个浇筑模板的吊运,便于多个楼层的砼结构浇筑施工时浇筑模板的整体转运使用,设置的第二限位组件在浇筑模板拆除时能够将支撑板浇筑模板连接为一个整体,使支撑板与浇筑模板能够同时降下,保证了浇筑拆除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楼板模板系统通过模板单元之间的铰接连接使浇筑模板更易拼装和便于使用后在不同楼层之间的转运,提高了楼板浇筑的施工效率,且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保证了浇筑模板拆除时的安全性。
[0009]进一步的,支撑柱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螺管管段、设置在上方的顶部螺管管段以及设置在底部螺管管段和顶部螺管管段之间且两端均与底部螺管管段和顶部螺管管段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杆段,顶部螺管管段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通过螺纹连接,可对上下两部分分别调节,便于控制支撑柱高度。
[0011]进一步的,调节螺杆杆段上设置有沿调节螺杆杆段径向延伸的调节把手,调节螺杆杆段位于调节把手上下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0012]有益效果:可同时调节支撑柱的顶部螺管管段和底部螺管管段与调节螺杆杆段的
连接长度,便于控制。
[0013]进一步的,底部螺管管段的靠近地面的外壁上铰接连接有底部连接杆,底部连接杆用于连接沿前后或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底部螺管管段,底部螺管管段上对应底部连接杆对应设置有限位盘,限位盘上滑动装配有用于与底部连接杆挡止配合的插杆。
[0014]有益效果:便于对支撑柱的底端进行固定,增加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连接杆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相邻的两个底部螺管管段上的底部连接杆水平放置时通过底部插接管进行连接。
[0016]有益效果:通过底部插接管对相邻的两个底部螺管管段进行连接,操作方便,且可根据相邻的两个螺管段段之间的距离,调节底部插接管两端在底部连接杆内的长度,使用更加便捷。
[0017]进一步的,限位插板的靠近矩形孔的一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延伸板段,延伸板段与限位管段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矩形孔与限位槽插接以挡止配合的第二复位弹簧。
[0018]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当解除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时,向远离第一安装筒的方向拉动支撑杆,当支撑杆上的挡止槽与插接槽对应时,第二复位弹簧会直接拉动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模板,包括若干块相互拼接的模板单元,定义模板单元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模板单元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模板单元的四个角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支撑单元槽,支撑单元槽的两个侧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单元槽,两个限位单元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任意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之间均设置有实现两个模板单元铰接连接的铰接件,且铰接件的端部与对应模板单元铰接连接,模板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起吊钢丝绳连接的连接凸耳;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和用于滑动装配在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内且与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同轴设置的支撑杆,相邻的两个模板单元中,其中一个模板单元上设有第一安装筒,另一个模板单元上设有第二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包括滑动管段和限位管段,滑动管段内设有同轴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复位弹簧,支撑杆上对应第一复位弹簧设置有与第一复位弹簧挡止配合的挡止环,支撑杆的靠近第一安装筒的一端的周向上设置有挡止槽;限位管段上沿垂直支撑杆轴线方向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内滑动装配有限位插板,限位插板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包括直径与支撑杆直径相等的圆孔和与挡止槽适配的矩形孔,限位插板用于在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上与支撑杆挡止配合;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筒和支撑杆用于在两个相邻模板单元呈180
°
角展开时以对两个模板单元进行支撑并限制两个模板单元相对转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设置在地面或楼板上的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支撑板,支撑柱的高度可调节;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滑动装配在支撑柱上的调节盘、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滑动装配在支撑板底部的限位板以及设置在调节盘与限位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调节盘和限位板铰接连接的驱动杆,调节盘上升时,驱动杆推动限位板沿远离支撑柱轴线的方向运动以使限位板插入限位单元槽内进而使支撑板与模板单元连接为整体,调节盘下降时,驱动杆带动限位板沿靠近支撑柱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限位板从限位单元槽内退出,限位板与支撑板的厚度之和不大于限位单元槽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柱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螺管管段、设置在上方的顶部螺管管段以及设置在底部螺管管段和顶部螺管管段之间且两端均与底部螺管管段和顶部螺管管段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杆段,顶部螺管管段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延铮赵庆学李佳男张建新张中善陈璐郜玉芬李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