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及红薯粉条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47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6
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及红薯粉条生产方法,其中,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包括粉条成型装置与熟化池;粉条成型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红薯粉芡料的泵送模组以及与泵送模组通过输料管连接的保温料筒,保温料筒下方连接延长筒,保温料筒的底部设有漏料口,漏料口与下方的落料管一一对应连接,落料管位于延长筒内且其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延长筒管壁上开设第二排气孔,落料管的底端高于延长筒的底端;熟化池包括进水口与排水口,延长筒及落料管的底端伸入熟化池中,熟化池的工作液位位于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但高于落料管的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轻非自熟工艺生产的粉条所存在的粗细不均以及产生褶曲的问题。的粗细不均以及产生褶曲的问题。的粗细不均以及产生褶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及红薯粉条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及红薯粉条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薯粉条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分为自熟式和非自熟式两种。
[0003]其中,机械挤压式是常见的自熟式工艺,高温熟化腔内的红薯淀粉在机械挤压作用下通过粉板细孔形成均匀的粉条,由于红薯淀粉熟化后的粘性较强,容易黏附于板孔壁上(中国专利文献CN103433253A指出了该问题并给出了清洁粉板的方法),若清理不及时,一部分黏附在孔壁上的淀粉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会因受摩擦作用而转移到新生产的粉条表面,进而影响粉条产品的外观光整度,而且表面黏附有淀粉颗粒的粉条在烫煮过程中容易出现“浑汤”现象。
[0004]振动打芡流漏式是常见的非自熟式工艺,采用流漏方式生产得到的粉条品质与传统的手工粉条非常接近,粉条口感明显优于自熟式工艺且烹煮过程中不易浑汤。振动打芡是通过振动漏料器使得其中的芡料受到挤压而从漏料孔中流出,打芡过程中,芡料所受挤压力为变力,故从漏料孔中流漏出的芡料量也会随受力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均匀)。此外,漏料器振动时会导致从漏料孔中流出的芡料液线晃动而发生褶曲,受漏料器振动的影响,芡料落入熟化池中的位置也会不断变化,由于芡料是连续不断落入熟化池的,落点位置不断变化以及由落点位置变化导致的熟化池液面波动进一步加剧了褶曲的现象,而芡料与熟化池中的热水接触后会迅速定型,因此采用振动打芡方式生产的红薯粉条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褶曲不平直以及粗细不均的现象,产品卖相略差。<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以帮助解决当前流漏式生产工艺导致的粉条褶曲不平直、粗细不均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其包括粉条成型装置与熟化池;所述粉条成型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红薯粉芡料的泵送模组以及与泵送模组通过输料管连接的保温料筒,所述保温料筒的下方连接延长筒,所述保温料筒的底部设有多个通过阀门控制的漏料口,所述漏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多根落料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落料管位于延长筒内且其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延长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落料管的底端高于延长筒的底端;所述熟化池包括进水口与排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水泵以向熟化池中注入促使粉条熟化的热水,所述排水口用于将熟化池中的水排出;所述延长筒及落料管的底端伸入熟化池中,所述熟化池的工作液位位于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但高于落料管的底端。
[0007]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延长筒内设置有加热区,所述落料管从加热区穿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均位于加热区的上方,所述熟化池的工作液位位于加热区的下方。
[0008]其中,所述延长筒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于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加热区,所述落料管穿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延长筒的筒壁上设有用于往加热区内注入液态加热介质的介质注入口以及用于排出加热介质的介质排出口。
[0009]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漏料口下方的变径环,所述保温料筒中的红薯粉芡料依次经漏料口、变径环再进入落料管,所述变径环的内径自上而下由D1逐渐缩小为D2,再由D2逐渐变大为D3,所述漏料口的孔径大于或等于D1,所述落料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D3。
[0010]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落料管的顶部设有变径环容置腔,所述变径环放置于变径环容置腔内,所述漏料口的下端形成有管嘴,所述管嘴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落料管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落料管与管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管嘴伸入变径环容置腔中且其底端紧紧抵靠住变径环。
[0011]其中,所述第二排气孔位于第一排气孔的侧上方。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或者均包括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
[0013]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还设有第三隔板,于所述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间形成缓冲隔热腔,所述缓冲隔热腔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通风散热孔。
[0014]进一步地,该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粉条成型装置,所述粉条成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保温料筒的悬臂,所述悬臂固定连接于机架。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红薯粉条生产方法,包括用水与红薯淀粉调制红薯粉芡料的步骤,以及通过前述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对红薯粉芡料进行成型与熟化以得到粉条半成品的步骤:1)通过所述泵送模组将保温料筒中注满红薯粉芡料,向所述熟化池中注入促使粉条熟化的热水至工作液位并使熟化池中的温度保持在t1,往所述加热区中注入液态加热介质并使加热区的温度保持在t2,其中,t2=t1+Δt, Δt为设定的温差值且Δt&gt;0;2)在所述漏料口的阀门处于开启的状态下,通过泵送模组持续匀速向保温料筒中输入红薯粉芡料,利用输入压力的作用使保温料筒中的红薯粉芡料从漏料口均匀流出,再依次经所述变径环、落料管落入熟化池中;3)持续执行步骤2),在此过程中持续或间歇性更换熟化池中的热水以及加热区中的液态加热介质,使所述熟化池以及加热区的总体温度分别保持在设定范围之内。
[0016]虽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也是应用于流漏式非自熟工艺,但不同于现有的振动打芡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泵送模组向保温料筒中输送芡料,在泵送模组持续以稳定流量向保温料筒中输送芡料所产生的输入压力作用下,保温料筒中的芡料将均匀地从漏料口中流出(漏料口阀门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有效减轻粉条粗细不均的情况。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通过振动来促使芡料漏出,保温料筒、落料管及延长筒的位置在生产过程中不相对于熟化池发生变化,芡料在熟化池中的落点位置也不发生变化,既避免了芡料液线晃动而产生褶曲的问题,又减轻了因芡料落点变化导致粉条产生褶曲(落点变化与落点变
化导致的液面波动共同导致了褶曲的产生)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将伸入熟化池中的落料管与延长筒的底端一高一低呈阶梯设置且熟化池的工作液位高于落料管的底端,生产过程中,伸入水中的落料管与延长筒形成了内外“双重围堰”,在该“双重围堰”的隔离作用下,能够显著降低外部扰动(例如熟化池换水、输送带将成型熟化后的粉条从熟化池中载出等)对芡料落点液面的影响,从而使芡料落点液面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进而减轻因外部扰动导致液面波动而使粉条产生褶曲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能够有效改善非自熟式工艺生产的粉条存在的褶曲不平直、粗细不均的问题,提升粉条产品的卖相与档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

