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18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涉及仪器运输箱技术领域,包括运输箱本体,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合页与运输箱本体的连接;两个保护套,两个所述保护套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保护套固定胶合在箱盖的顶端位置处;四个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对称分布在运输箱本体的底端位置处,所述箱盖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插设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和保护套,可有效防止运输箱本体在堆叠的过程中出现歪斜并倾倒的现象,因而即可有效保证运输箱本体垒放过程中的安全性,设置有减震垫和缓冲海绵,以防止仪器的外表面直接与运输箱本体的内壁相接触,且可实现对运输箱本体内壁的保护工作。壁的保护工作。壁的保护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


[0001]本技术涉及仪器运输箱
,尤其涉及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

技术介绍

[0002]仪器,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通常是为某一特定用途所准备的一套装置或机器,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放入至运输箱之中,以便于工作人员对仪器进行转运的工作。
[0003]目前,现有的仪器运输箱其本身在使用时,大多为结构单一的箱体,在实际转运运输箱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大多直接将运输箱相互堆叠在一起,而由于运输箱的外表面较为平滑,因而在实际垒放运输箱的过程中,当运输箱受到外力时,则会导致运输箱出现偏移的现象,严重情况下则会使得运输箱出现倾倒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包括:运输箱本体,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合页与运输箱本体的连接;两个保护套,两个所述保护套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保护套固定胶合在箱盖的顶端位置处;四个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对称分布在运输箱本体的底端位置处,所述箱盖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插设槽。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上侧对称连接有插设块,所述运输箱本体的底端开设有与插设块相适配的插设槽,且插设槽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运输箱本体的底端对称连接连接杆,所述保护套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连接槽。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底端胶合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槽洞。
[0010]优选的,所述运输箱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手,且拉手的外侧套接有防滑套。
[0011]优选的,所述运输箱本体内壁的四个面角位置处固定胶合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凸起块,所述运输箱本体的内部卡合有缓冲海绵,所述箱盖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海绵。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和保护套,在使用时,通过限位块和保护套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运输箱本体之间的限位工作,从而可有效防止运输箱本体在堆叠的过程中出现歪斜并倾倒的现象,因而即可有效保证运输箱本体垒放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4]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减震垫和缓冲海绵,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减震垫和缓冲海绵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仪器外表面的保护工作,以防止仪器的外表面直接与运输箱本体
的内壁相接触,且可实现对运输箱本体内壁的保护工作,从而即可有效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减震垫和凸起块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连接槽和限位海绵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运输箱本体;2、箱盖;3、拉手;4、防滑套;5、保护套;6、插设槽;7、插设块;8、限位块;9、固定套;10、槽洞;11、连接杆;12、连接槽;13、减震垫;14、凸起块;15、缓冲海绵;16、限位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4,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包括:运输箱本体1,箱盖2,箱盖2通过合页与运输箱本体1的连接;两个保护套5,两个保护套5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两个保护套5固定胶合在箱盖2的顶端位置处;四个限位块8,四个限位块8对称分布在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位置处,箱盖2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8相适配的插设槽。
[0022]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可以得知,限位块8的上侧对称连接有插设块7,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与插设块7相适配的插设槽6,且插设槽6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插设槽6和插设块7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限位块8的拆卸和安装的工作。
[0023]进一步的,参照图2可以得知,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对称连接连接杆11,保护套5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11相适配的连接槽12,使用时,通过连接槽12和连接杆11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运输箱本体1的限位效果。
[0024]进一步的,参照图2可以得知,限位块8的底端胶合有固定套9,且固定套9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槽洞10,通过固定套9的设置,可实现对限位块8底端的保护,配合有槽洞10的设置,可保证本装置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的,参照图1可以得知,运输箱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手3,且拉手3的外侧套接有防滑套4,通过拉手3和防滑套4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工作人员转运运输箱本体1。
[0026]进一步的,参照图3和图4可以得知,运输箱本体1内壁的四个面角位置处固定胶合有减震垫13,且减震垫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凸起块14,运输箱本体1的内部卡合有缓冲海绵15,箱盖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海绵16,通过缓冲海绵15和限位海绵16的相互配合,即可有效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抗震效果。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首先将缓冲海绵15置于运输箱本体1的内部,通过缓冲海绵15内部所开设的容置槽,即可实现对仪器的承托,配合有运输箱本体1内部所连接的减震垫13,可实现对运输箱本体1内壁的保护工作,而后工作人员即可将插设块7置于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并将插设块7插入至运输箱本体1底端所开设的插设槽6之
中,从而实现对限位块8的安装工作,在堆叠运输箱本体1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运输箱本体1底端所设置的限位块8插入至保护套5的内部,以实现对运输箱本体1直接的对接工作,在此过程中,运输箱本体1底端连接的连接杆11同时插入至连接槽12之中,以实现对运输箱本体1之间的限位工作,以上为本技术的全部工作原理。
[0028]本技术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0029]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箱本体(1),箱盖(2),所述箱盖(2)通过合页与运输箱本体(1)的连接;两个保护套(5),两个所述保护套(5)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保护套(5)固定胶合在箱盖(2)的顶端位置处;四个限位块(8),四个所述限位块(8)对称分布在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位置处,所述箱盖(2)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8)相适配的插设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的上侧对称连接有插设块(7),所述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与插设块(7)相适配的插设槽(6),且插设槽(6)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减震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本体(1)的底端对称连接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