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85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包括:机体,其包括多个第一缸体和多个第二缸体;多个活塞,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第一缸体中;配气机构,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缸体的进排气门;多个直线电机,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第二缸体中;直线电机包括定子机构和动子机构;曲轴,其同时靠近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置,用于输出动力;多个第一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活塞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曲轴转动;多个第二连杆,其一端与多个所述动子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能够实现多元动力的输出,中间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机构少,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动力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俩大主题推动着对具有高能量传递和转换效率的新型汽车动力装置的探索和研究。传统内燃机汽车中的活塞式内燃发动机只能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使曲轴旋转的机械能,不能直接满足多元动力需求;此外,传统的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组结构复杂,体积大,中间能量转化机构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能够实现多元动力的输出,中间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机构少,效率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包括:
[0006]机体,其包括多个第一缸体和多个第二缸体;
[0007]多个活塞,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缸体中;
[0008]配气机构,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缸体的进排气门;
[0009]多个直线电机,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缸体中;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机构和动子机构;
[0010]曲轴,其同时靠近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置,用于输出动力;
[0011]多个第一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活塞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曲轴转动;
[0012]多个第二连杆,其一端与多个所述动子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动子机构包括:
[0014]支撑连接件,其外形为圆柱状;
[0015]永磁体,其环绕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件上;
[0016]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连接件上。
[0017]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连接件上安装有活塞销;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具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活塞销上。
[0018]优选的是,所述定子机构包括:
[0019]定子铁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内壁上;
[0020]线圈绕组,其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
[0021]优选的是,所述定子槽的槽满率的取值范围为70%~80%。
[0022]优选的是,所述动子机构与所述定子机构间的气隙长度为1mm。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还包括:轴瓦,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
[0024]其中,所述轴瓦与所述曲轴的轴颈转动式间隙配合。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还包括:连杆盖体,其具有第一半圆筒状凹槽;
[0026]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半圆筒状凹槽,所述第一半圆筒状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筒状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半圆筒状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筒状凹槽相对设置,并且所述连杆盖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上,使所述连杆盖体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之间形成圆筒状空腔;
[0027]所述轴瓦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状空腔中。
[002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0029]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缸体在水平方向上相邻设置,所述两个第二缸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缸体组成的连接体的两侧。
[0030]优选的是,所述直线电机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以提高电机的电磁负荷。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1.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对传统直列多缸汽油机进行改进,在汽油机的其中几个缸体中采用直线电机代替原活塞工作,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且可直接实现多元动力输出,取消了传统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组复杂的中间能量传递转化机构,可直接将直线电机动子组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电能输出,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
[003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用直线电机代替原活塞,工作更加平稳,振动减小,污染减小,可实现仅传统活塞式内燃机驱动、仅直线电机驱动、两者共同工作三种工作模式,综合了传统内燃机与直线电机的优点,为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003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用曲柄连杆机构约束直线电机动子组的运动,解决了自由活塞发动机上下止点位置和点火时间不确定,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的主视图剖视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的侧视图剖视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定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40]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主要包括:机体100、多个活塞110、配气机构,多个直线电机、曲轴140、第一连杆150a及第二连杆150b。
[0041]机体100包括多个第一缸体100a和多个第二缸体100b。多个活塞110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第一缸体100a中。
[0042]所述配气机构包括:多个气门组121和气门传动组122,气门传动组122为凸轮轴结构,用于开启或关闭多个气门组121。气门组121一一对应的设置在第一缸体100a上,当气门组121开启时,与其对应的第一缸体100a进行进气或排气。
[0043]多个直线电机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第二缸体100b中;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机构131和动子机构132;动子机构132能够沿定子机构131轴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0044]曲轴140同时靠近第一缸体100a和第二缸体100b的一端设置,用于输出动力。多个第一连杆150a的一端与多个活塞110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曲轴140连接,以驱动曲轴140转动。多个第二连杆150b的一端与多个动子机构131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曲轴140连接,以驱动曲轴140转动或由于者被曲轴140带动而移动。
[004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是在传统直列四缸汽油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得到的。机体100采用传统四缸汽油机机体组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缸体100a和两个第二缸体100b。其中,两个第一缸体100a在水平方向上相邻设置,两个第二缸体100b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缸体100a组成的连接体的两侧;即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第二个缸体和第三个缸体定义为第一缸体100a,第一个缸体和第四个缸体定义为第二缸体100b。
[0047]两个第一缸体100a保持传统四缸汽油机机体组的原有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其包括多个第一缸体和多个第二缸体;多个活塞,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缸体中;配气机构,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缸体的进排气门;多个直线电机,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缸体中;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机构和动子机构;曲轴,其同时靠近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置,用于输出动力;多个第一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活塞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以驱动所述曲轴转动;多个第二连杆,其一端与多个所述动子机构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机构包括:支撑连接件,其外形为圆柱状;永磁体,其环绕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件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连接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上安装有活塞销;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具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活塞销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机构包括:定子铁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内壁上;线圈绕组,其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总成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弓强张修伟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