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结构及空气源热泵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00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结构及空气源热泵空调,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该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安装板和第一支撑板,安装板设置在壳体内,并安装于底壁上,底壁对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对第一支撑板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第一支撑板的下侧与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可用于安装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水侧换热器,第一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位,第一支撑位可用于安装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压缩机。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将压缩机与水侧换热器分隔开,且第一支撑板通过安装板支撑固定,使得压缩机和水侧换热器均可以单独拆卸,提高了压缩机和水侧换热器安拆及维修过程的便捷性,改善了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拆卸维修效率。拆卸维修效率。拆卸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装结构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主机和水力模块一体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其占用空间较小,对家庭内安装更加友好。但是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构件较多,集成为一体后,各个构件之间容易产生相互影响,拆卸维修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拆卸维修效率较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安装结构,包括:
[0006]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底壁和顶壁;
[0007]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底壁上,并沿所述底壁朝向所述顶壁的方向延伸;
[0008]第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上且被所述安装板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设置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位,所述第一支撑位用于设置第二构件。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底壁对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连接在安装板上且被安装板支撑,安装板对第一支撑板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第一支撑板的下侧与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第一构件,第一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位,第一支撑位用于安装第二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能够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隔开,且第一支撑板通过安装板支撑固定,从而在需要拆卸下方的第一构件时,可不需要拆卸上方的第二构件和第一支撑板,使得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单独拆卸;且第一支撑板通过安装板进行支撑,其远离第一支撑板的端部可以悬空对第二构件进行支撑,可不在下方的安装空间内设置其他支撑结构,从而第一构件可从远离安装板的一侧进出安装空间,提高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维修更换的操作便捷性和效率。
[0010]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可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空调中,其中,第一构件可以是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水侧换热器,第二构件可以是安装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压缩机,通过该安装结构,使得压缩机和水侧换热器均可以单独拆卸,提高了压缩机和水侧换热器的安拆及维修过程的便捷性,进而改善了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拆卸维修效率。
[001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底壁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底壁设置。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位,所述至少三个固定位的依次连线呈多边形设置。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一体成型。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位,所述第一支撑位与所述第二支撑位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位用于支撑第三构件。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构件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0018]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支撑板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板面滑动至所述第二支撑位,在所述第三支撑板滑动至所述第二支撑位后,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能够配合,以使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板面的第一方向滑动,并限制所述第三支撑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板面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21]所述第二配合件能够插设在所述卡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卡槽的导向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配合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所述槽口相互背离设置;
[0023]所述第三支撑板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件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配合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0025]和/或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连接。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在所述第三支撑板滑动至所述第二支撑位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相抵,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对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设在所述螺纹孔内。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向下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折边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周向侧壁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部。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均可拆卸连接。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固定件,所述底壁配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底壁上滑动至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连接。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0032]侧壁,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
[0033]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安装第四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面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侧面上。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并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均间隔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顶壁之间用于安装第五构件;
[0035]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底壁之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前侧壁、右侧壁、后侧壁和左侧壁,所述前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后侧壁和/或所述左侧壁可拆卸设置。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应用于空气源热空调,所述第一构件为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构件为压缩机,所述第四构件为风侧换热机构,所述第五构件为电控盒,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为水泵。
[003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包括间隔设置的底壁(206)和顶壁;安装板(202),安装于所述底壁(206)上,并沿所述底壁(206)朝向所述顶壁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210),连接在所述安装板(202)的侧面上且被所述安装板(202)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底壁(206)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设置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210)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位(2101),所述第一支撑位(2101)用于设置第二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支撑在所述底壁(206)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底壁(206)和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均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2)垂直于所述底壁(206)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平行于所述底壁(206)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位,所述至少三个固定位的依次连线呈多边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2)包括相互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支撑面(2021)和第二支撑面(2022),所述第一支撑面(202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023),所述第二支撑面(2022)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2024),所述第一支撑板(210)支撑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02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24)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安装板(202)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位(2102),所述第一支撑位(2101)与所述第二支撑位(2102)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位(2102)用于支撑第三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构件的第三支撑板(23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1),所述第三支撑板(230)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板面滑动至所述第二支撑位(2102),在所述第三支撑板(230)滑动至所述第二支撑位(2102)后,所述第三支撑板(23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2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11)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2),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件(222),所述第一配合件(212)与所述第二配合件(222)能够配合,以使所述第三支撑板(230)沿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板面的第一方向滑动,并限制所述第三支撑板(23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212)设置有卡槽(213),所述卡槽(213)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板面的第二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刚支开云安柏林李晨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