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7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盖体与破碎分离筒,所述破碎分离筒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破碎分离筒的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分离腔室,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超声波破碎仪的变幅杆并伸入至所述破碎分离筒的内部;所述破碎分离筒为双层套筒结构,内筒与外筒侧壁上均开设有过滤区,且内筒与外筒上的过滤区交错分布,通过转动内筒或外筒使得两者侧壁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在同一装置内可实现破碎、粗分离,有效缩短分离周期,提高分离效率。提高分离效率。提高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特殊的抗体质分子的抗体,被作为体外诊断的试剂、治疗疾病的药物、免疫亲和层析的配基等。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及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抗体作为各种免疫分析的核心试剂,对免疫分析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备高特异性、高效价的抗体是免疫学技术的基础,但无论使用何种制备技术的抗体都需要进行提取处理。
[0003]而现有的抗体分离装置往往由破碎装置、分离装置、提纯装置构成,该装置是处于相互独立分开的状态下来分别完成抗体的破碎、粗分离和提纯,抗体分离的效率低下,分离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设置破碎分离筒,并设置超声波破碎仪的变幅杆伸入分离筒内,在超声波作用下实现破碎,同时在破碎完成后,通过移动内筒或外筒使两者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在同一装置内可实现破碎、粗分离,有效缩短分离周期,提高分离效率。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盖体与破碎分离筒,所述破碎分离筒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破碎分离筒的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分离腔室,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超声波破碎仪的变幅杆并伸入至所述破碎分离筒的内部;
[0007]所述破碎分离筒为双层套筒结构,内筒与外筒侧壁上均开设有过滤区,且内筒与外筒上的过滤区交错分布,通过转动内筒或外筒使得两者侧壁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侧壁上等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包括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内筒包括交错分布地第二过滤区与遮盖区,所述遮盖区与第一过滤区对应设置,通过转动内筒可使得遮盖区对第一过滤区进行打开或封闭。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外筒、内筒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且所述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通过上下移动内筒,使得第一过滤孔与第二过滤孔对应。
[0010]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内筒的底壁与外筒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安装后,所述内筒的顶端抵接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所述弹性橡胶垫受力压缩。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外盖,所述内盖中心开设有阶梯孔,所述破碎分离筒安装在所述阶梯孔上,所述外盖压合在所述内盖的上表面,在外盖的顶部开设所述安装
孔。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顶端外缘设置环形部,所述环形部安装在阶梯孔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顶端外缘设置第一法兰件,所述壳体的顶部外缘设置第二法兰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件与第二法兰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中在粗分离装置壳体内设置破碎分离筒,并设置超声波破碎仪的变幅杆伸入分离筒内,在超声波作用下实现破碎,同时在破碎完成后,通过转动破碎分离筒的内筒或外筒,使内筒或外筒侧壁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在同一装置内可实现破碎、粗分离,有效缩短分离周期,提高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粗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粗分离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一实施例中破碎分离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破碎分离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盖体;3、破碎分离筒;4、分离腔室;5、安装孔;6、超声波破碎仪变幅杆;7、外筒;8、内筒;9、弹性橡胶垫;201、内盖;2011、阶梯孔;202、外盖;203、第一法兰件;204、第二法兰件;205、螺栓;701、第一过滤区;702、第一过滤孔;703、环形部;801、第二过滤区;802、遮盖区;803、第二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盖体2与破碎分离筒3,所述破碎分离筒3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破碎分离筒3的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分离腔室4,所述盖体2顶部开设有安装孔5,用于安装超声波破碎仪变幅杆6并伸入至所述破碎分离筒3的内部;
[0024]所述破碎分离筒3为双层套筒结构,内筒8与外筒7侧壁上均开设有过滤区,且内筒8与外筒7上的过滤区交错分布。
[0025]本技术中在粗分离装置壳体内设置破碎分离筒3,并设置超声波破碎仪变幅杆6伸入破碎分离筒3内,在超声波作用下实现破碎,同时在破碎完成后,通过转动破碎分离筒3的内筒8或外筒7,使内筒8或外筒8侧壁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在同一装置内可实现破碎、粗分离,有效缩短分离周期,提高分离效率。
[0026]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0027]所述外筒7侧壁上等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一过滤区701,所述第一过滤区701包括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内筒8包括交错分布地第二过滤区801与遮盖区802,所述遮盖区802与第一过滤区701对应设置,通过转动内筒8可使得遮盖区802对第一过滤区701进行打开或封闭。
[0028]在该实施例中,外筒7上间隔分布过滤区,内筒8上对应设置遮盖区802,内筒上的
第二过滤区801可以为与第一过滤区701上过滤孔对应的通孔,或整个第二过滤区801均为开敞结构,内筒8上遮盖区802可以遮闭第一过滤区701即可。
[0029]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
[0030]在所述外筒7、内筒8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滤孔702、第二过滤孔803,且所述第一过滤孔702、第二过滤孔803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通过上下移动内筒8,使得第一过滤孔702与第二过滤孔803对应。
[0031]在该实施例中,外筒7、内筒8上过滤孔上下交错分布,移动内筒8使过滤孔对应连通,以实现分离。
[0032]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筒8的底壁与外筒7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9。如图4所示。
[0033]所述盖体2安装后,所述内筒8的顶端抵接在所述盖体2的下表面,所述弹性橡胶垫9受力压缩。此时,外筒7、内筒8上的过滤孔错开,安装超声波破碎仪变幅杆进行破碎,破碎完成后,取下超声波破碎仪变幅杆,再卸下盖体2,在弹性橡胶垫9的弹性复位作用下,使得内筒8上移,使得内筒8、外筒7上过滤孔对应连通。
[0034]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0035]所述盖体2包括内盖201、外盖202,所述内盖201中心开设有阶梯孔2011,所述破碎分离筒3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盖体与破碎分离筒,所述破碎分离筒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破碎分离筒的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分离腔室,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超声波破碎仪的变幅杆并伸入至所述破碎分离筒的内部;所述破碎分离筒为双层套筒结构,内筒与外筒侧壁上均开设有过滤区,且内筒与外筒上的过滤区交错分布,通过转动内筒或外筒使得两者侧壁上的过滤区对应,以实现粗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侧壁上等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包括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内筒包括交错分布地第二过滤区与遮盖区,所述遮盖区与第一过滤区对应设置,通过转动内筒可使得遮盖区对第一过滤区进行打开或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体处理用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内筒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且所述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的位置上下交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旭赵玲吴嵩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欣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