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99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控制方法为获取MTO生产装置的运行数据,设定MTO生产的优化目标,以反应残留物含量作为体现反应深度的变量,计算获得实现优化目标的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和反应生焦率优化值,采用自动控制算法或自动控制模型,计算获得分别实现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和反应生焦率优化值的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和再生滑阀阀位优化值,依此控制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和再生滑阀阀位。所述装置设有智能优化控制器,通过MTO生产装置的DCS获取运行数据,依据智能控制模型计算优化目标下的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和再生滑阀阀位优化值,通过DCS实现相应的优化控制。通过DCS实现相应的优化控制。通过DCS实现相应的优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及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的装置,属工业控制
,特别是MTO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0002]MTO(甲醇制烯烃)是一个重要的煤化工生产过程,近年随石油价格的上涨,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得到快速发展,拉动甲醇产能的大幅增长。甲醇制烯烃是以煤或天然气制得的甲醇为原料,在催化剂条件下甲醇脱水反应生成低碳烯烃,目前工业应用中MTO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均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简称反应器)

催化剂再生器(简称再生器)实现MTO反应及催化剂再生与循环,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器(流化床)中反应,生成具有一定组分分布的烯烃,从产品气(反应气)中分离出来的催化剂循环使用,其中部分催化剂在重新返回反应器之前先引入再生器烧焦再生,以控制和保持所需的催化剂活性。可以通过控制反应器中的反应条件(物料组成、工艺参数等)及催化剂活性控制生产投入、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包括组分分布和各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获取MTO生产装置的运行数据,设定MTO生产的优化目标,以反应残留物含量作为体现反应深度的变量,基于MTO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的约束条件,计算获得实现优化目标的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和反应生焦率优化值,采用自动控制算法或自动控制模型,计算获得分别实现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和反应生焦率优化值的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和再生滑阀阀位优化值,调节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和再生滑阀阀位分别处于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和再生滑阀阀位优化值,由此实现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的优化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MTO生产装置的运行数据包括能够从MTO生产装置中直接获取和在线检测获取的原始运行数据以及依据原始运行数据计算获得推算运行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MTO生产装置中直接获取和在线检测获取原始运行数据的方式为MTO生产装置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从MTO生产装置的工艺参数检测仪表和反应器进出口组分分析仪表中获得原始运行数据和/或获得原始检测数据并基于原始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原始运行数据,智能优化控制器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读取接口读取所需的原始运行数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MTO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的约束条件构建优化器,优化器依据外部输出的MTO生产的优化目标,计算获得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和反应生焦率优化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的运算过程包括:采用反应残留物智能控制模型,以反应残留物含量为被控变量,再生剂定碳为操作变量,计算获得实现反应残留物含量优化值的再生剂定碳优化值;采用再生剂定碳智能控制模型,以再生剂定碳为被控变量,再生风流量为操作变量,计算获得实现再生剂定碳优化值的再生风流量优化值;采用再生风智能控制模型,以再生风流量为被控变量,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为操作变量,计算获得实现再生风流量优化值的再生风流量调节阀阀位优化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残留物智能控制模型、再生剂定碳智能控制模型和再生风智能控制模型均采用PID反馈控制模型。7.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MTO反应深度与催化剂活性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再生风流量辅助调节阀,所述再生风流量辅助调节阀包括补风阀、放空小阀和放空大阀,再生器的进风侧通过再生风主管连接主风机,主风机出口侧设有主阀,补风阀设置在补风管上,补风管的一端为进风端,连接补风风源,另一端为出风端,接入再生风主管或再生器进风侧,放空小阀设置在小阀放空管上,小阀放空管的一端为进风端,连接再生风主管或再生器进风侧,另一端为出风端,连通大气或接入放空排气设施,放空大阀设置在大阀放空管上,大阀放空管的一端为进风端,连接再生风主管或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杰陶兴文孙宗礼洪志一赵正伟梁志广吴蒙陈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普泰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