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成东专利>正文

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71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包括富氧发生装置,富氧发生装置的一侧气体出口与帐篷本体连通,帐篷本体中包括外皮、多组充气柱、连通管和塞口,多组充气柱固定于两组外皮内部,且通过连通管将每组充气柱连通,充气柱的一侧设置有塞口,塞口贯穿外皮,两侧充气柱之间设置有密闭帘,带动充气柱进行膨胀,并将帐篷本体内的充气柱进行加气,直至帐篷本体的形状出现,其内部的多组充气柱均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保持在同一压力之下,其中的塞口结构,方便通过放出充气柱内的气体,将密闭帘之内的空间气体压强和气体含量进行调整,方便富氧帐篷的使用,同时通过使用充气柱结构,本装置具有随身携带和快速搭建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价值。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高原富氧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富氧帐篷领域,特别是涉及新型高原富氧帐篷。

技术介绍

[0002]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低压、低氧环境而发生急性高原病,会出现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吸氧是缓解急性高原病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手段。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922332580.5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富氧帐篷,其中提高舒适度:该富氧帐篷直接固定安装在床上,帐篷内空间增大,使用者可直接躺在里面休息;同时,该帐篷开设有数个使用透明膜的通风窗口,并且设有照明灯,更好地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要求,给有需求办公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目前,国内外预防高原缺氧主要采用供氧的方式。传统供氧方式主要采用钢瓶储氧和橡胶袋储氧,这种供氧方式因贮存量有限需要反复灌装,其灌装、保存、运输以及使用都较为困难,且基本属于一次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新型高原富氧帐篷,通过设置的帐篷本体和密闭帘结构,可以将帐篷本体的内部与密闭帘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并通过调整通入其中的气体的体积改变压力,通过改变气体的成分达到富氧的效果,便于快速使用,便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包括富氧发生装置,所述富氧发生装置的一侧气体出口与帐篷本体连通,所述帐篷本体中包括外皮、多组充气柱、连通管和塞口,多组所述充气柱固定于两组外皮内部,且通过连通管将每组充气柱连通,所述充气柱的一侧设置有塞口,所述塞口贯穿外皮,两侧所述充气柱之间设置有密闭帘。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口内包括出气口和塞块,所述出气口开设于充气柱上,所述塞块固定于出气口内。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帐篷本体的底端为多组充气柱连接而成的空心方形结构,所述帐篷本体的顶端为多组充气柱连接而成的空心三角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帐篷本体的顶端中部及两侧均设置有充气柱。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皮为防酸碱且不溶于水的材质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闭帘的两端通过磁石与帐篷本体连接固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侧所述充气柱的一侧通过连接口和外接
管道与富氧发生装置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帐篷本体和密闭帘结构,可以将帐篷本体的内部与密闭帘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并通过调整通入其中的气体的体积改变压力,通过改变气体的成分达到富氧的效果,便于快速使用,便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使用。
[0014]2、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多组充气柱结构,本装置可以在一侧的富氧发生装置驱动时,带动充气柱进行膨胀,并将帐篷本体内的充气柱进行加气,直至帐篷本体的形状出现,其内部的多组充气柱均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保持在同一压力之下,其中的塞口结构,方便通过放出充气柱内的气体,将密闭帘之内的空间气体压强和气体含量进行调整,方便富氧帐篷的使用,同时通过使用充气柱结构,本装置具有随身携带和快速搭建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充气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塞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富氧发生装置;2、帐篷本体;21、外皮;22、连接口;23、充气柱;24、连通管;25、塞口;251、出气口;252、塞块;3、密闭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包括富氧发生装置1,富氧发生装置1的一侧气体出口与帐篷本体2连通,帐篷本体2中包括外皮21、多组充气柱23、连通管24和塞口25,多组充气柱23固定于两组外皮21内部,且通过连通管24将每组充气柱23连通,充气柱23的一侧设置有塞口25,塞口25贯穿外皮21,两侧充气柱23之间设置有密闭帘3。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塞口25内包括出气口251和塞块252,出气口251开设于充气柱23上,塞块252固定于出气口251内。
[0025]通过设置的帐篷本体2和密闭帘3结构,可以将帐篷本体2的内部与密闭帘3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并通过调整通入其中的气体的体积改变压力,通过改变气体的成分达到富氧的效果,便于快速使用,便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使用。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帐篷本体2的底端为多组充气柱23连接而成的空心方形结构,帐
篷本体2的顶端为多组充气柱23连接而成的空心三角结构。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帐篷本体2的顶端中部及两侧均设置有充气柱23,起到支撑和放气的效果,而放气后的充气柱23可通过多组其他充气柱23进行补充,或者通过一侧的富氧发生装置1进行补充。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皮21为防酸碱且不溶于水的材质制成,密闭帘3的两端通过磁石与帐篷本体2连接固定,通过设置的多组充气柱23结构,本装置可以在一侧的富氧发生装置1驱动时,带动充气柱23进行膨胀,并将帐篷本体2内的充气柱23进行加气,直至帐篷本体2的形状出现,其内部的多组充气柱23均通过连通管24进行连通,保持在同一压力之下,其中的塞口25结构,方便通过放出充气柱23内的气体,将密闭帘3之内的空间气体压强和气体含量进行调整,方便富氧帐篷的使用,同时通过使用充气柱结构,本装置具有随身携带和快速搭建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0029]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侧充气柱23的一侧通过连接口22和外接管道与富氧发生装置1连通。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包括富氧发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发生装置(1)的一侧气体出口与帐篷本体(2)连通,所述帐篷本体(2)中包括外皮(21)、多组充气柱(23)、连通管(24)和塞口(25),多组所述充气柱(23)固定于两组外皮(21)内部,且通过连通管(24)将每组充气柱(23)连通,所述充气柱(23)的一侧设置有塞口(25),所述塞口(25)贯穿外皮(21),两侧所述充气柱(23)之间设置有密闭帘(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原富氧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口(25)内包括出气口(251)和塞块(252),所述出气口(251)开设于充气柱(23)上,所述塞块(252)固定于出气口(25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成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