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28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包括插头主体,插头主体包括绝缘内壳A和包裹在绝缘内壳A外侧面的外屏蔽层A;绝缘内壳A开设有贯通其后端面的后插孔,后插孔用于供外部堵塞插装;外屏蔽层A的后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C,外屏蔽层C覆盖绝缘内壳A的后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覆盖绝缘内壳A的后端面的外屏蔽层C,这样,在外部堵塞和外塞盖分别与插头主体的后端组装后,因外部堵塞、外塞盖和插头主体三者之间为了避免爬电是过盈配合的,不可避免地间隔有气隙,此时,由于插头主体的后端面覆盖有外屏蔽层C,如此,可屏蔽该气隙,即实现电场屏蔽,避免气隙击穿,从而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电路运行的安全。电路运行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电缆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压电缆插拔头又称可分离连接器,为高压电缆附件的一种,为连接高压电缆与箱体上插座的套管的一种产品;现有的高压电缆插拔头在组装时,堵塞插装于高压电缆插拔头的后端,且塞盖盖设在电缆插拔头的后端外,此时,高压电缆插拔头分别与堵塞和塞盖为了避免爬电是过盈配合的,如此,在安装时存在高压电缆插拔头与塞盖不能压紧贴合的可能,导致高压电缆插拔头、塞盖和堵塞三者之间不可避免地间隔有气隙,此时,如图8的气隙击穿的原理图所示,气隙在电场内相当于气泡,气隙处未设绝缘层来屏蔽电场,当场强达到一定值,即达到或者超过空气绝缘能承受的临界值后,高压电缆插拔头的电场容易进入气隙而导致气隙很容易在电场的作用下击穿,电缆插拔头会烧毁、短路,进而影响电路运行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其能降低发生击穿的可能性,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包括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体包括绝缘内壳A和包裹在所述绝缘内壳A外侧面的外屏蔽层A;所述绝缘内壳A开设有贯通其后端面的后插孔,所述后插孔用于供外部堵塞插装;所述外屏蔽层A的后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C,所述外屏蔽层C覆盖所述绝缘内壳A的后端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主体为前插头主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内壳A还开设有贯通其前端面的前插孔,所述前插孔与所述后插孔B连通并用于供外部插座的套管匹配插入;所述外屏蔽层A的前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D,所述外屏蔽层D覆盖所述绝缘内壳A的前端面。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后插头主体;所述后插头主体包括绝缘内壳B和外屏蔽层B;所述绝缘内壳B包括连接段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段前端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能够匹配插入所述后插孔内;所述外屏蔽层B包裹所述连接段的外侧面;所述绝缘内壳B贯通有T型接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T型接孔的后段开设在所述连接段上,并用于供外部堵塞插装;外屏蔽层B的后端向内延伸形成有外屏蔽层E,所述外屏蔽层E覆盖所述连接段的后端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的前端面包括围设在所述插接段外的围设面;所述外屏蔽层B的前端向内延伸形成有覆盖所述围设面的外屏蔽层F。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屏蔽层的内侧还向前延伸形成有围设在所述插接段外的外屏蔽层G,所述外屏蔽层G能够与所述后插孔的内壁或所述绝缘内壳A的后端面接触。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覆盖绝缘内壳A的后端面的外屏蔽层C,这样,在外部堵塞和外塞盖分别与插头主体的后端组装后,因外部堵塞、外塞盖和插头主体三者之间为了避免爬电是过盈配合的,不可避免地间隔有气隙,此时,由于插头主体的后端面覆盖有外屏蔽层C,如此,可屏蔽该气隙,即实现电场屏蔽,避免气隙击穿,从而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前插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前插头主体的使用状态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后插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4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4中局部B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图4中局部C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8为现有电缆插拔头气隙击穿原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气隙屏蔽原理图。
