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升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以及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76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以及支撑装置,属于径向抗压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模型、气囊计算模型、充气评估模型、连接数据库,对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并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对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根据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装配一个或多个气囊,用于对管类结构进行支撑,以提升管类结构径向抗压能力,方案简单、实用,切实可行。进一步,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充气式气囊,具有一定支撑力,可填充在管类结构前端,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管类结构挤压变形,方案简单实用。方案简单实用。方案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提升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以及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以及支撑装置,属于径向抗压缩


技术介绍

[0002]当进行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或局放试验时,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随电压等级的升高而增大,电压等级越高,需要的高压引线越长。高电压引线长,提高了电晕损耗,增加了电路的等效电阻,有功功率损失严重,使品质因数降低;同时,周围电磁场的干扰的增大,也使得品质因数降低。波纹管可以减小电晕损耗、屏蔽电磁干扰,因此,在进行高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或局放试验时,应使用带波纹管的高压引线,在进行50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试验或局放试验时,波纹管长度达几十米,波纹管前端与加压试品的均压环的接触部位由于自身重力容易导致波纹管头部变形。
[0003]目前,波纹管的机械强度主要靠头部的金属圈以及管身内部的螺旋铁丝提供,没有相关专利技术应对波纹管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模型、气囊计算模型、充气评估模型、连接数据库,对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并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对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根据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装配一个或多个气囊,用于对管类结构进行支撑,以提升管类结构径向抗压能力,方案简单、实用,切实可行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设置若干充气式气囊,填充在波纹管前端可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波纹管压缩变形,延长波纹管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直径规格的波纹管配置不同数量的小气囊,方便安装收纳,节约存放和运输空间的一种用于提升波纹管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以及支撑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
[0008]包括以下步骤:
[0009]第一步,通过预先构建的数据采集模型,获取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
[0010]第二步,利用预先构建的气囊计算模型,对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
[0011]第三步,根据预先构建的充气评估模型,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
[0012]第四步,通过预先构建的连接数据库,对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
[0013]第五步,根据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装配一个或多个气囊,用于对管类结构进行支撑,以提升管类结构径向抗压能力。
[0014]本专利技术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模型、气囊计算模型、充气评估模型、连接数据库,对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并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对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根据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装配一个或多个气囊,用于对管类结构进行支撑,以提升管类结构径向抗压能力,方案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0015]进一步,由于本专利技术为充气式气囊,具有一定支撑力,可填充在管类结构前端,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管类结构挤压变形,并且在一些场合能使管类结构更充分覆盖引线,减小电晕损耗,从而有效延长管类结构使用寿命。
[0016]更进一步,由于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是多个小气囊组合在一起,一是可以根据不同直径规格的管类结构配置不同数量的小气囊,每个小气囊大小相同,二是组合体的中心为存在空隙,试验引线和承重绳可穿过其中,减少试验人员在受绳子的过程中克服的摩擦力。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充气式气囊,方便安装收纳,节约存放和运输空间。
[0017]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0018]所述第一步中,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包括管类结构直径和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
[0019]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0020]所述第二步中,气囊个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0021](5)当时,气囊个数选为3;
[0022](6)当时,气囊个数选为4;
[0023](7)以此类推,当时,气囊个数选为n;
[0024](8)当时,气囊个数选为n+1;
[0025]其中,D为管类结构的直径,d为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
[0026]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0027]所述第三步中,充气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0028]用带气压表的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并根据管类结构实际直径对每个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气囊的充气量,最终起到支撑管类结构的作用,同时确保充气时不会过充;其中气压表小于等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
[0029]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0030]充气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0031]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时停止充气;
[0032]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要小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且保证每个气囊充气量相近;
[0033]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要小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且保证每个气囊充气量相近。
[0034]本专利技术的充气方案科学、合理,能够满足管类结构以及波纹管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气囊为非弹性材质,充气后内部各点压力均匀,充气装置配置压力表,防止过充。
[0035]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0036]所述第四步中,构建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如下:
[0037]根据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评估气囊支撑后的磨损程度,选择合适的耐磨加强层;
[0038]根据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设置连接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设置耐磨加强层,一是避免承重绳和试验引线与气囊表面直接接触摩擦是气囊漏气,延长气囊使用寿命,二是减小承重绳和试验引线与气囊贴片的摩擦力,使得试验人员在收紧承重绳的过程中更省力。
[0040]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0041]一种用于提升波纹管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0042]通过预先构建的数据采集模型,获取波纹管直径和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
[0043]利用预先构建的气囊计算模型,对波纹管直径和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
[0044]根据预先构建的充气评估模型,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
[0045]通过预先构建的连接数据库,对波纹管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用于对波纹管进行支撑,以提升波纹管径向抗压能力。
[0046]本专利技术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模型、气囊计算模型、充气评估模型、连接数据库,对波纹管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并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对波纹管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预先构建的数据采集模型,获取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第二步,利用预先构建的气囊计算模型,对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气囊个数;第三步,根据预先构建的充气评估模型,对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气囊的充气程度;第四步,通过预先构建的连接数据库,对管类结构的摩擦系数以及充气程度和气囊个数进行处理,得到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五步,根据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装配一个或多个气囊,用于对管类结构进行支撑,以提升管类结构径向抗压能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管类结构和气囊数据包括管类结构直径和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气囊个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当时,气囊个数选为3;(2)当时,气囊个数选为4;(3)以此类推,当时,气囊个数选为n;(4)当时,气囊个数选为n+1;其中,D为管类结构的直径,d为气囊径向横截面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充气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用带气压表的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并根据管类结构实际直径对每个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气囊的充气量,起到支撑管类结构的作用,同时确保充气时不会过充;其中气压表小于等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时停止充气;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要小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且保证每个气囊充气量相近;当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的气压表显示要小于实际大气压或标准大气压,且保证每个气囊充气量相近。
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管类径向抗压能力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博董雪松金涌涛邵先军杨勇郑一鸣赵琳于兵林浩凡何坚郑文哲梁苏宁马钰张恬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