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04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相邻的檩条之间设置“L”形支撑;檩条的腹板表面开设有插孔,“L”形支撑的末端设有与插孔插接配合的插脚;通过将插脚插入插孔内,实现“L”形支撑与檩条的连接;当插脚插入插孔后,利用销钉将檩条两侧的“L”形支撑首尾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L”形支撑在檩间的全新连接方式,安装效率大大提升。比之前类似规格的“美式拉条”,安装速度提升一倍以上。且连接的抗压力,也提升一倍;同时,由于销钉连接的支撑都处在一条直线,使檩条的抗侧约束,也更有效。也更有效。也更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檩条是轻钢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构件,通常有C型、Z型两种形式;檩条由于自身跨度大、平面外的刚度相对弱,需要设置檩间支撑或拉条,以减少檩条平面外的计算长度。传统的檩间拉条有圆钢棒、圆钢管、角钢、C型钢等形式,各有利弊;传统的“美式拉条”安装时更是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效率高、成本低的“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相邻的檩条之间设置“L”形支撑;
[0005]所述檩条的腹板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L”形支撑的末端设有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的插脚;通过将所述插脚插入插孔内,实现所述“L”形支撑与檩条的连接;
[0006]当所述插脚插入所述插孔后,利用销钉将檩条两侧的“L”形支撑首尾固定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撑的插脚和首端均开设有通孔;檩条一侧支撑的插脚与另一侧支撑首端的通孔对齐后,通过销钉穿过两个通孔,实现两根“L”形支撑的首尾连接。
[0008]进一步的,相邻的檩条之间设有多组支撑,每一组支撑包括上下位置相对的两根“L”形支撑,所述“L”形支撑的插脚为“一”字型插脚。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销钉为M6~7的弯头销钉,所述“L”形支撑上面开设的通孔为直径8mm的孔洞。
[0010]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撑为L35*1.5mm的Q355镀锌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檩条的翼缘均为双层翼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
[0013]1、本技术提出前后“L”形支撑在檩间采用销钉连接的方式,安装效率大大提升。比之前类似规格的“美式拉条”,安装速度提升一倍以上。且连接的抗压力,也提升一倍。同时,由于销钉连接的支撑都处在一条直线,使檩条的抗侧约束,也更有效。
[0014]2、本技术的“L”形支撑通过专用设备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制作,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弯头销钉的连接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8]首先,本申请的檩间支撑结构适用于南通欧本公司此前申报的双层翼缘檩条,主要是通过将檩条的翼缘折叠后形成双层翼缘,并且对双层翼缘的折叠钢板之间局部焊接固定形成。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相邻的檩条1之间设有多组支撑,每一组支撑包括上下相对设置两根“L”形支撑2;
[0020]檩条1的腹板表面开设有插孔,支撑的末端延伸出一段与插孔插接配合的“一”字型插脚3,“一”字型插脚的设计便于插接,“L”形支撑2的首端和插脚3上均设有通孔;
[0021]插脚3插入插孔后,与檩条1另一侧的“L”形支撑2相连接;如图2所示,两根“L”形支撑2之间的连接通过将一根支撑的插脚3与另一跟支撑首端的通孔对齐后,利用弯头销钉4固定连接。
[0022]本技术的“L”形支撑2的翼缘也可以采用南通欧本此前提出的双层翼缘结构,从而使得“L”形支撑2结合双层翼缘檩条1整体的抗压性能更优。
[0023]本实施例采用的“L”形支撑2规格:L35*1.5mm,材质为Q355镀锌板,支撑端部的通孔为8mm直径的孔洞,弯头销钉4采用M6~7的弯头销钉。
[0024]下面将通过实验数据,对本实施例的檩间支撑结构的受力进一步分析:
[0025]1.5m长度,两端在平整支座上顶紧,试验的轴压力约1.3吨;
[0026]单层板与销钉连接,试验的抗拉力为1.08吨;
[0027]通常檩条间侧向支撑需要承担的拉压力不超过800公斤;作用于单根支撑,仅400公斤;
[0028]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设计规格、连接方式,是特别适合大多数轻钢屋面。
[0029]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檩条之间设置“L”形支撑;所述檩条的腹板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L”形支撑的末端设有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的插脚;通过将所述插脚插入插孔内,实现所述“L”形支撑与檩条的连接;当所述插脚插入所述插孔后,利用销钉将檩条两侧的“L”形支撑首尾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支撑的檩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支撑的插脚和首端均开设有通孔;檩条一侧支撑的插脚与另一侧支撑首端的通孔对齐后,通过销钉穿过两个通孔,实现两根“L”形支撑的首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唐鹏张婉平印建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欧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