3为粉条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粉条成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5

6为保温料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

8为延长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包括粉条成型装置(1)与熟化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条成型装置(1)包括用于输送红薯粉芡料的泵送模组以及与泵送模组通过输料管连接的保温料筒(1a),所述保温料筒(1a)的下方连接延长筒(1b),所述保温料筒(1a)的底部设有多个通过阀门控制的漏料口(1a1),所述漏料口(1a1)与位于其下方的多根落料管(1c)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落料管(1c)位于延长筒(1b)内且其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c1),所述延长筒(1b)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孔(1b1),所述落料管(1c)的底端高于延长筒(1b)的底端;所述熟化池(2)包括进水口(2a)与排水口(2b),所述进水口(2a)连接水泵以向熟化池(2)中注入促使粉条熟化的热水,所述排水口(2b)用于将熟化池(2)中的水排出;所述延长筒(1b)及落料管(1c)的底端伸入熟化池(2)中,所述熟化池(2)的工作液位位于第一排气孔(1c1)与第二排气孔(1b1)的下方但高于落料管(1c)的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筒(1b)内设置有加热区(1b2),所述落料管(1c)从加热区(1b2)穿过,所述第一排气孔(1c1)与第二排气孔(1b1)均位于加热区(1b2)的上方,所述熟化池(2)的工作液位位于加热区(1b2)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筒(1b)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第一隔板(1b3)与第二隔板(1b4),于所述第一隔板(1b3)与第二隔板(1b4)之间形成加热区(1b2),所述落料管(1c)穿过第一隔板(1b3)与第二隔板(1b4),所述延长筒(1b)的筒壁上设有用于往加热区(1b2)内注入液态加热介质的介质注入口(1b5)以及用于排出加热介质的介质排出口(1b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漏料口(1a1)下方的变径环(1d),所述保温料筒(1a)中的红薯粉芡料依次经漏料口(1a1)、变径环(1d)再进入落料管(1c),所述变径环(1d)的内径自上而下由D1逐渐缩小为D2,再由D2逐渐变大为D3,所述漏料口(1a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D1,所述落料管(1c)的内径大于或等于D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红薯粉条成型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管(1c)的顶部设有变径环容置腔(1c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劲松李柿平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劲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