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31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包括:绝缘子、避雷器和所述绝缘子、避雷器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具、第二金具、防污伞和防冰伞,所述防污伞和防冰伞设置于所述绝缘子、避雷器外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具、第二金具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子、避雷器的两端,所述绝缘子远离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置有放电间隙环。本申请公开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利用绝缘子避雷器外侧且间隔设置的防污伞和防冰伞,降低恶劣环境下电力系统输电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


[0001]本技术涉及架空线路及配电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输电线路架设到越来越多的地方,输电网络中架设里程也随之持续增大,而输电线路在架空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这种区域往往同时存在冬季寒冷易覆冰、春夏季雷电多发的气候现象,以及各种污秽物沉积于绝缘子表面,容易导致绝缘子避雷器发生污闪、冰闪、雨闪等现象,这种情况给电力系统安全输电带来了严重隐患,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003]为了提高绝缘子的耐污绝缘水平,在避雷器绝缘子防污伞和防冰伞表面涂抹憎水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预期实用效果较好的愿望相差甚远,而且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憎水剂的效果逐渐减弱,安全隐患继续增加。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适应多重条件环境下的绝缘子避雷器,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使用本结构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可以降低恶劣环境下电力系统输电的安全隐患。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包括绝缘子、避雷器和所述绝缘子、避雷器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具、第二金具、防污伞和防冰伞,所述防污伞和防冰伞设置于所述绝缘子、避雷器外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具、第二金具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子、避雷器的两端,所述绝缘子远离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置有放电间隙环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金具设置在所述避雷器远离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二金具设置在所述绝缘子远离避雷器的一端。
[0008]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具的固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具的固定方向。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和所述绝缘子、避雷器同轴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避雷器靠近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避雷器远离绝缘子的一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芯棒,所述芯棒和所述避雷器同轴设置,所述芯棒为氧化锌材质。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弧杆插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引弧杆表面自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方向缠绕绝缘层。
[0012]具体的,所述引弧杆向远离第二电极的一端弯折,弯折段和所述引弧杆未弯折的部分的夹角为钝角。
和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具101、第二金具102、防污伞103 和防冰伞104,所述防污伞103和防冰伞104设置于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外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具101、第二金具102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 的两端,所述绝缘子200远离所述避雷器300的一端设置有放电间隙环105。
[0031]本文中,绝缘子200和避雷器300的长度和直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输电网的使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可选地,绝缘子200和避雷器300的直径不小于100mm。
[0032]具体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又两部分组成,包括绝缘子200和避雷器300,绝缘子200和避雷器300同轴设置,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金具101和第二金具102,第一金具101通过螺栓108和输电线路的铁架固定,第二金具102用于和架空输电线路的母线固定,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的一端通过第一金具101或第二金具102 向固定的铁塔架的一侧横向或垂直伸出。防污伞103和防冰伞104的设置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具体设置。可选的,至少设置4个和绝缘子200避雷器300 同轴设置的防污伞103和2个和绝缘子200同轴设置的防冰伞104。
[0033]防污伞103可以防止因为污秽物在伞裙聚集而产生的污闪,同时可以减少手工大规模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伞裙的手动清扫。但对于不同伞形结构的复合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它们的积污特性和覆冰特性都不一样,当伞间距太小时,即使爬距很大,在污秽条件下伞裙还是容易桥接短路,造成爬距的有效性显著降低,达不到提高防污性能的目的。对此,针对污闪采用专门设计的过的防污伞103,防污伞103可以采用至少2个直径不同的伞形结构构成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的搭配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小防污伞103上的污秽物的残留。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的伞径比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设置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可选的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的伞径比不小于30mm。
[003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伞裙的角度,以减少防污伞 103伞面上污秽物逗留时间,在此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伞裙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设置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可选的,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 凸伞伞裙角度不小于15度,凹伞的伞裙角度不小于4度。
[0035]通过防污伞103的设置可以减少伞面泄漏电流,降低输电线路的漏电损耗,同时大角度的大防污和小防污伞103对逗留在伞面雨水、冰雪、沉积物、动物排泄物等污秽物有加快排泄速度的作用,防污伞103的自清洁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可以减少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表面受到污染物侵蚀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的防污能力。
[0036]防冰伞104可以防止冰凌桥接而产生的冰闪,对此,针对冰闪采用提高冰闪电压的方式减少冰闪现象的发生。绝缘子200远离所述避雷器300的一端还设置有放电间隙环 105。可选的,放电间隙环105可以采用铝质材质,铝材质有较好的塑性、重量轻不会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布置,而且铝表面和空气接触时会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防止铝材质继续腐蚀,所以铝材质还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防冰伞104 可以采用至少2个直径相同的伞形结构构成第一防冰伞104和第二防冰伞104,通过在第一金具101和第一防冰伞104中间设置放电间隙环105,从而使第一金具101和第一防冰伞104中间形成空气间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的防冰闪性能。同时适当增加第一防冰伞104和第二防冰伞104的直径,在此第一防冰伞104和第二防冰伞104的直径应大于大防污
伞103的直径。可选的,第一防冰伞104和第二防冰伞104的直径至少为大防污伞103直径加冰凌厚度的两倍。
[003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大防污伞103和小防污伞103和第一防冰伞104和第二防冰伞104交错设置。从第一金具101到第二金具102,第一防冰伞104、大防污伞103、小防污伞103、大防污伞103、第二防冰伞104、小防污伞103、大防污伞103、小防污伞103 依次设置。且第一防冰伞104和大防污伞103、第二防冰伞104和小防污伞103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预设值。可选地,第一防冰伞104和大防污伞103、第二防冰伞104和小防污伞103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大防污伞103的直径。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和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同轴设置的第一金具(101)、第二金具(102)、防污伞(103)和防冰伞(104),所述防污伞(103)和防冰伞(104)设置于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外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具(101)、第二金具(102)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的两端,所述绝缘子(200)远离所述避雷器(300)的一端设置有放电间隙环(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金具(101)设置在所述避雷器(300)远离绝缘子(200)的一端,所述第二金具(102)设置在所述绝缘子(200)远离避雷器(300)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具(101)的固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金具(102)的固定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境绝缘子避雷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和所述绝缘子(200)、避雷器(300)同轴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荣程长酉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中能瑞斯特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