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57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属于瓶盖领域,其包括内盖和套设于所述内盖的外盖;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外盖的内侧壁对应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延伸至限位槽内;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外盖的顶部对应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进水孔连通;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锁止槽的一端连通限位槽的底端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使用更为便捷。使用更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0001]本技术涉及瓶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技术介绍

[0002]瓶盖为连接在容器,例如水杯、水瓶等的开口处的结构,其用于封堵容器的开口,以免容器中盛装的水和饮料等泄漏,为了喝水方便,现在出现了许多设置有开闭式开口的瓶盖,以达到无需拧开瓶盖即可喝到容器中的水和饮料的目的,极大地增加了饮用过程的方便性,例如公开号为CN212830195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便开组合式容器瓶盖,其包括瓶口安装座、环形圈和盖体,其通过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实现对于盖体的限位,在需要使盖体保持关闭时: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使得挡凸体处于卡凸体的上方,此时挡凸体能够对卡凸体进行上下限位,从而达到盖体的限位盖装;在需要打开盖体时:通过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将挡凸体切换到非限位位置,此时即可打开盖体。但是,其对于瓶盖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操作,除了揭开、闭合盖体的操作之外,还需要先转动环形圈,并将环形圈上的挡凸体旋转至特定的位置,其操作过程较为冗杂,不利于快速开闭瓶盖。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切换瓶盖的开闭状体的开闭式瓶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内盖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外盖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可上下活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外盖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纵向对齐所述第一磁性体设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体的底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端的磁极相同;所述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所述锁止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限位槽的底端设置。
[0004]本技术中,外盖套设在内盖上组合成瓶盖,设置在内盖上的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磁性体用于对设置在外盖上的第二安装柱上的第二磁性体提供排斥力,使得外盖具有远离内盖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以使得外盖上的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顶端,此时,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软管呈自然伸展的直线状,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相互连通,即瓶盖为打开状态,并可以在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常开;若需要闭合瓶盖,可以通过下压、转动外盖,将限位块下压至限位槽的底端并拧动至锁止槽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即可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固定其距离,从而使得软管被弯折、扭转,进而可以在软管的弯折处堵塞软管,达到闭合瓶盖的效果;当需要重新打开瓶盖时,则只需要拧动外盖,将外盖上的限位块拧动至限位槽,即可使得外盖自动上弹至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上
端,使得软管复原,从而使得瓶盖处于打开状态。
[0005]可见,本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90
°

[0007]本技术中,经过实验,在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90
°
,可以确保软管在瓶盖闭合而弯折时,其内侧壁能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确保其密封效果的良好,其中,在瓶盖闭合的过程中,外盖的下压行程,即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高度差优选为1

1.5cm,以进一步地提高软管弯折时的堵塞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槽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的槽底设置有半球状凸起,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外盖的内侧壁的一端对应所述半球状凸起开设有用于套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半球状凹陷。
[0009]本技术中,限位块上对应锁止槽内的半球状凸起开设有半球状凹陷,因此,当限位块移动至锁止槽具有半球状凸起的一端时,限位块上的半球状凹陷会套紧在半球状凸起上,从而可以将限位块固定在锁止槽的端部,可以有效防止外盖相对于内盖移动而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而若需要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则只需要用力拧动外盖,使得外盖和内盖发生一定的形变即可使得半球状凹陷脱离半球状凸起。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呈底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所述第一柱体的顶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一镂空窗,所述镂空窗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的呈顶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所述第二柱体的底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镂空窗,所述第二镂空窗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
[0011]本技术中,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呈空心圆筒状设置,可以方便将呈圆柱状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塞入,从而方便其加工,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安装到内盖和外盖上的步骤为,将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塞入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中,并卡紧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端部后,将第一柱体的底端固定在内盖上,将第二柱体的顶端固定在内盖上。其中,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的第一镂空窗和第二镂空窗可以在塞入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时,方便观察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是否抵在了第一柱体和第二主体的端部。
[0012]其中,在瓶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柱体顶端和第二柱体的底端优选为抵接在一起,此时,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存在可以辅助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结构,对外盖的下移行程进行限位,减少限位槽与限位块在外盖下移过程中的受力,以避免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结构在瓶盖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损。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竖直设置有脱位槽,所述脱位槽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内盖的外侧壁,所述脱位槽的底端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槽连通所述限位槽的中间段设置。
[0014]本技术中,若需要将外盖从内盖上取下,以清洁瓶盖内部时,可以拧动外盖,将限位块移动至脱位槽处,然后通过将限位块拉离脱位槽,即可将外盖从内盖上拆卸。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底端设置有连接部。
[0016]本技术中,内盖底端的连接部可以为卡扣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用于连接瓶体的结构,以将瓶盖安装在瓶体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底部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内盖的底部的通气孔。
[0018]本技术中,内盖底部开设的通气孔用于连通安装有瓶盖的瓶体与外界空气,以保持瓶体内的气压,确保瓶体内的水能顺利地通过进水孔、软管和出水孔流出瓶体。
[0019]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内盖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外盖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可上下活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外盖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纵向对齐所述第一磁性体设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体的底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端的磁极相同;所述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所述锁止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限位槽的底端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的槽底设置有半球状凸起,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外盖的内侧壁的一端对应所述半球状凸起开设有用于套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半球状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震
申请(专利权)人:惠东县港东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