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01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生态池包括引水渠、沉砂池、过水渠和池体,池体内部由溢水坝分为四个养殖池,上部设有遮阴设施,养殖方法包括生态池建设、养殖环境试验、野生荷马条鳅的采集与投放与日常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驯养水质的溶解氧、PH值等参数与天然环境一致,且能够让蜉蝣等饵料生物繁殖,完全模拟了荷马条鳅的天然栖息环境,减少人工饲养对荷马条鳅的刺激,大幅度增加驯养成活率。养成活率。养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驯养
,具体涉及仿荷马条鳅天然栖息生境的生态池及野生荷马条鳅的驯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荷马条鳅为我国特有鳅科鱼类,在我国分布在底质为大块卵石或砾石的流水环境的山区溪流中,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不少种因其分布范围狭窄、遭受过度捕捞以及栖息地受人为干扰,分别被评定为近危(NT)与易危(VU)等级,从保护我国淡水生态系统角度,荷马条鳅的驯养与繁育是当务之急。土著鱼类驯化的首要方法是生态养殖,仿生驯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野生鱼类对综合环境因子的需要,保证最高的驯养成活率。
[0003]通过前期多次驯养试验研究证明,荷马条鳅在非仿天然栖息生境的驯养,不仅捕捞方式会对野生鱼类造成伤害,而且需要24小时人工充氧,24小时人为监测等,成本高的同时驯养环境不能满足荷马条鳅对水质及饵料生物的需要,而且长期的消毒防病操作又增加外源药物的投入,对鱼体造成影响,最终导致驯养成活率低且发生较难控制的肝胆综合症而致驯养失败。为了提高驯养成活率且为后续繁育奠定基础,人们开展了较多的鳅科鱼类的仿生池养殖工作。申请号CN201920458518.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前鳍高原鳅仿生态养殖池,该仿生态养殖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高原鳅的天然栖息环境,但是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需配备逐流泵与回流泵,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还产生噪音,会增加鱼类应激;二是缺乏野外环境所能提供的诸如水草、藻类及天然饵料等生物条件。在鳅科鱼类驯化方面,申请号CN201710828469.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野生似鲇高原鳅的驯化方法,但是存在如下不足:一是鱼种采集过程及鱼体消毒长期多次使用安定药且添加了青霉素抗生素,不仅不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要求,而且增加了对鱼体的伤害;二是噪音驯化难以准确控制噪音分贝,增加了驯养人力成本;三是未明确驯化结束后的正常养殖操作及其对驯化的影响。
[0004]所以现在需要开发一种更加逼真的仿荷马条鳅天然栖息环境的生态养殖池,以及更为环保、符合养殖要求且对荷马条鳅伤害更小的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对荷马条鳅的天然栖息环境,包括地理、水化学、水体微生态和流体力学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不仅模拟了荷马条鳅的自然生活环境,而且不使用电气设备,避免了对鱼群造成相应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构建足够逼真的天然栖息环境。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包括引水渠、沉砂池、过水渠和池体,引水渠的进水口与溪流连接,沉砂池分别连接引水渠的出水口和过水渠的进水口,池体的进水口与过水渠连接,溪流水通过引水渠引导,流经沉砂池和过水渠后进入池体中。引水渠的进水口
设置为扩口形状,在引水渠上覆盖有遮阳网,引水渠的进水口设有第一拦物网、出水口设有第二拦物网,沉砂池的中间设置有滤网,以防止溪流水中的漂浮物和物块进入池体中。池体由阴坝、阳坝和两个短坝围成长方体形状,阴坝、阳坝的长度一致且大于短坝长度,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在两个短坝上,在池体上方搭建有遮阴设施,遮阴设施的长度与阴坝一致,宽度为短坝的三分之二,其中一个长边搭在阴坝上,将池体分为遮阴区和日照区两个部分,池体底部从进水口方向到出水口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坡度为5%。在池体内均匀设有三个溢水坝,溢水坝与短坝平行设置,将池体分为四个养殖池,溢水坝上设有水流通道,且靠近池体进水口一端的侧面设有拦鱼网,拦鱼网的高度高于溢水坝。遮阴设施包括遮阴瓦和遮阴网,遮阴网和遮阴瓦靠近阴坝一侧的高度高于靠近阳坝一侧,遮阴网覆盖在遮阴瓦上方60~80厘米处,遮阴瓦采用塑料胶瓦,较低一侧可在溢水坝上搭建砖混立柱支撑,较高侧可在阴坝上搭建楠竹立柱支撑;遮阴网则可在阴坝和溢水坝上固定钢筋,然后绑缚在钢筋上进行固定。遮阴瓦可以防止阳光直射,为池内提供阴影,而遮阴网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在遮阴瓦上的照射量,防止遮阴瓦温度过高进而影响池内温度。
