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式中梁新能源车的前副车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副车架
,具体为一种跨式中梁新能源车的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通常使用全铝铸造或钢制全框式前副车架,如专利号为CN202221097382.0一种多方向抽芯铝合金副车架,包括有整体高压铸造的主体,主体包括两根横梁、两根纵梁、前控制臂架以及后控制臂架,纵梁连接在横梁之间,横梁上具有车身安装孔,在车身安装孔上具有往纵梁方向延伸的前后向抽芯结构,前控制臂架以及后控制臂架连接在纵梁上,在前控制臂架以及后控制臂架之间的纵梁上具有侧向抽芯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铝合金整体铸造成型将零件数量由11个零件整合成1个零件,取消焊接工艺和组装工序,降低产品制造复杂程度,整个副车架降重约5%左右,利用前后向抽芯结构以及前向抽芯结构提高了各个位置的模态,整个副车架模态性能提高约8%。虽然已经能适应多种车型和平台,但是如果将此类技术适配到新能源电、油混动车型上还是不行的新能源车型为保证续航里程及电池容量,整车整备质量相较于传统燃油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式中梁新能源车的前副车架,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左纵梁(3)、右纵梁(4),四者一体铸造成低压一体中空的管体围绕成的框形构造,且框形构造中央形成框孔(5);其中:框孔(5)中横向设置有中座梁(6),中座梁(6)将框孔(5)分隔为分别架设引擎的主框孔(7)和架设变速箱的副框孔(8),中座梁(6)中央设置有固定引擎和变速箱头尾结构用的中固定座(9);左纵梁(3)、右纵梁(4)结构一致,在和中座梁(6)同一轴线位置设置用于连接车身的羊角座(10),羊角座(10)旁侧设置下摆臂座(11);在上横梁(1)的头尾两端和左纵梁(3)或右纵梁(4)连接处设置有斜向设置的前斜座(12),前斜座(12)一分为二设置羊角管座台(13)和前摆臂座台(14);所述中座梁(6)中央高两侧低,呈凸字形状或几字形状或上凸的弧形或W形状,且中固定座(9)设置在最中央位置为立体形状,在中固定座(9)的顶部设置引擎连接台(15),中固定座(9)在副框孔(8)内设置用于安装变速器头端固定结构的副装置连接台(16);所述左纵梁(3)、右纵梁(4)尾端设置有下连接台(17),下连接台(17)上设置有车身连接座(18)和副框座(19),所述车身连接座(18)为横向长立方体结构,且下横梁(2)整体与车身连接座(18)相同宽度,从车身连接座(18)延伸一体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黎明,杨天洪,何浩南,李敏,徐超国,郑剑波,张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