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64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包括屋盖本体和防护组件,所述屋盖本体的上壁内部中端设置有泄水槽,且屋盖本体的上壁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汇集引流槽,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屋盖本体的上端左右两侧,且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垫、挤压块和插接杆,所述防护垫靠近屋盖本体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该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与现有的屋盖结构相比,通过设置便于更换防护垫的泄水槽对雨水进行汇流,避免渗漏影响屋盖的实用性,通过紧固组件对内部支撑组件和底部支撑组件进行连接卡合,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可以提高屋盖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防水保温组件的设置可以对屋盖的防水隔热效果进行提升,延长老化时间,提高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盖
,具体为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屋面结构为在墙板或梁上立屋架,然后在屋架上铺设瓦片,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屋面的结构变的多样化,屋面集隔热、防水功能一体,通常分为现浇和屋面板铺设两种方式。
[0003]如公开号CN21683985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屋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该装置包括屋盖钢梁、钢柱和弯扭构件;所述弯扭构件设置在屋盖钢梁上,并与钢柱连接;所述钢柱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屋盖钢梁包括多根纵横连接的箱型钢梁,所述弯扭构件为弧形弯扭箱型钢梁。所述弯扭构件通过铸钢节点与钢柱连接,铸钢节点包括多根铸钢节点箱型钢梁。所述铸钢节点箱型钢梁与弧形弯扭箱型钢梁连接。所述钢柱的柱脚设置锚栓铰接节点。所述钢柱的截面为异型焊接组合截面,外轮廓为类椭圆梯形截面。该技术提供的这种建筑屋盖结构可以增加屋盖结构的美观性,提高屋盖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实现钢柱与屋盖间形状均匀变形和受力均匀传递的过渡。
[0004]上述中通过设置形状的多样性来进行受力传递,只是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一定的紧固,但是对于屋盖表面的泄水设置并没有进行改进,导致在屋盖的稳定性得以保障了,却对实际用处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实用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现在提供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包括屋盖本体和防护组件,所述屋盖本体的上壁内部中端设置有泄水槽,且屋盖本体的上壁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汇集引流槽,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屋盖本体的上端左右两侧,且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垫、挤压块和插接杆,所述防护垫靠近屋盖本体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且防护垫远离屋盖本体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插接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屋盖本体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内部支撑组件,且屋盖本体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一和横梁一,且支撑杆一的内部中端连接有横梁一。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二和横梁二,且支撑杆二的内部中端连接有横梁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屋盖本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且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卡接头,且连接板的前后两壁均设置有卡接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二的外部设置有紧固组件,且紧固组件的前端一体化连接有限位板,且紧固组件的后端粘接有承压卡接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连接杆和螺孔,所述紧固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螺孔,且螺孔设置有三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屋盖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水保温组件,且防水保温组件包括防水板、隔热板和紧固板,所述防水板的下端连接有隔热板,且隔热板的下端连接有紧固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便于更换防护垫的泄水槽对雨水进行汇流,避免渗漏影响屋盖的实用性,通过紧固组件对内部支撑组件和底部支撑组件进行连接卡合,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可以提高屋盖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防水保温组件的设置可以对屋盖的防水隔热效果进行提升,延长老化时间,提高使用寿命。
[0015]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会通过泄水槽进行流动,随着屋盖本体的双边曲面将雨水汇集在中间凹陷的汇集引流槽处,然后通过汇集引流槽将水排出,因为雨水呈弱酸性,长时间的浸泡会导致屋盖本体受损,则通过设置一个防护垫对汇集引流槽的外部进行防护,且防护垫可以通过挤压块与泄水槽进行挤压固定,另一端的插接杆是与屋盖本体的上壁进行卡合连接的,此连接方式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也便于更换,通过此设置可以雨水进行汇流,避免渗漏影响屋盖的实用性。
[0016]2.本技术在安装过程中,是通过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对屋盖本体进行整体支撑,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内部,分别设置横梁一和横梁二对其的稳定性进行固定,为增加连接处的紧固性,通过使用限位板带动四根紧固连接杆对连接处进行夹持,然后在紧固连接杆的后端再安装承压卡接板进行内部防护,最后再辅以螺钉插入螺孔中将各个连接点进行紧固,连接板和卡接头的侧边设置可以对屋盖本体的固定起到辅助作用,通过此设置可以提高屋盖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的紧固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的屋盖本体局部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屋盖本体;2、泄水槽;3、汇集引流槽;4、防护组件;401、防护垫;402、挤压块;403、插接杆;5、内部支撑组件;501、支撑杆一;502、横梁一;6、辅助固定组件;601、连接板;602、卡接头;7、底部支撑组件;701、支撑杆二;702、横梁二;8、限位板;9、紧固组件;901、紧固连接杆;902、螺孔;10、承压卡接板;11、防水保温组件;1101、防水板;1102、隔热板;1103、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包括屋盖本体1和防护组件4,屋盖本体1的上壁内部中端设置有泄水槽2,且屋盖本体1的上壁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汇集引流槽3,防护组件4设置于屋盖本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且防护组件4包括防护垫401、挤压
块402和插接杆403,防护垫401靠近屋盖本体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402,且防护垫401远离屋盖本体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插接杆403,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会通过泄水槽2进行流动,随着屋盖本体1的双边曲面将雨水汇集在中间凹陷的汇集引流槽3处,然后通过汇集引流槽3将水排出,因为雨水呈弱酸性,长时间的浸泡会导致屋盖本体1受损,则通过设置一个防护垫401对汇集引流槽3的外部进行防护,且防护垫401可以通过挤压块402与泄水槽2进行挤压固定,另一端的插接杆403是与屋盖本体1的上壁进行卡合连接的,此连接方式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也便于更换,通过此设置可以雨水进行汇流,避免渗漏影响屋盖的实用性,屋盖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保温组件11,且防水保温组件11包括防水板1101、隔热板1102和紧固板1103,防水板1101的下端连接有隔热板1102,且隔热板1102的下端连接有紧固板1103,通过材质为EVA的防水板1101在最外部进行防水,中间通过岩棉板保温,最内侧设计钢构的紧固板1103进行支撑,再辅助外部的水泥屋盖本体1进行连接,此叠加设计的功能在于对屋盖的防水隔热效果进行提升,延长老化时间,提高使用寿命。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包括屋盖本体(1)和防护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屋盖本体(1)的上壁内部中端设置有泄水槽(2),且屋盖本体(1)的上壁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汇集引流槽(3),所述防护组件(4)设置于屋盖本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且防护组件(4)包括防护垫(401)、挤压块(402)和插接杆(403),所述防护垫(401)靠近屋盖本体(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402),且防护垫(401)远离屋盖本体(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插接杆(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盖本体(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内部支撑组件(5),且屋盖本体(1)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杆一(501)和横梁一(502),且支撑杆一(501)的内部中端连接有横梁一(5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曲抛物面壳体屋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7)包括支撑杆二(701)和横梁二(702),且支撑杆二(701)的内部中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飞马晴周敏建高佳骏陈峥嵘
申请(专利权)人:欧联杭州节能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