[0023]图中:10、前插头主体;11、绝缘内壳A;12、外屏蔽层A;20、堵塞;30、塞盖;40、外屏蔽层C;50、T型插孔;51、前插孔;52、后插孔;60、外屏蔽层D;70、后插头主体;71、绝缘内壳B;711、连接段;712、插接段;72、外屏蔽层B;80、T型接孔;90、避雷器;100、外屏蔽层E;110、外屏蔽层F;120、外屏蔽层G;130、插座;131、套管;14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看图1至图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包括插头主体,插头主体包括绝缘内壳A11和包裹在绝缘内壳A11外侧面的外屏蔽层A12;绝缘内壳A11开设有贯通其后端面的后插孔52,后插孔52用于供外部堵塞20插装;外屏蔽层A12的后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C40,外屏蔽层C40覆盖绝缘内壳A11的后端面,值得一提的是,外屏蔽层C40能够供外部堵塞20匹配插装。
[002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将本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与外部堵塞20和外部塞盖30组装后,因外部堵塞20、外塞盖30和插头主体三者之间为了避免爬电是过盈配合的,不可避免地间隔有气隙A,此时,由于外屏蔽层C40覆盖绝缘内壳A11的后端面,如此,可屏蔽该气隙A,即实现电场屏蔽,如图9所示,当带电运行时在本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内形成高压端,此时,外屏蔽层A12、外屏蔽层C40均接地,如此,在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外形成低压端,电场被外屏蔽层C40屏蔽不能进入气隙A,避免气隙A击穿,从而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
[0026]值得一提的是,后插孔52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外屏蔽层C40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0027]本实施例的插头主体为前插头主体10,可以理解的,前插头主体10呈T字型,前插头主体10开设有沿其延伸轨迹延伸的T型插孔50,T型插孔50的后段为该后插孔52,T型插孔50的前段能够与外部插座130的套管131相适配,且T型插孔50的下段能够连接电缆140。
[0028]本实施例的绝缘内壳A11还开设有贯通其前端面的前插孔51,具体地,T型插孔50的前端为该前插孔51;前插孔51与后插孔52B连通并用于供外部插座130的套管131匹配插入;外屏蔽层A12的前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D60,外屏蔽层D60覆盖绝缘内壳
A11的前端面;由此,若前插头主体10与外部插座130之间形成气隙B,由于外屏蔽层A12的前端覆盖有外屏蔽层D60,如此,能够屏蔽该气隙B,即实现电场屏蔽,进一步避免气隙B击穿,以进一步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
[0029]值得一提的,外屏蔽层D60能够供外部插座130的套管131接触插装。
[0030]本实施例还包括后插头主体70;后插头主体70包括绝缘内壳B71和外屏蔽层B72;绝缘内壳B71包括连接段711和固定在连接段711前端的插接段712;插接段712能够匹配插入后插孔52内;外屏蔽层B72包裹连接段711的外侧面;绝缘内壳B71贯通有T型接孔80;这样,在前插头主体10和后插头主体70配合时,前插头主体10可连接电缆140,而后插头主体70则可连接电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体包括绝缘内壳A(11)和包裹在所述绝缘内壳A(11)外侧面的外屏蔽层A(12);所述绝缘内壳A(11)开设有贯通其后端面的后插孔(52),所述后插孔(52)用于供外部堵塞(20)插装;所述外屏蔽层A(12)的后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C(40),所述外屏蔽层C(40)覆盖所述绝缘内壳A(11)的后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为前插头主体(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内壳A(11)还开设有贯通其前端面的前插孔(51),所述前插孔(51)与所述后插孔(52)B连通并用于供外部插座(130)的套管(131)匹配插入;所述外屏蔽层A(12)的前端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外屏蔽层D(60),所述外屏蔽层D(60)覆盖所述绝缘内壳A(11)的前端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电缆插拔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插头主体(70);所述后插头主体(70)包括绝缘内壳B(71)和外屏蔽层B(72);所述绝缘内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彭冬喜吴毅荣胡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