[0006]进一步的,养殖池底部靠近阳坝一侧设有斜坡,坡度为21%,斜坡最高点距溢水坝顶面30厘米,从阳坝到阴坝的方向逐渐降低,靠近阴坝的侧面为弧面,弧面的两个端点距阳坝190厘米,中点距阳坝90厘米,斜坡由不同大小的砾石堆砌而成,砾石之间形成供荷马条鳅栖息的空隙,被细砂填充的部分则形成利于蜉蝣等天然饵料生物生长的环境。养殖池内设有栖息巢和食台,栖息巢由多个竹筒捆绑制成,以提供荷马条鳅的栖息场所,食台设在斜坡靠近溢水坝的侧边上,用于人工投喂的饵料投放。
[0007]进一步的,沉砂池容积为池体容积的78%,以满足池内最大的水体交换需求。
[0008]进一步的,沉砂池与引水渠的落差为20厘米,过水渠与沉砂池的落差为50厘米,以让溪流水能自行流入池体中。
[0009]进一步的,第一拦物网的网眼为1.5平方厘米,第二拦物网的网眼为1平方厘米,滤网的网眼为2.5平方毫米,拦鱼网的网眼孔径为0.8厘米,拦鱼网高出溢水坝30厘米。通过第一拦物网、第二拦物网和滤网来逐步过滤溪流水中的漂浮物、砂石等杂质,保证池体内水体清洁,拦鱼网则能够保证不同养殖池之间不同规格的鳅种混杂,也便于驯养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
[0010]进一步的,位于两侧的溢水坝的水流通道为涵洞,中间的溢水坝水流通道为滤网型排水导管,池体出水口通过滤网型排水导管与池体连通。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利用上述生态池养殖荷马条鳅的驯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生态池建设,先修建引水渠,再修建沉砂池和过水渠和池体,并引入溪流水培育仿生环境;步骤2:养殖环境实验,待仿生环境培育完成30天后,向池体内投入与荷马条鳅共栖的光唇鱼作试水鱼,等试水鱼生长正常后即可投放野生荷马条鳅进行驯养;步骤3:野生荷马条鳅的采集与投放,于荷马条鳅栖息溪流中用无损钓具采集野生荷马条鳅,收集的荷马条鳅放入充氧箱中运输。入池前用8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消毒10~15分钟后缓慢投入已经处理好的仿生驯养单元中;步骤4:日常管理,驯养前期间隔进行水体消毒,并投饵诱食,成功后正常投喂。
[0012]进一步的,步骤1中,先修建引水渠,通水曝晒1周后加盖遮阳网,再继续过水1周以
培育引水渠仿生微环境。沉砂池与过水渠同时开工建设,修建完毕后接入引水渠溪流水,1周后于过水渠上加盖遮阳网,再持续过水1周以培育仿生环境。池体修建完成后加水泡1周后换水再泡1周,接着铺设遮阴瓦露天曝晒2周以去除异味后加盖遮阴网。
[0013]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野生荷马条鳅的驯养前期每隔15天用二氧化氯进行一次水体消毒,并用蚯蚓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诱食,于傍晚投放在弧形斜坡食台上;诱食成功后投喂含蛋白质32%的全价沉性料并辅以前期诱食的蚯蚓,日投一次,投饲时间为每天傍晚19时~20:30时。投饲15天后每三天向饲料中拌入水产复合多维与三黄散,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以及增强免疫力。
[0014]进一步的,驯养期间保持水深60~80厘米,溶解氧大于8毫克/升,水温1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包括引水渠(1)、沉砂池(2)、过水渠(3)和池体,其特征在于:沉砂池(2)分别连接引水渠(1)的出水口和过水渠(3)的进水口,池体的进水口与过水渠(3)连接;引水渠(1)的进水口为扩口形状,上面覆盖遮阳网(7),进水口设有第一拦物网(4)、出水口设有第二拦物网(5);沉砂池(2)的中间设置有滤网(6);池体由阴坝(8)、阳坝(9)和两个短坝(10)围成长方体形状,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在两个短坝(10)上,池体底部从进水口方向到出水口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坡度为5%;池体上方设有遮阴设施,遮阴设施的长度与阴坝(8)一致,宽度为短坝(10)的三分之二,其中一长边搭在阴坝(8)上;池体内均匀设有三个带水流通道的溢水坝(11),溢水坝(11)与短坝(10)平行设置,且靠近池体进水口一端的侧面设有拦鱼网(12),将池体分为四个养殖池(13);遮阴设施包括遮阴瓦(14)和遮阴网(15),遮阴网(15)和遮阴瓦(14)靠近阴坝(8)一侧的高度高于靠近阳坝(9)一侧,遮阴网(15)覆盖在遮阴瓦(14)上方60~80厘米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池,其特征在于:养殖池(13)底部靠近阳坝(9)一侧设有坡度为21%的斜坡(16),斜坡(16)由砾石堆砌而成,最高点距溢水坝(11)顶面30厘米,从阳坝(9)到阴坝(8)的方向逐渐降低,靠近阴坝(8)的侧面为弧面,弧面的两个端点距阳坝(9)190厘米,中点距阳坝(9)90厘米;养殖池内设有栖息巢(19)和食台,栖息巢(19)由多个竹筒捆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沉砂池(2)容积为池体容积的7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沉砂池(2)与引水渠(1)的落差为20厘米,过水渠(3)与沉砂池(2)的落差为5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拦物网(4)的网眼为1.5平方厘米,第二拦物网(5)的网眼为1平方厘米,滤网(6)的网眼为2.5平方毫米,拦鱼网(12)的网眼孔径为0.8厘米,拦鱼网(12)高出溢水坝(11)30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贵榜方定志林佳国琪伟陈兴科李倩赵谱远毛茜张发宽张浩然黄胜邓位喜杨玉能鲍娟周林王礼节汪鼎秦鹏飞陆武军吴铭秋秦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